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还有别人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神的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撑上,绷足了勁,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的在那里发抖。如果这拘挛性的动作是由于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样子也不像是神经衰弱,他的动作是能收能发的,时作对歇,指挥如意。若说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两排座客不得安生,却也不然。全是陌生人无仇无恨,我们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看,这种变态行为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旁若无人”的态度。
   “旁若无人”的精神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气乏则欠,体倦则伸。”但是在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作吃人状,把口里的獠牙显露出来,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极,那样子就不免吓人。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唳,音容并茂,礼记,“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是欠伸合于古礼,但亦以“君子”为限,平民岂可援引,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
   邻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归来必令我闻知。清晨有三声喷嚏,不只是清脆,而且宏亮,中气充沛,根据那声音之响我揣测必有异物入鼻,或是有人插入纸捻,那声音撞击在脸盆之上有金石声!随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再随后是三餐的饱膈,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畅通的样子。可惜隔着墙没能看见他剔牙,否则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钻探工程,场面也不会太小。
   这一切“旁若无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发事件,经常令人困恼的乃是高声谈话。在喊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定要力竭声嘶的去振聋发聩。生理学告诉我们,发音的器官是很复杂的,说话一分钟要有九百个动作,有一百块筋肉在弛张,但是大多数人似乎还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长一个扩大器。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会嚷的本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电影场里电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声“嗳哟,小三儿,你在哪儿啦?”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锣大鼓之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令人感觉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馆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庙会,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后难免没有响皮底的大皮靴毫无惭愧的在你门前踱来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种市声前来侵扰。
   叔本华有一段寓言:
   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的满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的提醒自己: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的伸张。
其他文献
泛着微黄的叶色与斜阳的橙黄相辉印,可否知晓,那是烈火残余天空的唯一光辉,似是逝去的凄清与泪烟而生,又转瞬而散。   他背着手悠闲地走着,仿佛天地只其一人,此为天地给予他的唯一宁静,他爱热闹,也爱宁静,像这们,独自走在林荫大道上,享受天地给予的安宁是最好的。   他亦知云烟渺茫,却亦想追寻,触摸那永远也触不到的边际;他亦知时光易逝,却仍是忍不住想抓住那悄悄流走的岁月;到底是年少轻狂,还是岁月作崇
/1/   我认识一个朋友,也是写东西的。   当时在北京饭局,酒酣兴至大家忙着扯皮吹牛,她却突然从对面跑过来,羞涩地说想跟我讨论写作的事。她掏出手机把自己的文章拿给我看,小心翼翼地请我提意见。盛情难却,在沸反盈天的酒场,我认真地看了文章,给她指出了一些语言和逻辑上的纰漏。   她掏出小本儿,埋头认真记录,亮晶晶的眼睛眨个不停,连声跟我道谢,又一个劲儿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她也要买来学习一下。
1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阅读量比预估数据差很多,特别焦虑和自责。  当天晚上,满脑子一直想着数据为什么这么差,领导会不会责怪我,同事会不会对我有什么看法,直到夜里两点还完全没有睡意。  但是第二天要上班,必须强迫自己睡去。苦恼之际,突然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于是,我便不断在心里默念这句话。  念着念着,竟然
多西15岁的时候,到加州一家数字发行公司做实习生。多西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所以老板麦克尔维来征询实习生们的喜好和特长,好为他们分配适合的工作时,多西始终犹豫不决。“我给你时间,你可以再考虑一下。”麦克尔维微笑着拍了拍多西的肩膀说。   很快,新来的实习生们都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而多西因為没有分配任务而显得轻松多了。每天只需要简单地处理一些日常工作,还可以悠闲地喝咖啡,多西觉得这样的状态很好,并沉浸
1  前几天,有一则新闻让人寒心。在武汉市,一位14岁学生因玩扑克被请家长。母亲到来之后,怒气冲冲,抬手就给了两耳光。   他下意识地用手挡,但是他母亲并没有平息怒火,继续抬手戳儿子的额头。   母亲离开后,他默立了两分钟,突然爬上栏杆,一跃而下。   她母亲应该只是想教训下儿子,可没曾想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归根到底,还是没把对方的感受放在心里。   很多时候,对待外人,我们总是礼貌客气;对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不只意味着教给学生知识,也不只意味着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人的文化价值观。通过教育,一个人会越来越看清楚自己是谁,喜欢的事情是什么,能够独立做出判断,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从而有意愿有能力去追求一种更加高远的精神生活。做到了这些,一个人就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容地看待生活中的种种苦厄变故,获得心灵上的平静。  正如《大学章句》所言:
美国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曾表示,任何一种技术都既是负担又是福音,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利弊并存。进入互联网时代,教育逐渐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由技术而带来的负担与弊处尤其需要教育人警醒。  本周发生的两则新闻可谓形成了鲜明对比。“学生要不要使用手机?此事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说的算,还是该由孩子来决定?”为解决令许多人头疼的手机使用问题,南京一中国际部日前举行了一场“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弊分析亲子辩论会”
编者按  前段时间,杭州市西湖小学府苑校区一名五年级学生的演讲视频在网上疯传。这名小学生的演讲主题是“我有一个梦想”,他开口便直言:“我的梦想就是发财。”  有网友觉得这样的梦想太功利,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应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因为孩子的梦想不符合我们心中的设定就全盘否定。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歷史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不同的阶段
元宵、端午、中秋……说起这些传统节日,您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呢?现在,当年轻的一代吃着美味的汤圆、粽子、月饼的时候,他们是否了解这些食物背后的美好寓意、深切情感呢?有多少人还能静下心来幻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里热闹喧嚣的人间盛景,体会“清明时节雨纷纷”里绵绵不绝的哀切追怀,感伤“遍插茱萸少一人”里含蓄深沉的游子乡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承载着无数国人的美好期望,蕴含着独
有一种花叫烟花,它绽开在黑暗的夜空,燃烧着空气中的原子;有一种灯叫指明灯,它照亮在茫茫大海之中,璀璨着黑夜的空间;有一种亲情叫陪伴,它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拉近着父母与子女间亲近的关系。当你玩手机时,当你与朋友聊天时,当你刷微博时,请父母们不要忘记了多陪陪孩子,放下手机,让亲情常在。(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经走入了每家每户。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能与亲朋好友视频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