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有趣·有效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是:“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这个写作要求看似简单,现实教学中却常常得不到落实。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老师对说明文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初中阶段教学生写好记叙文就行了,反正中考也不考说明文写作;二是学生不喜欢写说明文,觉得枯燥、乏味,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开展说明文作文教学。那么,如何达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呢?我的教学策略归纳起来有三点:有用,有趣,有效。
  有用——让学生感觉写说明文有用
  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说明性文章在生活中有极强的实用性。我的做法是在学习说明文写作之初,带领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
  例如,在前几年的说明文教学中,我给学生推荐了一个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展示的不少物品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奇思妙想。我给学生们布置了如下任务:每个人回家以后在网站上挑选自己一件感觉新奇的物品,搜集有关资料;把相关材料做成PPT,并准备三分钟的发言,介绍这件物品的构造、特点与用途。那段时间里,每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开展的第一项学习活动就是召开“奇思妙想新产品发布会”,每天有一名学生扮演“产品发布人”,其他同学针对“产品发布人”的介绍进行评点:说明对象特点抓得准不准,有没有使用说明方法,介绍的顺序有没有条理,等等。每天上课,学生都期盼着语文活动的开始,自然不会厌烦学习说明文。在这样的语文活动中,学生逐渐认识到,说明文的实用性非常强,学习说明文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有趣——让学生体会写说明文的乐趣
  要为学生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我们的第一次说明文写的是“鼹鼠做裤子”。我们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捷克著名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看动画片之前,我说:“今天我们要看一部非常好看的动画片《鼹鼠做裤子》。请大家边看边注意观察:鼹鼠为了做一条工装裤,它向谁求教,一步步地做了哪些物质方面的准备?‘万事俱备’之后,它又是怎么缝的裤子?咱们比一比,看谁细心、记录得最全面。”
  学生们早就熟知鼹鼠的可爱形象,现在能在语文课堂上重温鼹鼠的故事,他们非常开心。当然,他们也都知道,自己有新的任务,要认真做记录。动画片看完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很快,每个学生都梳理清楚了鼹鼠做裤子的流程。这时,我再布置写作要求:“今天要写一篇程序说明文,就像课文《景泰蓝的制作》那样,要写清楚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要注意一点:这篇作文不要写成童话故事,重点在于说明鼹鼠做裤子的方法、流程。”学生很喜欢这个写作练习,根本没当成负担,高高兴兴地就把作文完成了。这件事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他们升入高中后回忆起初中语文学习,还会提到这件事。
  同样是教写程序说明文,我还采用过带领学生折纸的方法创设情境。上课的时候,每个学生都领到一张花花绿绿的手工纸。电脑大屏幕上投影出来的是“青蛙折纸软件”——这个软件能够用三维的方式一步步展示折纸的步骤。我让学生们共同选择折纸的对象——他们选了千纸鹤。程序演示一步,大家就跟着折一步。他们一边折一边琢磨,这个步骤落实到文字上,该如何表述。学生们有了真切的体验之后,再动笔写作文就不难了。
  教学生写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写自己学校的建筑是个不错的办法。有不少人说景山学校的“建筑群落”走起来像迷宫。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说明文写作情境:“学校要召开大型会议,现在要招募同学做志愿者‘导游’,带领来宾参观校园。为了完成这项工作,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参观校园的路线图,并且写一篇导游词。”我从总务处要来景山学校建筑的平面图,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实地考察”学校的建筑。写作要求考虑到了各类学生的实际:可以设计全校范围的参观路线,这个要求难度最大;也可以设计局部的参观路线,或按照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不同的区域分,或按照授课区、实验区、体育场馆区等不同的教学功能分;还可以按照楼层顺序设计参观路线图。集中笔墨介绍建筑群落中的某一个空间也可以。学生从小学开始,每天都在这个学校里学习、生活,眼下教学楼居然成了写作对象,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就愿意观察与动笔,而作文讲评也容易有现场感,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有效——通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教师必须给予有效的写作指导
  作文《打开我的“百宝箱”》,要求学生从自己收藏的宝贝中,选出最喜欢的、最漂亮的或是造型最奇特的一件“宝贝”,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作文动笔之前,我提醒学生,观察这件物品的时候,务必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要围绕事物的特点展开说明。这件物品有什么特点?一定要用一两个词或短句子先概括出来。
  2.要考虑观察与写作的顺序问题。你观察这件物品的时候,顺序是怎样的?如果写出来,你打算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
  3.你打算用什么说明方法介绍这件物品?不妨实际测量一下,这件物品(或其中一些关键部件)的长、宽、高,然后在写作时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读者能对你的这件宝贝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这实际上是教学生如何为写这篇说明文做充分细致的准备。他们除了要思考以上问题外,还要将物品的照片拍下来交给我,作为讲评作文时,判断文章的说明是否准确的依据。
  当作文接近尾声时,我进一步提出如下要求:“不能仅仅是写完了事,你还要为自己的作文加批注——说明对象及特征的句子是哪句?哪些地方用了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是自己的得意之笔?”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作文变得更自觉。
  2.作文初稿完成后的评改尤其要注重实效
  近两年来,我开展作文评改采用的主要策略是:将香港大学谢锡金、岑绍基教授的“量表诊断写作教学法”“本土化”,教学生利用作文评改量表进行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   “本土化”之后的说明作文评改量表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去说明对象的特征的。然后从内容、行文、结构三个方面,分21个项目逐项衡量、打分,之后做出自我评价。最后进行同学互评、老师评价。
  内容方面:
  1.文中有没有明确并且准确的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
  2.作者以什么方法说对象?(请选择)
  a下定义 b分类别 c举例子 d列数字 e作比较
  f列图表 g引资料 f打比方
  3.作者有没有用上至少两三种说明方法,且说明方法选用恰当?
