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法应用浅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理论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设计为主线,以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过程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人类的科学研究证明,通过对人右脑开发和利用,能有效培养人的创新性思维,这是问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从建构理论的角度来看,问题式教学是把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改变为利用已有知识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建构和重新认知,从而形成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体来看,问题式教学如果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以问答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寻求正确答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而如何通过创设一个情景,来引导学生,是这种方法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有效把握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使这种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感同身受.当设置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时,就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式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知识,去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去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呢?是否不同的情况,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就这些问题开始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测量一棵树,如果树不高,可以用竹竿直接测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树的影子与树高的关系测量;然后教师再次提问,如果房子把影子挡住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就可以想到利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看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开展问题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式教学,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展开对解决问题的思考.一个好的问题,对开发学生智力意义重大.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该科学合理,既不能让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过复杂,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
  例如,在初中数学人教版《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来进行问题设计,教师把课本封面翻开,就此提出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课本封面的边缘线a和b有何关系?第二个问题是:边缘线a与书本平面M有何关系?然后教师可以拿一个同学的课本,使两个课本形成另一种形状,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平面C与直线d有什么关系?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外的一条直线是平行关系,那么该平面与该直线是什么关系?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通过问题式教学,也可以为学生思考问题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试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3.课堂教学的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是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特点进行思考,并找出存在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修正.原因是不同的学生对不同问题的看法和动机,是不同的,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或者课代表来发表对所提数学问题的理解,并让他们阐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方案进行点评.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认识到本身所存在的弱点,全面理解问题.积极有效的反馈评价,对提高问题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不断反思,提高问题式教学效果
  进行问题式教学,教师不能满足于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了一两个具体的问题.问题式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并在思考中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问题解决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归纳总结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
  总之,问题式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合理科学地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比喻是一种表达言语主体情感体验和感知变异的破格的言语形式,它通过化无形为有形,化实形为虚形,化此形为彼形等变形描写方式实现主体审美知觉的变形性描写,本体的形质在喻体
近年,随着国内外教育研究由工具性向生命性、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转变,“教育自组织”和“自组织学习”等重要命题凸现出来。下面对生物教学现状及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自组织学习策略作一探讨。一、生物教学现状与“自组织学习”长期以来,生物教学中一直强调“刺激—反应”,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这一简单线性思维方式,仅将学生视作个体信息的处理者,忽视了人脑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的认知过程这一本质。造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了绿色写作这一新潮理念。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掌握绿色写作的精髓并指导学生写作,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写作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绿色写作把作文看成是生命的一种原生态,以生活为源泉,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和与心灵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体验去拥抱作文,让学生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概而言之
曾有人问: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灵气和活力?为什么他们在学习中不能体验到快乐?为什么你的学生都说“我喜欢数学”?  作为人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哪位教师的课,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也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爱屋及乌”.要使学生喜欢数学,我认为,教师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