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玩教具一组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uieui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彩气球伞
  准备材料:无纺布(五种色彩)。
  制作步骤:
  1 用无纺布剪出适当大小的八边形。
  2 裁出与八边形边长相同的、长短适当的布条,在布条一边剪出两个把手形状,方便幼儿拿握。
  3 将长布条的另一边与八边形的边缝纫连接。
  游戏玩法:
  1 8名幼儿每人持气球伞一边的两个把手,中间放一个海洋球,让球在伞上滚动,尽量不让球掉下来。
  2 8名幼儿每人拿气球伞一边的两个把手,另几名幼儿在伞下钻,不能碰到气球伞。
  3 8名幼儿每人拿气球伞一边的两个把手拉直伞面,顺着一个方向走。
  4 8名幼儿每人拿气球伞一边的两个把手做鱼网,其他幼儿做小鱼,念儿歌玩捕鱼游戏。
  (高雪芳)
  莲香棒
  准备材料:红色塑料线、pvc管、自粘纸。
  制作步骤:
  1 pvc管截成适当长短的小棒。
  2 把红色塑料线穿在小棒的两端,做成花状。
  3 用自粘纸剪成条状装饰小棒。
  游戏玩法:
  1 可以当作跳格子用。
  2 可以变成跳栏、山洞,练习跳跃或钻的技能。还可以辅以音乐节奏进行节拍练习。
  (周小琴)
  多功能球拍
  准备材料:塑料圈、麻绳、海绵、碎布。
  制作步骤:
  1 用麻绳在望料圈中编成网状,边上用碎布包好。
  2 把海绵做成球,用长度适中的线连接在圈上。
  游戏玩法:用网击打球,将球往上拍、往下拍、侧着拍。因为球不离圈,操作方便,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周小琴)
  好玩的可乐瓶棍
  准备材料:可乐瓶或雪碧瓶6个、彩色自粘纸条6个、小棍6根(粗细以刚好能插进可乐瓶口为准)。
  制作步骤:
  1 剪掉瓶子下面的三分之二。
  2 用自粘纸将上面三分之一的下边缘粘贴一圈。
  3 在瓶口处插入小棍。
  游戏玩法:
  1 抛接物:一名幼儿手持可乐瓶棍,将瓶口斜上举,作为容器,另一名幼儿拿沙包或者纸球,投到容器内。
  2 障碍物:将可乐瓶棍有序摆放好,幼儿绕着有规则地转跑。
  3 钻一钻:可乐瓶上的小棍两两连线,摆放成各种造型,锻炼幼儿的钻爬能力。
  4 跳一跳:橡皮筋放到可乐瓶棍最底部,摆放成各类造型,幼儿双脚跳过。
  (夏青青)
  拉伸器
  准备材料:薯片罐、旺仔牛奶罐、松紧带、废旧泡沫板。
  制作步骤:
  1 将2个牛奶罐和1个薯片罐,用松紧带连接,制作成拉伸器。
  2 用废旧泡沫板制作成垫子。
  游戏玩法:
  1 幼儿坐在垫子上,两脚踩在薯片罐的两端,双手握住两个旺仔牛奶罐向上做拉伸练习,锻炼手臂及腿部的力量。
  2 垫子可以用来玩“踏石过河”的游戏,还可以做球拍,让幼儿玩打沙包等游戏,一物多玩。
  (李颖)
  小鸟飞来了
  准备材料:纸、吸管、气球、钓鱼线。
  制作步骤:
  1 用纸做成圆锥形的小鸟形状,并将吸管贴在小鸟背部。
  2 将吸管穿进钓鱼线,钓鱼线两端固定。
  游戏玩法:
  1 幼儿吹大气球,捏紧气球口将球放在小鸟的身体里面(口朝外),然后放手,气球中的空气冲出来会推动小鸟往前飞。
  2 设计简单的记录表,4名幼儿同时比赛,分为1、2、3、4号选手,谁的小鸟飞得远,裁判就在相应的格子里贴上花纸。
  (高雪芳)
  多功能机器人
  准备材料:废旧纸箱、彩色自粘纸、自粘纸芯、废旧报纸、PVC管、废旧易拉罐、海绵胶、吸管、彩纸等。
  制作步骤:
  1 废旧纸箱上切割好不同形状的洞口,并选用合适颜色的自粘纸进行包装。
  2 将切割包装好的纸箱两两叠放好,用海绵胶粘贴固定,作为机器人的身体。
  3 将另外两个纸箱当作机器人的头部,并进行相应的面部装饰,利用自粘纸芯做成机器人头顶的触角,用小盒子装饰成机器人的耳朵,并用吸管和彩纸做一些小红旗放入其中。
  4 将机器人头部与身体粘贴连接,完成整个机器人制作。
  5 用自粘纸将PVC管和易拉罐进行包装并连接成打击棒,用报纸揉成报纸球并用宽的透明胶带包裹固定。
  游戏玩法:
  1 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用打击棒尝试将球打入底层洞中。
  2 一定距离外,幼儿尝试徒手将纸球投入二层洞中。(投掷的距离和高度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调整)
  3 幼儿手拿小红旗,进行赛跑,看谁先将小红旗插入机器人的耳朵中。
  4 游戏中用到的纸球,也可以用沙包代替。
