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1569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新课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更新教学理念、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增加实验自主探究性等多重任务,其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共识。
  【关 键 词】 新课标;化学实验;现状;对策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以验证为主。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是按部就班地照着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去做。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主动去思考换一种方法实验。这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不相适应。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努力深化实验改革,倡导科学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本人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实验教学是极其薄弱的环节,目前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验证性实验内容较多,缺乏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内容。
  2. 实验手段落后,实验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要求的内容较少,不能反映当今化学发展的水平。
  3. 传统的实验和分析方法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偏差较大。
  4. 教学方法单一,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5.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注意事项,没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新课标下化学实验的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加强了实验教学,把很多以前的演示实验改为“活动探究”,并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要求学生能结合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1]。
  (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更需要具备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样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现代化心理素质,成为智能、知识、信息的合格载体,能从事现代化的创造性劳动,并自觉地服务于社会进步和人类正义文明事业。
  三、新课标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2]。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试验
  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把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在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可以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它能否像碳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处理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做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老师最后归纳总结。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还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对某些问题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3]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某些问题讲得太绝对,如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实验完毕发现测得氧气体积少于总体积的五分一,那是什么原因?同学们有的说红磷不足,有的说装置漏气,有的说瓶内气体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等。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去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组内各同学在实验时必须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互帮互助,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的目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探索与创新能力,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靳玉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刘克文. 初中新课程化学教学法[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清代河道总督靳辅于康熙年间受命治理黄河,上任伊始即重用能士,多方考察,制定策略。靳辅在治河过程中共创作文书百余篇,为我们研究其治河思想提供了独特视角。靳辅采用疏通河
【摘 要】 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而造成中学生作文问题的原因同样很多。我们做老师的只有搞清楚了这些原因,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改变目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对于作文,不仅急需重视,更应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学生才能写出富有情感、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文章。  【关 键 词】 作文;中学生;问题;策略  写作是一种以一定的文字组合形式来反映主
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特点,如果应用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能够发挥出很大作用。本文分析了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的课堂知识体系构建研究,是以倡导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切入口,以学习模块为抓手,探索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策略,形成对课堂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得通过说算理,讲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推导过程,叙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等方式进行。但学生语言表达会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不应只作简单的改正,而应从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入手,以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掌握好数学语言。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以身作则,带头说完整、准确、严密、合乎逻辑的话,为学生做好表率。  【关键词】语言能力;数学;小学生  数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产生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