  4.作者有没有具体说明事物的形状?
  5.作者有没有清楚地说明事物的形状?
  6.作者有没有具体说明事物的特点?
  7.作者有没有具体说明事物的功能?
  8.作者有没有具体说明事物的用途?
  9.作者有没有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用途?
  10.文章说明语言是否力求准确、简洁而生动?
  11.你是否能够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新知识?
  结构方面:
  12.试着用括号替这篇文章分段。
  13.作者分段恰当。
  14.段与段之间过渡流畅自然。
  15.文章展开有层次,说明有条理,主次分明。
  16.末段能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17.全篇文章结构完整。
  行文方面:
  18.找出文中错字、别字、误用词语及意思不清楚的句子,用符号法标清楚。
  19.文中错别字不多。(每错2字降1分)。
  20.误用词语及意思不清楚句子不多(1处1分)。
  21.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美观。
  研究及实践证明,作文诊断量表的开发及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批改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增强写作动力。学生在同学互评的过程中,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写作问题,对中学生语文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减少了作文批阅的误差和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作文评价的科学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能够较为熟练和准确地运用评改量表给作文“把脉”,为修改作文做好准备。
  回顾说明文写作教学的历程,“有用、有趣、有效”是三个关键词。说明文写作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当然愿意学;情境设置得有趣,学生自然喜欢写作;不论写作前、写作后的指导,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掌握了写作方法,写作水平有明显提升,教学自然就属“有效”。
  (注:本文为“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项目论文)
  编辑 付江泓
其他文献
在初三年级,我们让学生通过改变气体压强来设计喷泉实验,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综合运用物理与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首先,教师提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展示喷泉实验,并分析喷泉形成的原理。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如图1,用抽气筒抽出部分圆底烧瓶中的气体,让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再捏住胶管插入烧杯中,松开手,如图2所示,红色液体就会沿着胶管涌入烧瓶中,形成美丽的喷泉。方案二:如图3
“问题”一词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的教学模式也悄然兴起。巧妙设问、恰当反问、合理追问、有效深问等一系列围绕问题的词汇层出不穷,听起来新鲜有道理,可仔细琢磨就值得商榷了。这些问题的主语是谁?由谁来提出?反观课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占了主导,而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却日益被忽视,我们并不否认教师提问的必要性,但过分追求教师问题提出的“高、精、专”,以教师提出所有问
传统文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将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精神落脚点,不仅是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取精神能量,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必然需求。  发掘经典的文化价值,作为精神落脚点  语文教材中的古代经典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可鉴赏的文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际遇中多样的人生之美,更承载着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古代经典作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做事如行路,要知道自己去哪儿、为什么去、怎么去。这些问题之于教育,便是教育的终极问题,即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怎么实施教育。任
北京市文汇中学王桃桃校长说:“做教育是需要‘走心’的。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带着情感、带着思想、带着精神做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文汇中学成立于1997年,经过14年的办学实践,学校从只有2个教学班和百名师生,发展到现在30个教学班、1200多名师生的办学规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机器人教育示范校”、“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北京市
专家简介:耿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北京教科院研究员。  世界上每个民族和国家既有共同的价值观——这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和平相处、友善交往互利合作的基础;同时也有着属于每个民族和国家的特有的价值观——这是每个民族和国家保持文化独特性并进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道
编者按:2013年2月19日,北京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颁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减负“八项规定”颁布实施后,本刊在2013年第4期以“北京:减负进行时”为题,对“八项规定”颁布背景以及实施的初期情况进行了综合报道。如今,北京市“减负行动”已经一年,在这一年里,北京市教委从哪些关键环节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对减负的有效策略和途径进行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学校、教师
“空气养人”,春风入夜,细雨无声。在学校,师生共同享受着这样的空气。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针对学生们的特点,为具有特殊潜质的学生锻造适宜个性成长的链条,并且引导学生借助这个链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开阔视野,充满自信;有所发明,敢于创造,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追梦太空的浩淼兄弟  2012年9月,高三年级的程思浩、程思淼以优异的成绩和对天文科学的特殊爱好,分别考入
学校从2014年开始以社团的形式面向中高年段学生开设3D打印课程,并且初步尝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充当帮助者,让学生充分体验将想法转变为现实的快乐,体验创新与分享的快乐。  案例  1.提出问题  3D打印社团的学生特别善于观察生活,他们发现人们在扔垃圾的时候,手总是会碰到垃圾桶的边缘,特别不卫生,于是他们就大胆提出问题:能不能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一个带感应装置的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概括,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满足于只让学生记住这12个词,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并在行动中践行。为此,北京市各学校通过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化入学生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