  (杨培红 王莉娟)
  城门涧
  准备材料:大型的纸盒、黑色自粘纸、棉布、棉花、一根木棒、大夹子10个。
  制作步骤:
  1 用笔在大纸箱上面画好门洞,再用美工刀沿着画痕裁,做成“城门洞”的样子。
  2 将黑色自粘纸剪成一条一条,并贴在纸箱上作为“城墙”。
  3 用棉布将棉花包裹成圆形,并固定在木棒上作为打地鼠的“锤子”。
  游戏玩法:
  1 将6个城门洞一个一个摆放好,并用大夹子连接固定,4名到6名幼儿在“城门洞”里钻来钻去,玩躲猫猫游戏。   2 将5个“城门洞”摆放成打地鼠的场景。5名幼儿分别在城门洞里扮成地鼠,下蹲或站起来,一名幼儿在外面用棉花做的小棒锤敲打站起来的“地鼠”,玩“打地鼠”游戏。
  3 将几个城门洞分别摆放开来,幼儿可以玩踢球进门游戏。
  (严苏益 陆韵文)
  生龙活虎
  准备材料:各色无纺布,海绵纸。
  制作步骤:
  1 先用海绵纸和无纺布制作龙头。
  2 用红色的布制作龙的身体,中间用棒连接。
  游戏玩法:一个孩子带上龙的头饰,几个孩子作为龙的身体,玩舞龙游戏。
  (高培华)
  动物连连看
  准备材料:KT板,小动物图片。
  制作步骤:
  1 在KT板上画上正方形,再将其分成若干小正方形格子,变成棋盘。
  2 小动物准备双份,进行塑封。
  游戏玩法:
  1 将小动物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在正方形格子的棋盘上。
  2 随意将小动物摆放在棋盘的方格子中,然后模拟连连看的玩法,引导幼儿找出在一条直线上相同的动物并取下来,全部取完结束。
  (李慧慧)
  节节高
  准备材料:养乐多瓶子、乒乓球或海洋球、KT板。
  制作步骤:
  1 用KT板制作成各种形状、各种动物的样子。
  2 投放养乐多瓶子、乒乓球或海洋球。
  游戏玩法:利用养乐多瓶子和乒乓球(海洋球),还有可爱的动物拼板进行搭建游戏。
  (朱荣珍)
  绕毛线
  准备材料:小猫造型图、塑封纸、海绵地垫、毛线。
  制作步骤:
  1 在海绵地垫上画出小猫的身体图样,然后剪下来。
  2 在身体上端贴上塑封好的小猫头像。
  3 把毛线的一头固定在小猫身体的上端。
  游戏玩法:
  1 刚玩游戏时,幼儿可以任意在小猫的身上缠绕毛线,注意不打结。
  2 幼儿熟练以后,可增加绕毛线的难度,指导幼儿按顺时针方向给小猫“穿新衣”,整理时按逆时针方向退回毛线。
  (计惠英)
  小小神枪手
  准备材料:动物图片、牙签、KT板。
  制作步骤:
  1 打印小动物图片若干。
  2 将小动物图片用KT板固定。
  游戏玩法:
  1 此游戏是结合小动物的主题活动开展的,也可以根据主题情况更换其他类型图片。
  2 鼓励幼儿用牙签戳小动物的外轮廓,直至将整个小动物戳下来,以此来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张云)
  骰骰乐
  准备材料:正方形盒子,牛皮纸,6种常见的人物、天气、场景、事件图片,表格。
  制作步骤:
  1 将牛皮纸包在正方形盒子外面做骰子。
  2 找6种常见的人物、天气、场景、事件图片分别粘贴在4个骰子的6面。
  3 制作相应的表格供幼儿记录。
  游戏玩法:
  1 分别滚动人物、天气、场景、事件这四个骰子。
  2 按骰子所示进行想象、编排、讲述。
  3 请幼儿在骰子停止后的图案下方打“√”,记录故事内容。
  (丁燕妮 王慧)
  滚动车轮
  准备材料:三辆玩具汽车、海绵、KT板、记录表格。
  制作步骤:
  1 用海绵、KT板等材料分别制作松软、凹凸不平和光滑3条“道路”,约1米到2米长。
  2 将三条“道路”一边摆放在同一高度上,做成一样的坡道。
  游戏玩法:
  1 三辆玩具汽车分别放在光滑、松软、凹凸不平的行驶道上。
  2 三辆玩具汽车同时开始驶下车道。
  3 观察汽车在光滑、松软、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驶,会有什么结果。
  4 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格。
  (朱建英)
  轱辘嘣哒
  准备材料:矿泉水瓶、各种球、记录表格。
  制作步骤:
  1 用矿泉水瓶分别在木头墙面或其他竖直的底板上制作直道、弯道、斜道。
  2 三条道路设置在同一高度。
  游戏玩法:
  1 选用不同球放入不同轨道中滚动,观察其运行速度及方向。
  2 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格。
  (邓萍艳 朱建英)
  纸箱乐
  准备材料:箱子一个、圆盘两个、彩纸若干等。
  制作步骤:
  1 装扮纸箱,在其四周糊上彩纸。
