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dyt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是党内学习型政党观的重要开创者,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学习型政党观具有史学与政治学、革命党与执政党多重学理研究价值。本文旨在从历史和空间维度,以主要事件和毛泽东的重要文章为节点,系统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其主要特点,初步探究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习型政党;鲜明特色;以史为鉴
  [作者简介]王健(1988-),女,天津市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及其执政规律研究。
  [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8-0007-03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指导理念。纵观毛泽东建设学习型政党观的发展历程,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一阶段,是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探索发展和完善阶段。第二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后,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确立、成熟的阶段。本文主要探究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的发展和完善,以及这一思想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以史为鉴
  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产生、发展、完善、飞跃的重要历史时期。从纵向的历史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将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学习中产生(1919—1927年)
  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萌发于农民运动,源自于农民。早在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便提出要在广大农村开展“文化运动”①。因为在当时的农村,有“百分之九十未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民”②,若要彻底变革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必须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文化,只有使中国广大农民经过学习和教育才能彻底从思想上认识革命的重要性。毛泽东还提出,反对当时农村空唤普及不符合农民实际需要的教育的口号。可见,当时毛泽东对学习和教育是十分重视,并且具有战略眼光的。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通过学习改造了思想,支持革命并积极投身革命支援工作,才能在日后的革命中充分发挥革命同盟军的作用。后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不断学习的思想开始贯穿于党的建设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党的队伍继续壮大的情况下,必须从当时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学习教育开始,使其志愿投身于革命,为日后革命奠定群众基础。
  由此可见,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的萌发是建立在马克思唯物论和早期对农民运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是充分发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集合的产物,对当时社会物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执政的先进性,就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实践学习和自我完善,提升领导能力,永葆活力,驾驭历史潮流。
  (二)学习中壮大(1927—1937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的实践中逐渐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1929年毛泽东为纠正党内主观主义错误,提出要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要对党员进行充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用科学视角去分析纠正党内残余的“左”倾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错误。同时毛泽东还注重党员在社会实际调查和研究中的学习实践能力,对当时党内领导者正确评估斗争策略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可见毛泽东对于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不仅从理论层面更加科学化,而且更加注重强调党员的学习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增强了党在面对多重革命难题时实事求是的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提升了党在思想上的凝聚力,强化了党的组织领导力和判断力。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中国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③的命题,于实践中调查学习,并且需要科学正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避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反对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紧密结合,这一时期党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为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中的问题,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三)学习中完善(1937—1945年)
  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在这一时期得以完善,在遵义会议后,党纠正了历史上的“左”、右倾错误,全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但并未对党的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反思,没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彻底清算“左”和右的错误,党内在指导路线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深入学习总结党的历史教训、清算错误路线、教育全党学会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中国革命中的具体问题,则成为当时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全党也开始了重要的思想学习运动——整风运动。
  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明确提出,首先要从“改造我们的学习入手”,因为“虽然抗日战争以来,我们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④,但是仍然存在着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的问题。毛泽东因此提出了在学习中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⑤的要求,即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因而在对于干部和党员的学习教育上,应树立以中國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毛泽东提出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⑥为中心材料向苏共学习,将马克思普遍原理与具体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本国实践和理论学习方面还是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方面,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较之前两个阶段都日趋完善:开始系统地纠正自我错误,总结经验,并将借鉴苏联革命的经验引入到党内建设上来。
  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学风、党风、文风的改造也逐渐开始。整顿党的作风建设被提上日程。党员作风的改正将会带动全党良好风气的形成。所以面对当时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进攻,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自我纠正错误和学习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驾驭持久战争的能力,同时扩大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综上所述,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学习型政党观开始逐渐完善,并为解放战争后成为执政党作了充分的准备。   (四)学习中飞跃(1945—1949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此时“政党的活动目标就是要执掌和维持国家政权,由参政党成为执政党”⑦。中国共产党面临向执政党转型的任务。这就不但需要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后做好成为执政党的思想准备,而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做到“两个务必”和坚持赶考精神。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在近三十年的积累学习中实现了飞跃,指导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此时,“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做好了成为执政党的准备,并为全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学无止境的态度,发展和完善了学习型政党观。这是以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独立为目标的,以农民运动为起点的,以调查与研究相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我完善与榜样学习相协调为学习内容的与时俱进的政党观。这种学习型政党观始终贯穿于党发展的各个阶段。
  二、学无止境
  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史为鉴仍需在认识其鲜明特点的基础上深化对学习型政党观的认识。这一政党观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战斗力和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因素,为建设学习型执政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理论和学术基础。
  (一)包含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知行合一、联系群众的内容实质
  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是以中国革命各个时期具体环境的不同为出发点,同时以解决革命实际中不同问题为落脚点。始终贯穿着从客观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探究客观规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實质。同时为应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统一,提升自身驾驭革命的能力。
  (二)反映了农民论、发展论、实践论、转型论的鲜明特点
