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的实施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ur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迅猛,迫切要求学校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和敏于创新的能力。学习能力要求个人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那么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初中思想品德又有着怎样的学科学习能力的要求?而这些学习能力又是如何提升的呢?
  一、有关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的认识
  思想品德课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具有从事思想品德活动的能力,具有鲜明价值性、高度综合性、内在层次性和一定可测性等特点,由思想品德的现象观察能力、识记能力、学科思维能力、规范践行能力等构成。从学生角度,能力包括掌握思想品德思想能力即识记、理解、建构能力;运用思想品德分析能力即分析、综合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观念能力即感知、概括能力,实践思想品德规范能力即行为抉择、行为评价能力。从学科能力考核角度,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思想品德相关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思想品德相关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思想品德有关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思想品德相关问题能力。
  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提升具体实施策略
  (一)选取恰当的学科能力提升的载体来促进学生整体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
  初中思想品德各种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实施过程中是不能分割的,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载体来完成。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研究,笔者发现选择基于提升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的讲演、阅读、提问能力为载体来提升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因为这三种能力都涉及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的要求。如:讲演能力这里的讲演主要是指学生有准备的上台发言。要求学生在发言前,要做到讲演内容首先要有针对性,而这里的针对性就充分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的特点,如要求学生选择与学科所学知识相关的当下时事热点,这就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中获取和解读思想品德相关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思想品德相关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思想品德有关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思想品德相关问题能力。然后对于采集的素材要进行分析、处理,还要运用所学内容和思维方式,如辩证的思考问题,全面发展的看待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等思维能力,接着经过独立思考,加上自己的反思,形成发言稿,上台发言,此外对学生讲演的形式也有要求,目的使自己的讲演更精彩,更具个性特点和创新特色。整个过程体现了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创新等实现思品学科一般学习能力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常用的思维能力和关注国家社会事务能力等。阅读能力这里主要是指提升学生阅读思品教材正文部分的能力,正文部分逻辑思维较强,指导学生阅读,首先是教师提问让学生找关键词(句),这就是一种收集信息能力,然后让学生自己经过分析,能表达出节与节、目与目之间、框与框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关系(总分,并列,递进,因果,条件等),此外,要求学生会使用知识结构图,并最终精炼创造性写出某框某课或某单元的知识结构图,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思想品德思想能力即识记、理解、建构能力;运用思想品德分析能力即分析、综合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观念能力即感知、概括能力要学会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思品教材正文的阅读,有效的提升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阅读政论性文章的能力,通过对教材正文的仔细的精读,逐渐提升学科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初中思品教材从节—段—目—框—课—单元—整本书逐级分析,最后能绘制知识结构图,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建构学科知识的学科能力提升。提问能力这里是指经过阅读书本,思考社会现实,提出具有思品学科特点的问题,并能针对所提的问题有所思考和解答。这其中首先包含了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品德学科一般学习能力,对书本的质疑也体现了辩证认识问题的学科思维能力。
  (二)以三年段各有侧重点的研究为抓手促进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能力整体螺旋式提升
  笔者根据初中三年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以整体规划为前提,在三个不同年段各有侧重点来展开促进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能力提升研究。虽然三个年段各有侧重研究内容,但三种能力的提升是贯穿于三个年段的每个阶段的。其它两个能力虽然不是某个年段提升的重点,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开展,也要开展好研究,因为三种能力互为基础,相互递进,是螺旋上升的关系。如:思品讲演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阅读思品教材,需要对教材内容予以反思,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其中就包含了阅读和提问的能力;阅读思品教材本身就要带着思考,带着疑问去阅读,这就包含了提问的要求,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表达自己的见解,这里是讲演的要求;提出有思品特点的问题本身也包含了其它两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因此我们在某个年段侧重提升学生某种能力,是需要其它两个能力为基础的,随着年段的推进,三种能力的提升要求不断递进,螺旋式上升。
  (三)与课堂教学为依托的策略
  在八年级第三课第二框《男生·女生》教学中,笔者在上课之前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根据本阶段课题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能力提升阶段目标: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准确地在教材上找到答案。上课过程中,笔者在学科能力提升环节之前首先抛出了本班男生女生交往的种种困惑,这是大家都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阅读书本上对男生女生交往给出的建议,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该年段能力提升的阶段目标。在能力提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依据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上个阶段能力提升内容做到加以巩固,布置学生首先阅读教材八节正文,标节分段,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每节正文的中心意思。(可以自己概括,或用正文中的中心句)本环节是对上个阶段阅读思品教材能力的内容,学生对于如何概括一节正文内容的方法加以温故知新,通过课堂的反馈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学会准确概括一节正文的中心意思。接下来是本节课阅读能力提升阶段的要求,这是本阶段目标达成的第一节课,因此老师先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①男生女生正常交往会带来什么益处?这个问题在正文第二节中就有明确告知,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容易。学生通过抢答,很快在书本上归纳出男女生正常交往的益处。接下来,向学生提问②男生女生应该如何交往呢?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正文第四段给出的建议,还要仔细阅读五至八段,才能找全到书中给出男女生如何交往的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来寻找答案。
  在这节课中,笔者把能力提升阶段目标纳入到教学目标制定中,以目标来引领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实际上课中,通过巧设提问自然过渡到本阶段能力提升中,将思想品德学科能力的提升与学科教学有机的融合起来,不显突兀,一气呵成。此外,笔者本节课在阅读学习环节中,并没有直接进行本节课阶段目标的指导和训练,而是先出现了上个阶段要求,这样不仅是对上阶段能力提升的巩固,也为本节课阶段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在此可以看出,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的进行。
  综上所述,课改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接受式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这一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方面具体的落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三个年段分别开展基于思想品德学科思维的讲演能力、阅读思想品德学科教材的能力、提出具有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就是具体落实课改理念的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在理论上也对对课程实施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学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指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作者简介:
  白林,单位:南京南师附中新城中学,职称:中学一级,任教学科:初中思想品德。
其他文献
课堂讨论是活跃英语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恰当地运用课堂讨论,需要契合学生认知,衔接教学目标,突出英语语言运用,保障教学成效达成.
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巨大的变化对培养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管理技能的提高上,也体现在对企业社会责任
经过五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股利政策理论仍旧百家争鸣。目前西方主要的股利政策理论为信号理论和代理理论,而我国学者经实证研究证明,这两种主流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上
客户—供应商关系作为企业多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成本构成具有重要影响,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一环,连接供应商和经销商,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本文主要讨论的是
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传统“接受性教学”常常以教师
多年的地理新教材试教试验和教改实验,使我们感觉到:国家新地理课程标准和人教社地理新教材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春风和春雨”,但怎样使初中地理课满园春色、春华秋实,就是一个新的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并指导实践显示其现实价值的重大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地理课焕发出生命活力。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解决现行“应试教育”形态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