  2 在纸箱四面分别制作生肖时钟、说说趣事、加加减减和今日天气。
  游戏玩法:
  1 认识时钟:一名幼儿报时间,另一名幼儿按照他说的时间将分针、时针拨到相应位置。(认识整点和半点)
  2 生肖时钟:幼儿按照顺序摆放十二生肖,当幼儿熟悉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后,可由一名幼儿发令,另外一名幼儿根据听到的信号,摆放对应位置。(巩固对十二生肖的认识)
  3 说说趣事:收集幼儿晨间绘制的图画,幼儿找找感兴趣的图画,说说图画中的故事。
  4 加加减减:幼儿随意翻动书页,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5 今日天气:根据当季时令、当天天气进行操作活动。
  (邓萍艳)
  鲜花工坊
  准备材料:不同颜色的无纺布、棉花、缝纫线、刺毛贴。
  制作步骤:
  1 在无纺布上画出花瓣和花茎的图样,然后剪下来。
  2 把两片花瓣(花茎)用针缝合,留下一个小开口塞进棉花,使花瓣和花茎具有立体感。
  3 最后在花瓣的末端和花茎的顶端缝上刺毛贴。
  游戏玩法:
  1 幼儿可以将花瓣和花茎任意组合成漂亮的花朵。
  2 根据游戏要求,结合颜色和数字,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花瓣组合成不同的花朵。
  (李叶易)
  找座位
  准备材料:大纸箱2个、手工纸若干、白纸、塑封纸、勾线笔。
  制作步骤:
  1 将2个大箱子的一面裁掉,粘在一起,制作成一个2层楼的电影院。
  2 用手工纸折叠出小椅子(小椅子可在手工课上和幼儿一起折叠),用数字给小椅子编好号,摆放在电影院里。
  3 用白纸制作电影票,票面上写有“楼下( )排( )座”,并将其用塑封纸塑封好,便于重复利用。
  4 制作记录表,让幼儿学习记录游戏情况。
  游戏玩法:
  1 两名幼儿合作玩,一名幼儿做售票员,在电影票上写上数字,如“楼上(2)排(5)座”,另一幼儿将自己的自画像放在相应的座位上,游戏后还要完成记录表。
  2 可以根据主题的进展更换找座位的对象,如开展《动物朋友》的主题时,可以换为小动物找座位。
  (徐英)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遵循这一要求,我们尝试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和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现以小班健康活动“我会漱口”的教研为例,介绍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活动的背景  小班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进食点心和午餐后,在教师
我园的集体备课以级部为单位,级部组长具体负责,实行“个人备课——主备人说课—教师讨论—形成教案(电子稿)—个人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案修订与完善”的流程。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突出专业引领、伙伴合作,同时更注重个性化实施和实践反思,以求达到“采众家所长,酿自家之蜜”的目的。    一、注重伙伴合作,经验共享    案例一:大班双圈舞《我是祖国的好娃娃》。(主备人:韩老师,教龄2年;参与者:大班级部
推荐书目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是美国“小小科学家系列”丛书第一册,该套丛书是美国教育发展中心(EDC)的幼儿教育和科学教育工作者专门为3岁~5岁幼儿设计的一套科学教育课程。本书是美国幼教专家英格里德·查鲁福和卡仁·沃斯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主要讲的是对一些户外生物的探索。200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张澜和熊庆华翻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一、让幼儿在探究中
一、引言    四岁的路易斯正在努力完成他的拼图。这次老师给他的拼图比他以往所做过的要难一些。他捡起一块拼图思考着应该把它放在什么地方。他尝试了一种方法,结果失败了。他又换了一个相反的方向重新尝试了一下。成功了!而这时路易斯在这个拼图上面已经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  在路易斯努力地完成他的拼图时,表现出了对他将来进入学校十分重要的技能: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尤其是当任务还有些挑战性的时候:当第一个对策
