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的状态,另一个是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在一种心里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让学生自由。所谓自由就是释放学生的头脑,释放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第二,就是让学生感到宽松。所谓宽松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我们的新课程,如果能让学生打开心窗,把他们心里想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那么就形成新的体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就是让学生感到民主。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和转变过程,老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合作者的关系。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那么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原本的学习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比较偏于接受学习,独立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不够。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模式是: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在师生平等,共同努力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教与学的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一、动机激发,呈现目标任务
让学生在师生交流的情境中,受到刺激,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动机。教师要在师生沟通中,注意去激发、培养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动机。可以采用目标激励、表扬促进、友好交往、沟通交流等等,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不妨尝试一下,或许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教仁爱版七年级上Unit3 Topic2,SectionD时,教师提出本课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介绍完成任务的要求与方法。1.What did the children send to Kangkang?2.Did Kangkang like the birthday cards?3.How many candles were there?4.Who blew out the candles?任务中:1.scanning:要求学生快速读课文,把握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大意,回答简单的True or False问题。2.skimming:引导学生有重点的阅读,提出问题,先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集中释疑。3.Intensive reading.精读课文,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这样给学生挑战和激励,激发创造思维。
二、主动求知,引导学生自学
提倡主动求知学习方式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需要来选择、探求教材,要求教师应走进学生,引导学生在共同质疑思考的互动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教学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可以举办问题讨论、主题研究、师生英语沙龙,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讨,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学开始,设计这样的导入:I have a beautiful bedroom.Do you want to see?Now let`s go and visit my bedroom.创设这种情景,既是向学生初步渗透课文内容,也使学生的好奇心被挑起,热情也被点燃,自然就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产生兴趣。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有关描述卧室的单词和句子,我给学生看一段有关自己卧室的录像2次。第一次看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 第二次看时要求尽量记住我卧室的物品以及其发音, 然后比赛谁的记忆力最好,谁说得最多。在此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用My bedroom has a…这个句型说出新单词,先是老师带着说,再到半扶半放,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在反反复复的使用中,不仅向学生呈现了新单词,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个句型。而在学生说“wardrobe”这个比较难发音的单词时,学生有可能不会发音或发音不正确,我会把“bedroom、draw、wardrobe”这三个单词写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和强化,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即都有一个字母组合“dr”发。另外,在单词的教学上,我设置这样一个环节:I teach you…让学生在通过讨论、思考后,告诉别人或教别人自己是怎样去记住单词的。这样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习方法。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理解才会最深刻。接着,我通过“擦屋子”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单词。我会把所有图片贴到黑板上,然后拿掉一张,当老师带读到拿掉的那一张图片时,学生就不能读出声。若读了,就擦掉学生房间里的一样物品,否则就擦老师的物品。这个活动有趣激烈,好胜心促使学生的精神必须高度民主集中去听、看、读,并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
三、自我表现,检查自学效果
自学后,检测学生自学效果,用题来检测,练习题必须精心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新课之前,让学生先把新单词背诵下来,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扫清生词障碍。词汇预习就是培养学生会读、会认、能理解。可设计词形转换、近义词用法辨析、首字母填空等各种考查题型,以保证预习到位。比如在学“alive”一词时,可以这样设计: 1. 首字母填空:The old man is a _____. 2. 同义词辨析:alive /living,注意两个词的用法。 He is the only boy ____. _____ things need water. We should keep our dreams _______. The _______ must finish the work of those dead men.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得出结论:alive作定语放名词后,living 作定语放名词前;alive可作宾语补足语,而living不可以;the living可作复数名词,指活着的人。这样做到口动、手动、脑动、心动、人人动。在“互动”中发现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主动求知,引导学生自学。
四、实践创新,指导学生运用
以此来激励学生质疑书本,引导学生敢于挑战书本,怀疑权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身体力行,大胆发问,敢于创新,张扬个性,学有所长。五、相互交流,学生当堂加强训练,教师精讲指正。 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师生间的学习体会,情感体验交流,总结知识,提升能力,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乐趣。这阶段切忌流于形式,不了了之。笔记交流、成果汇报、学习拾遗、一课一得、查漏补缺、一分钟演讲等等交流活动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形成知识体系,增长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素质教育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教师精讲并当场指正,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真正的掌握。
