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教师要亲自“下水”,要鼓励学生自改,进行多元评价,少练精练,训练有度。
关键词:作文教学的效率 命题 “下水” 自改 训练有度
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升学考试中作文成绩占分超过语文成绩总分的三分之一。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受到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不敢抒自己的真情,不能写自己所想,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热情。因此,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效率一直都是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的作文不同于作家创作,也不同于教师的作文。作家和教师作为成年人,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他们可以花很多时间在写作上,或者专干这种营生。而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阅历浅,人生经验少,课程众多,教材繁杂,考试竞争激烈。因此,用教師或作家的写作经验来指导初中学生的作文,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做法。
当然,学生也有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要提高作文写作的教学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写作的话题,作文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作文的主要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愉快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想。每个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也会用自己的风格来写作,这样,健全了学生的人格,成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教师要亲自“下水”,鼓舞学生
叶圣陶早就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他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身教胜于言教”,这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不会写文章,或者懒于写文章的语文老师,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是不可能的。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表明,要想搞好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会写各类体裁的文章,这样,既能锻炼教师的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先生,写作水平肯定比自己高,有学头。与比自己内行的人竞技作文,学生觉得刺激,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的“下水”作文,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展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在“下水”作文的过程中,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对话,师生要成为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这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鼓舞了学生的写作信心。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写作的构思,选材,技巧,学生明白了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要自己按作文的要求去立意,写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三.鼓励学生自改,进行多元评价
批改作文,语文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老师批改,批改完后发给学生看作文,老师再总结作文,最后选读优秀作文。而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让教师苦不堪言。常常是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消耗了很多精力批改的作文,效果却微乎其微。对此,教师无可奈何。叶圣陶先生批评得中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多也是劳而不得”。我认为,批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因此,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措施和手段都是可行可用的。鼓励学生自改,教师就可以从繁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变“叫”学生作文为“教”学生作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坚持做下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就会不断进步。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良好。
在作文自改的训练中,教师要做好领路人,要让学生知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
1.重新审题。审题的时候要仔细推敲题目,找到题目中最关键的字眼,研究作文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仔细考虑自己选择的文体是否恰当。
2.要理清文章的主题。看看自己作文的主题表达是否正确,准确,作文的主题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否则,主题就要重新考虑。
3.读一读,感受作文的内容是否杂乱,有没有重复。段落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合理,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合理自然。
4.感受语言的表达是否贴切自然,感情表达的强弱是否恰当,字词的运用是否准确等等。
学生自改作文并不等于教师不看。每次作文收上来,教师要进行详细审阅。把文中的错字别字,语法毛病,逻辑错误,丽词佳句等等,用不同的符号或者用眉批指出来。可以发下去再让学生自己修改。在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许多资料,从而丰富了知识,受到了启发,也尝到了甜头。不少学生悟出了“好作文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修改出来”的道理。让学生自改作文,可以采取一题多写,一文多改的方法,也可以学生互改,师批生改。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作文自改的过程中体会创造性劳动的乐趣。
四.少练精练,训练有度
作文训练,要辩证地看待少练与多练的问题。因为作文教学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能盲目追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学生作文写得太多,比如,每周一练,这肯定加重了教师的批改负担,影响了教师的深入钻研,影响了批改和评讲的质量。而学生也因为写得太多,心理过程过早抑制,提前进入了疲劳状态。学生机械地重复地按统一的模式去套作文,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写作文,这只能形成学生的一点有限的技能,不能形成学生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变通迁移的能力。因此,作文的少练精练是非常必要的。
肖伯纳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高效率的人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做事时,会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作文教学也是这样。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感受生活,要注重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把写作权,批改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形成良性循环,在作文训练中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学作文训练指导思想新探》.潘健.《语文散论》.1988-10.P10
2.《浅谈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煮书轩论坛的日志——网易博客阳山县阳山中学.刘大伟2012-10-04 http://blog.163.com/xch85772782@126/blog/static/5458776