“鹰架理论”由维果斯基提出,他把教育者利用社会文化帮助教育对象建构高级心智的方法称为鹰架,我园尝试运用鹰架的策略,帮助保育教师把单纯的保育劳动转型为保教并重的教育智慧型工作。  一、低层次的距离策略,支架保育教师知晓工作的职责  让保育教师在具体、微观的教育情境中,直接面对正在发生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并感悟问题解决的教育原理,这种低层次的距离策略,可以支架保育教师更快地知晓工作的职责。而管理者、教
近年来,我园以教研小组为主阵地,以课例研讨为抓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以学定教”实现着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从最初的基本要求“做像”——关注研讨过程,到目前追求“做好”——不仅追求研讨过程中教师的观点碰撞,同样追求最后能以一个成熟的教学案例呈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列研讨思路。研讨前,各组开展命题教学方案征集,犹如农民播种前的选种,确保了研讨母方案有相对高的起点:研讨中,由教研组长组织历次执教和研讨
是谁,肆无忌惮地把树叶一片片摘下?是谁,调皮地在水果脸上抹上鲜艳的色彩?是谁,恶狠狠地驱走了炎热,让天气转凉?是谁,让人们嘴馋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不错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是格外美丽的——你挤着我,我挤着你。枫叶羞红了脸,矮矮的枫树上出现了一抹红霞,余晖射进斑驳的茎叶,透过粗糙的叶面,阳光变得微红,仿佛是一块火腿味的月饼,带着微微甜味,饼心又是弥漫着香气的辣味,轻
“园本节日”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凸显节日的气氛,往往会打破班级、时间、年龄等界限,组织开展大型活动,如“春之声”演唱会、“音乐嘉年华”亲子游戏节、“我型我秀”T台秀等。一般情况下,这些大型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一个活动约有200多名幼儿参与。十多年来,我们组织过几十场大型园本节日活动,在不断探索、调整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优化年级组大型活动组织的策略。现以大班组的园本节日活动“我型我
上学期我园设计并组织了“自主性游戏中的观察”视频案例研讨系列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任务为:一是探讨拍摄幼儿自主游戏情况视频的位置与角度,提高教师拍摄游戏视频的技能,二是对所获取视频素材进行研讨,尝试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状态。教研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合(学)——分(究)——分(行)——合(理)的研究轨迹,全园教师共同完成了一次有声有色的教研之旅。  一、“合”学——善于“引进来”,用学习提升专业
王某是H市实验幼儿园的特级教师,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2015年6月20日,王某应邀在全国幼儿园体育研讨会上做《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王某的课件《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被一些教师拷贝。  【案情一】课件《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王某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经验,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制作出来的。请问,王某对课件是否享有著作权?  解析:教师对独创性的课件享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