  概括来看,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演革的各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是其内容实质的具体表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学习型政党观源自对农民运动的考察和实践,可以称其为农民论。国共十年对峙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以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在遵义会议中挽救革命,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保存实力。这离不开党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完善,于发展中学习,以学习促发展,可以称其为发展论。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思想逐渐于实践中完善,并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称其为实践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为即将转型成为执政党做好了思想准备,提出了学习和贯彻“两个务必”,可以称其为转型论。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学习型政党观始终贯穿着无止境的学习精神,向人民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国外学习,学无止境方能永葆活力,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而且更需要发挥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的指导意义,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党外、党内问题错综复杂,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当今,在党情、国情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建设学习型政党队伍迫在眉睫;时至今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学习型政党观对新时期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放眼未来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⑧。其中“学习型”特征是服务和创新的基础和先行条件,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和科学把握的基本认识路径。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能保持先进性,引领时代的关键因素。此后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再一次提出“以加强长期执政能力,以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线”⑨,对政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目标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彰显了增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学理价值。
  (一)学习理论、提高素养
  为传承前辈学习型政党观这一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进而指导实际工作提升政治治理效能,完善党在制度建设的同时对思想建设的强化机制。为实现理论学习与党员素养的提高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宝贵思想财富。坚持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确保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目的。
  (二)学以致用、推动发展
  要使党员队伍建设“知行合一”,就要通过促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创新管理和和谐发展的实际行动。通过深入学习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在打造学习型政党队伍的同时,实现党在思想与制度方面的勇于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促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政治建设方面的纯洁性。
  (三)创新理念、丰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要求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的学习型政党观以更为突出的视角为胜利的革命党和人民的执政党转变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仍然需要在认识国情、认识党情中不断深化这一理念。因此,在历代共产党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学习理念、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手段,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学习平台,使学习型政党观的树立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中央党校也提出从“夯实理论基础,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四个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的目标,从而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层次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当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建设学习型政党,为政党领导力的提升提出实践、理论与现实方面可供借鉴的政党经验。同时,继续坚持创新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念,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学习型政党观,可以更好地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⑩,不断完善党的建设系统伟大工程。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任重而道远。中国共产党要以史为鉴、学无止境,才能永葆活力,才能全面保证党的先进性。毛泽东学习型政党观无论是从史学发展角度还是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来看,都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考验,促进了史学与政治学的发展,具有一以贯之的学理价值,是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系统化伟大工程的重要思想财富。
  [注释]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第二版:第3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第二版:第11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第二版:第800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第二版:第796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第二版:第802页.
  ⑦曹沛霖,唐亚林主编.比较政治制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⑧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北京:人民日报,2012-11-8.
  ⑨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北京:人民日报.2016-10-18.
  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17页.
其他文献
[摘要]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掀开了中国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序幕,凸显了青年学子的先锋带头作用。青年学子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自强、革新、务实精神及忧患意识值得后世所弘扬,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当今时代,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在改革开放及不断与现代世界接轨的同时也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诸多挑战。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新生力量,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摘要]十月革命对世界革命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包括1920年代的中国。近年来,国内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极方面,一定程度上忽视共产国际的积极作用。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地研究梳理,以期对共产国际在早期中国革命中的积极影响有一个较为客观的概括。  [关键词]共产国际;早期中国革命;援助;积极影响  [作者简介]陈长敏(1992-),男,山东聊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研究生
中晚唐五代苦吟派的诗歌崇拜和耽溺不仅基于诗教传统,还带有浓厚的谶纬诗学意蕴.一方面,汲取谶纬诗学的政治伦理意蕴建构起经天纬地的神学“诗道”观.诗是造化之精,诗人则是
[摘要]《从暴动到乡村割据:1927~1929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一书根据大量原始档案,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深入农村,在农民中进行动员、组织,策划武装暴动,实现革命道路转变的真实面貌。该书通过中国共产党初期农村暴动的实施与所遇到的情况以及暴动后的抉择及其在乡村的深入,强调了农民与革命的关系主要是个体的生存感受性,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乡村从动员到割据的一系列基础性的问题,介
目的:探讨眼损伤法医学鉴定过程中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收集2017-2020年本司法鉴定中心113例眼损伤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损伤中,男性多于女性,多分布在春秋季
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下文简称《条约》)到期之年,两国决定根据《条约》规定将其延期5年。这是中俄两国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中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继续在涉及全球、地区和双边关系领域加强战略配合,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和捍卫本国核心利益的重要宣示。《条约》是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面向长远未来签署的指导双边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条约》规定,中俄相互尊重对方根据本国国情所选择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确保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永做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长.本次研究从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影响、产生犯罪心理的因素以及父母与孩子的
青少年的司法社工服务是通过社会工作者与司法机构的合作,面向青少年工作对象提供的以违法行为矫治、心理疏导、预防犯罪为目标的社会工作服务.心理社会理论认为人的成长受到
根据《民法典》第1234条关于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规定,法院在作出生态环境修复判决的同时,需要一并判决将来可能发生的代履行费用,由此,形成了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二元结构。通过回溯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独立化过程,对比合同之债的强制履行,可将此二元结构解释为具有公法属性的、作为之债的强制履行。在程序实现层面,原告需提出对现在给付的生态环境修复行为与将来给付的代履行费的合并之诉,法官需要作出生态环境修复与代履行费的顺位裁判,即首位的生态环境修复行为判项包括生态环境修复方案与监管方案,次位的代履行费用判项需采用定
[摘要]“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从中国社会发展看,目前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应对国内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好党,这不是单纯的就党建说党建,而是要使政党廉政建设适应新时代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党建战略部署。在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时,如何建设与时俱进的先进政党是极具挑战的现实难题。笔者尝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