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化感抗(耐)稗草相关转录因子OsMYB57的靶蛋白筛选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揭示水稻化感抗(耐)稗草的转录调控机制,为遗传修饰改良水稻化感性状做铺垫,也为杂草的防控提供新途径.[方法]利用SMART技术,通过同源重组方式,在Y2H菌株中构建水稻受稗草胁迫的酵母cDNA文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NdeⅠ构建OsMYB57 C端缺失的pGBK-OsMYB57诱饵载体,按照YeastmakerTM Yeast Transformation System 2操作检测诱饵自激活活性;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OsMYB57互作蛋白,将所得互作蛋白的编码序列构建至pGAD载体,并与诱饵载体共转化Y2HGold菌株验证蛋白互作,再以BiFC技术进一步验证蛋白间的互作.[结果]酵母cDNA文库库容量为1.36×107 CFU/mL,插入片段在250~2000 bp,平均长度大于1000 bp,重组率为100%,库容量大且质量良好;筛选出4个有注释的互作蛋白,分别是16号RZFP34、50号4HTR、51号BM1PD和74号GTP1;回转验证及BiFC结果显示RZFP34、4HTR、BMIPD、GTP1与OsMYB57在植物细胞中相互作用,其中RZFP34是一个E3亚型泛素连接酶,在植物中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且水稻OsRZFP34基因启动子区含有与水稻化感调控有关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等激素响应及MYB转录因子结合域相关元件.[结论]RZFP34通过与OsMYB57互作参与水稻化感转录调控而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被广泛应用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硬件加速中.为优化加速器性能,Qu等人(2021)提出了一种3维可变换的CNN加速结构,但该结构使得并行度探索空间爆炸增长,搜索最优并行度的时间开销激增,严重降低了加速器实现的可行性.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细粒度迭代优化的并行度搜索算法,该算法通过多轮迭代的数据筛选,高效地排除冗余的并行度方案,压缩了超过99%的搜索空间.同时算法采用剪枝操作删减无效的计算分支,成功地将计算所需时长从106?h量级减少到10?s内.该算法可适用于不同规格型号的FPG
针对传统M/T测速法在全频段测速精度不一致,低速实时性较差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影响测速精度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M/T测频法.该方法在全频段测速,以测量精度保持不变为原则,通过理论分析,绘制了 5种工业常用仪表精度等级下的计数系数M、分频系数k与输入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给出了计数系数M、分频系数k根据频率变化而自适应调整的原则.通过32位STM32F103VCT6单片机高速定时器的输入捕获功能实现了该自适应算法,通过实验证明了 自适应调整M参数保证了高频段读数精度不变,低频度大大增强计算的实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chang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land use.The Tarim River,the largest inland river in China,faced a long-term exploitation of land and water over 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We analyzed land and water use
[目的]探究长江中下游区试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聚合对稻瘟病抗性的效应,为新品种的审定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方法鉴定2018—2020年长江中下游区试252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并利用2组多重PCR体系(Pi1与Pikh、Pi9与Pik)检测供试水稻品种携带抗性基因Pi9、Pik、Pi1和Pikh的情况,分析抗性基因聚合方式与稻瘟病抗病率的关系.[结果]2018—2020年供试材料的穗瘟抗病率分别为47.0%、38.3%和35.2%,穗瘟抗病率逐年下降.25
目前大多数视觉SLAM系统只能输出相机轨迹与稀疏点云地图,无法适用于机器人进行导航、避障任务.通过单目相机虽然可以构建网格地图,但没有尺度信息,RGBD相机虽然具有尺度信息,但是在室外受环境光影响比较大.该文在ORB-SLAM2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双目视觉计算相机位姿,DepthToScan通过立体视觉的深度图像得到深度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逆传感器模型计算占据概率,并在ROS通用平台下结合占据网格地图,重新构建了 一种可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导航的2D占据网格地图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案能清晰标识出环境中障碍物
畸变雷达电磁信号会严重影响雷达侦察装备的探测性能.如何有效地识别畸变信号类型对侦察系统的精确感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畸变雷达信号往往存在样本稀缺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无关元学习的残差网络(MAML-ResNet).算法首先利用正常雷达信号样本训练元学习器,然后在畸变信号样本进行精调,最后在仅有少量畸变信号样本下,实现畸变信号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在小样本数据下畸变信号的识别准确率.
本研究针对保存在农业部乐东腰果种质资源圃的11份国外腰果种质,分别对各种质植株的花期、果熟期、两性花比例、坐果率、成果率以及单株植株的坚果产量、重量、大小、出仁率及果仁重量、大小、级别进行测定与初步评价.结果 表明,单株坚果产量和两性花比例、坐果率、成果率没有形成正比关系;11份国外种质和海南本地培育的高产无性系的花期在2月~3月重叠,可在此时期开展杂交育种的人工授粉工作.11份国外种质中有5份种质的单株坚果产量均超过2.0 kg;10份种质的单粒坚果重量均超过5.0g;坚果出仁率高达30%以上的有7份;
[目的]从蛋白水平阐明牦牛抗寒性能机理,并进一步从营养学角度提高其代谢性能,为牦牛有效抵御外界恶劣气候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TMT蛋白组学技术对寒冷季节(1月)和温暖季节(8月)的牦牛抗冻蛋白进行挖掘,并对鉴定到的牦牛抗冻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构域、GO功能富集、KEGG信号通路注释、蛋白相互作用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牦牛耳组织中共鉴定获得21856个肽段(Peptide),其中特有肽段(Unique peptide)序列为18452个,定量获得4519个蛋白,最终筛选出144个差异蛋白,其
[目的]分析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为木姜子属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黄丹木姜子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利用GeSeq在线工具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注释,并利用REPuter、MISA、CodonW和IQ-TRE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基因组结构、基因数目、序列重复、密码子使用偏性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黄丹木姜子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4028 bp,具有典型的四分结构,编码126个
针对日趋大型化、复杂化的双馈风电机组,机组轴系的动力学研究与扭振控制技术对其降低振动和噪声、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轴系可靠度有重要意义.首先,综述了机组轴系的建模方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简述了风电机组轴系扭振控制方法与最新技术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归纳文献资料,对扭振理论和扭振控制技术的研究难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旨在为推进本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