7201294955293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的效率 命题 “下水” 自改 训练有度
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升学考试中作文成绩占分超过语文成绩总分的三分之一。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受到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不敢抒自己的真情,不能写自己所想,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热情。因此,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效率一直都是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的作文不同于作家创作,也不同于教师的作文。作家和教师作为成年人,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他们可以花很多时间在写作上,或者专干这种营生。而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阅历浅,人生经验少,课程众多,教材繁杂,考试竞争激烈。因此,用教師或作家的写作经验来指导初中学生的作文,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做法。
当然,学生也有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要提高作文写作的教学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写作的话题,作文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作文的主要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愉快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想。每个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也会用自己的风格来写作,这样,健全了学生的人格,成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教师要亲自“下水”,鼓舞学生
叶圣陶早就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他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身教胜于言教”,这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不会写文章,或者懒于写文章的语文老师,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是不可能的。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表明,要想搞好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会写各类体裁的文章,这样,既能锻炼教师的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先生,写作水平肯定比自己高,有学头。与比自己内行的人竞技作文,学生觉得刺激,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的“下水”作文,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展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在“下水”作文的过程中,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对话,师生要成为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这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鼓舞了学生的写作信心。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写作的构思,选材,技巧,学生明白了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要自己按作文的要求去立意,写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三.鼓励学生自改,进行多元评价
批改作文,语文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老师批改,批改完后发给学生看作文,老师再总结作文,最后选读优秀作文。而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让教师苦不堪言。常常是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消耗了很多精力批改的作文,效果却微乎其微。对此,教师无可奈何。叶圣陶先生批评得中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多也是劳而不得”。我认为,批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因此,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措施和手段都是可行可用的。鼓励学生自改,教师就可以从繁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变“叫”学生作文为“教”学生作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坚持做下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就会不断进步。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良好。
在作文自改的训练中,教师要做好领路人,要让学生知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
1.重新审题。审题的时候要仔细推敲题目,找到题目中最关键的字眼,研究作文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仔细考虑自己选择的文体是否恰当。
2.要理清文章的主题。看看自己作文的主题表达是否正确,准确,作文的主题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否则,主题就要重新考虑。
3.读一读,感受作文的内容是否杂乱,有没有重复。段落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合理,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合理自然。
4.感受语言的表达是否贴切自然,感情表达的强弱是否恰当,字词的运用是否准确等等。
学生自改作文并不等于教师不看。每次作文收上来,教师要进行详细审阅。把文中的错字别字,语法毛病,逻辑错误,丽词佳句等等,用不同的符号或者用眉批指出来。可以发下去再让学生自己修改。在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许多资料,从而丰富了知识,受到了启发,也尝到了甜头。不少学生悟出了“好作文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修改出来”的道理。让学生自改作文,可以采取一题多写,一文多改的方法,也可以学生互改,师批生改。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作文自改的过程中体会创造性劳动的乐趣。
四.少练精练,训练有度
作文训练,要辩证地看待少练与多练的问题。因为作文教学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能盲目追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学生作文写得太多,比如,每周一练,这肯定加重了教师的批改负担,影响了教师的深入钻研,影响了批改和评讲的质量。而学生也因为写得太多,心理过程过早抑制,提前进入了疲劳状态。学生机械地重复地按统一的模式去套作文,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写作文,这只能形成学生的一点有限的技能,不能形成学生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变通迁移的能力。因此,作文的少练精练是非常必要的。
肖伯纳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高效率的人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做事时,会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作文教学也是这样。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感受生活,要注重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把写作权,批改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形成良性循环,在作文训练中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学作文训练指导思想新探》.潘健.《语文散论》.1988-10.P10
2.《浅谈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煮书轩论坛的日志——网易博客阳山县阳山中学.刘大伟2012-10-04 http://blog.163.com/xch85772782@126/blog/static/5458776
7201294955293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