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古诗赏鉴的考点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a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极品”,以其语言的凝练、含蓄、跳跃吸引着无数读者。目前语文中考古诗赏鉴八分,分为两道四分题,对初中毕业生古诗赏鉴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在教学古诗赏鉴时,古诗语言的以少蕴多、意境的深邃、形象的不确定性使师生们都感到棘手。
  可以说,在平时的古诗赏鉴中,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不少精力,但在几次初三模拟考中,考点的落实还不尽人意,存在着如下问题:考生对古诗的形象(意象)概念不明确,不会寻找诗歌中的形象;考生对诗歌的特点诸如修辞手法认识不足,把握不准确;考生的分析能力不够,思路不清晰,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诗歌的内容;考生忽视诗歌情感的把握,答题形式不规范,这样导致不是漏项就是言不由衷或者错答。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探求,在指导学生鉴赏古诗题型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是具有一定的对策的。下面是我的一些落实建议:
  一、掌握古典诗歌特点挖掘内在信息
  “文贵隐,诗贵藏。”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一首古诗必然在有限的诗行中容纳诸多形象和情感,要通过“形象”最大限度地展现潜在信息。我认为,初中生赏鉴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从诗行里通过看见的“形象”读明白诗人要传达的潜在信息。
  二、捕捉古诗中潜在的形象要素
  潜在形象要素主要包括诗中景物和抒情主人公。诗人所描写的景物是我们捕捉内在信息的关键。在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时,命题者设有两个这样的考题: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两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描写了哪些意象?请欣赏品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并说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们教授此诗时,最好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说说想象中的情景:杨花翻飞,渐渐落尽,表明已经到了暮春时节;子规悲啼,而且已然是暮夜时分;不多久,一轮孤月悬于夜空。透过这些景物,联想闻到龙标过五溪的事,我们可以捕捉到诗人送别友人的失意和落寞。考题1迎刃而解。但是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一个景物:明月,一个动词:“寄”,诗人与朋友相聚时愿陪伴,相离时愿祈祷祝愿的情感不言自明。
  三、捕捉古诗中的文法修辞要素
  初中考查古詩赏鉴内容尚浅,只要懂得方法,加以训练,考点的落实前景可观。还是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以上考点2的第一问完全就是从诗文修辞入手来考察的。可以让学生先用现代语言翻译出来,“我将忧愁的心托付给明月,随着清风,一直伴你直到夜郎以西。”运用了拟人修辞,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多样,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比喻、拟人才是最主要的掌握考点。我校这次初三模拟的古诗赏鉴考题: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考题是赏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教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时,一定要养成和形成规范的答题格式,以免漏分失分。同时,词人的情感也必须孕育其中。
  四、捕捉古诗本身的情感信息
  有些古诗,诗人的情感孕育其中。在教学过程中,领会诗人的情感要以两个问题为主线展开,其一是情感因何而发?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外在环境、个人经历,当然有时两者会交织在一起。如《观刈麦》中,白居易发出了“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叹,可谓诗人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对贫妇人“拾此充饥肠”的遭遇的同情。其二是情感因何表现?诗人往往通过景物表达主观情感,让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这点上文已经论述,不再赘述了。
  沿着思维的逻辑,穿越古诗的时空,探究古诗的意境。人们常说:“知人论世。”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创造了生动的形象,多彩的意境,广阔的艺术空间,上下五千年,纵横数千里,时空的涵盖造成了诗歌赏鉴的审美空间。
  初中生年龄尚小,但培养赏鉴思维把握诗歌意境必须从此升始。人教版语文九下课外古诗有杜甫的一首《登楼》,其中颔联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上句从空间上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上驰骋想象,饱含着杜甫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之意,也透露了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上海中考就曾赏析过这两句,无疑是从空间、时间角度赏析,并结合诗人其他诗所蕴含的情感要素去考虑。人教版八上课外古诗收录了刘禹锡《秋词》中的一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示给读者的形象是:碧蓝的天空,白鹤排云而上,诗人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直上云霄。诗人由一鹤排云的形象创造出宏阔的意境,天上地下,化无形为有形,意象豪迈,气势开阔,诗情冲天。
  总之,在诗歌赏鉴教学中,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把握古诗意象,品悟古诗意境,从而准确领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这样,领悟古诗美境的能力的提升,良好的古诗赏鉴习惯的形成就为期不远了,考点也就能得到落实。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中学(410011)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这一项往往被教师忽视,它只能存在于短暂的早读课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阐明了朗读和理解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朗读的作用,将朗读带入语文课堂,改变传统教师“讲书”的状况,赋予学生“读”的权利,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那么,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利用朗读,让朗读成为理解文本的催熟剂呢?  一、有目的地进行朗读  朗读,不是说随随便便地读一读就能够起到作用,像小和尚念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语文的教学地位日益提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愈发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写作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受广大教师高度关注,相关的研讨在各地风生水起,但实效不大,大部分教师仍处于迷茫状态。分析这一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科学术权威对写作指导远远不够,基层教师缺乏学术引领;二是单一的现代化生活让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使得学生缺乏感性体验,难有佳作。对此,我结合实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社会也真正进入到网络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大丰富了网络信息的形式与内容,而通信行业的核心
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常常梦幻而美好,所以他们更能够在散文中有所共鸣。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增加散文阅读就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例,对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  一、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散文不同于其他文体,它拥有优美的句式,每一行都有诗一般的魅力。学生在学习一篇散文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
步入云时代,独立学院校园网如何建设与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信息化、办公自动化,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及社会影响力。
进入信息时代,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通讯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而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应用范围的扩大,如何加强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故
目的了解和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抑郁和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精神状态评定。对象为453例妇科肿瘤住院进行宫
2011年最后一天,上述谜团终于揭开——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三批共61张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简称“牌照”),一直呼声很高却屡屡落榜的三大运营商赫然在列.
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提出在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同年4月28日,苏州试播有线数字电视,成为国内最早商业化运作的数字电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