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初一学生刚进校时,毫无英语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领读、正音。从第一册第一单元学生逐步接触国际音标,到第六单元基本学完,这时教师可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着“走路”,必要时教师扶一扶。
一、动机激发,呈现目标任务
让学生在师生交流的情境中,受到刺激,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动机。教师要在师生沟通中,注意去激发、培养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动机。可以采用目标激励、表扬促进、友好交往、沟通交流等等,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不妨尝试一下,或许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教仁爱版七年级上Unit3 Topic2,SectionD时,教师提出本课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介绍完成任务的要求与方法。1.What did the children send to Kangkang?2.Did Kangkang like the birthday cards?3.How many candles were there?4.Who blew out the candles?任务中:1.scanning:要求学生快速读课文,把握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大意,回答简单的True or False问题。2.skimming:引导学生有重点的阅读,提出问题,先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集中释疑。3.Intensive reading.精读课文,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这样给学生挑战和激励,激发创造思维。
二、主动求知,引导学生自学
提倡主动求知学习方式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需要来选择、探求教材,要求教师应走进学生,引导学生在共同质疑思考的互动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教学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可以举办问题讨论、主题研究、师生英语沙龙,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讨,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学开始,设计这样的导入:I have a beautiful bedroom.Do you want to see?Now let`s go and visit my bedroom.创设这种情景,既是向学生初步渗透课文内容,也使学生的好奇心被挑起,热情也被点燃,自然就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产生兴趣。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有关描述卧室的单词和句子,我给学生看一段有关自己卧室的录像2次。第一次看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 第二次看时要求尽量记住我卧室的物品以及其发音, 然后比赛谁的记忆力最好,谁说得最多。在此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用My bedroom has a…这个句型说出新单词,先是老师带着说,再到半扶半放,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在反反复复的使用中,不仅向学生呈现了新单词,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个句型。而在学生说“wardrobe”这个比较难发音的单词时,学生有可能不会发音或发音不正确,我会把“bedroom、draw、wardrobe”这三个单词写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和强化,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即都有一个字母组合“dr”发。另外,在单词的教学上,我设置这样一个环节:I teach you…让学生在通过讨论、思考后,告诉别人或教别人自己是怎样去记住单词的。这样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习方法。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理解才会最深刻。接着,我通过“擦屋子”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单词。我会把所有图片贴到黑板上,然后拿掉一张,当老师带读到拿掉的那一张图片时,学生就不能读出声。若读了,就擦掉学生房间里的一样物品,否则就擦老师的物品。这个活动有趣激烈,好胜心促使学生的精神必须高度民主集中去听、看、读,并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
三、自我表现,检查自学效果
自学后,检测学生自学效果,用题来检测,练习题必须精心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新课之前,让学生先把新单词背诵下来,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扫清生词障碍。词汇预习就是培养学生会读、会认、能理解。可设计词形转换、近义词用法辨析、首字母填空等各种考查题型,以保证预习到位。比如在学“alive”一词时,可以这样设计: 1. 首字母填空:The old man is a _____. 2. 同义词辨析:alive /living,注意两个词的用法。 He is the only boy ____. _____ things need water. We should keep our dreams _______. The _______ must finish the work of those dead men.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得出结论:alive作定语放名词后,living 作定语放名词前;alive可作宾语补足语,而living不可以;the living可作复数名词,指活着的人。这样做到口动、手动、脑动、心动、人人动。在“互动”中发现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主动求知,引导学生自学。
四、实践创新,指导学生运用
以此来激励学生质疑书本,引导学生敢于挑战书本,怀疑权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身体力行,大胆发问,敢于创新,张扬个性,学有所长。五、相互交流,学生当堂加强训练,教师精讲指正。 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师生间的学习体会,情感体验交流,总结知识,提升能力,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乐趣。这阶段切忌流于形式,不了了之。笔记交流、成果汇报、学习拾遗、一课一得、查漏补缺、一分钟演讲等等交流活动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形成知识体系,增长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素质教育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教师精讲并当场指正,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真正的掌握。
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初一学生刚进校时,毫无英语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领读、正音。从第一册第一单元学生逐步接触国际音标,到第六单元基本学完,这时教师可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着“走路”,必要时教师扶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