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挖掘党史人物故事,创设红动中国情境,讴歌党和人民力量,汲取榜样精神信仰,促成立德育人目标。
关键词: 故事;红歌;榜样;感召
“东方风绽花千树,满眼红紫不觉夏”,百年华诞在即,回望党史,自豪和光荣满满。各地纪念活动和党史教育正轰轰烈烈展开。作为社会教师,生逢其时,应主动肩负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项目学习为新形式,不断挖掘党史人物故事和鲜活素材,用音乐、艺术等形式,创设学生学习情境,让学生汲取榜样力量,让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
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乡土教材的学情时,我设计了这堂《利用党史素材,创设红色情境,达成德育目标》的项目学习课。期待学生能通过自主导演的形式,明白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形成的艰辛,懂得先辈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付出的努力,起到形象化教育和深化内心感受的效果,提升同学们主动向党靠拢的意识,并内化为适应现实的自觉行动。
故事的缘起从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说起。备受屈辱的中华民族被迫开始“睁眼看世界”。
接着追溯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他们在宣言里呐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声呐喊,穿越了亚欧大陆的重重迷雾,传到了当时黑暗迷茫的中国,使当时正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看到了真理的曙光。
他们希望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给中国的劳苦大众。这群人里,就有我们金华的陈望道,他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专注的身影,向我们讲述了信仰形成的艰辛不易。
下面请同学在讨论角色分配,科白配合基础上,真情演绎“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陈望道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心里既有坚定的内心信仰,又有复杂的现实困扰。同村好友江流落寞的身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一个人佝偻着身子,在路上一步、一步……”男主角此时从门口挪进讲台,用行动努力表现开场的内心独白。”一学生说道。
“待陈望道坐到桌前看英文和日译版《共产党宣言》时,配戏的同学准备好话筒,等到他书写时,旁白:“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一切旧欧洲的反动势力都联合起来了……”用语言来表现主人公翻译第一句《共产党宣言》的情景。”演解说任务的同学说。
第三位演陈母的女生说:“灯光聚集到在角落剥粽子的我身上时,我做好上场准备。看天蒙蒙亮,提醒儿子,天马上就要亮了,你也不睡会儿?然后端上盛放粽子和红糖的盘子到桌旁,放在砚台边,顺势说:“趁热吃”,似有意似无意,听到陈望道轻轻地“嗯”了一声,又是一个通宵。以此来表现陈望道翻译宣言时的专注和艰辛”。
男主角理解道:“我台词不多,关键是神情动作。我左手拿书,右手拿棕,目不转睛的盯着宣言,把粽子伸到盘子里蘸红糖,殊不知已把粽子伸到砚台上蘸墨汁了,一边伸到嘴里,一边翻译,吃得满嘴黑。妈妈关切地问我,红糖甜不甜?如果不甜,自己再添点儿。我一边看着书,一边不住地点头回应,够甜,够甜了……”
这就是同学们理解的“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故事,这就是他们对年代久远的先辈追望真味的解读,我心中暗喜。
“此时,应伴奏《国际歌》的乐曲,以设立红色情境,油然而生共产党人的使命感。”
墨汁当然不是甜的,但是在有革命理想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红糖还甜。正因为有这种精神的甘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明确了信仰的方向,决心用坚定的革命来打破旧锁链,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两座大山。
中國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了工农运动,走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烽火硝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在武装斗争中尝尽了千般苦,万般难,行动也没有止步,他们以苦难为甘甜,在红都瑞金,乐观主义之花开满了井冈山根据地。
“此时,课堂伴以《唱支山歌给党听》或《十送红军》的舒缓曲调,来创设党和人民上下同心的情境,体现军民鱼水情的历史渊源。”
中国共产党人在严峻的生死关头,挫折时刻,是如何经受住信仰的考验,体现信仰的力量的呢?请看解放前夕,重庆渣滓洞里江姐的选择。
请四位同学上场演绎《红岩》里经典桥段“狱中斗争”情景短剧。
仿照第一幕故事剧,分配好角色,设计好台词、动作,准备好道具,让男女主角出演。“剧目进行中,应配乐《红梅赞》情境: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来讴歌《红岩》里的榜样江竹筠,作为共产党人的自豪感满怀。”
心中有信仰,骨头比铁硬。正是有了这种信仰,涌现了一批党史里的丰碑人物刘胡兰、董存瑞等,在他们的感召下,我们建立起新中国;还涌现一批保家卫国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在他们的榜样号召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这时,适时地插入《义勇军进行曲》和《我的祖国》的配乐情景,就能激发同学们为国不计较小我的豪情壮举。”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最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时刻。“《春天的故事》旋律响起,讴歌一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让同学们懂得:共产党人是有着实事求是的革新精神的。”
最后欣赏一段最美逆行者的视频。总结:中华少年,向美而行,我们每个人必须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响应党的号召,让我们汲取精神的力量,不断学习,增强能力,为实现“富起来强起来”这一梦想花瓣的美丽绽放,作出我们这个时代应有的贡献!
“结束配以《走进新时代》的乐曲,来凸显同学们紧密团结听党指挥,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强决心。”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杨钉霞.新课程(中).2019(11)
[2]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 朱春梅.情感读本.2018(23
关键词: 故事;红歌;榜样;感召
“东方风绽花千树,满眼红紫不觉夏”,百年华诞在即,回望党史,自豪和光荣满满。各地纪念活动和党史教育正轰轰烈烈展开。作为社会教师,生逢其时,应主动肩负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项目学习为新形式,不断挖掘党史人物故事和鲜活素材,用音乐、艺术等形式,创设学生学习情境,让学生汲取榜样力量,让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
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乡土教材的学情时,我设计了这堂《利用党史素材,创设红色情境,达成德育目标》的项目学习课。期待学生能通过自主导演的形式,明白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形成的艰辛,懂得先辈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付出的努力,起到形象化教育和深化内心感受的效果,提升同学们主动向党靠拢的意识,并内化为适应现实的自觉行动。
故事的缘起从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说起。备受屈辱的中华民族被迫开始“睁眼看世界”。
接着追溯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他们在宣言里呐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声呐喊,穿越了亚欧大陆的重重迷雾,传到了当时黑暗迷茫的中国,使当时正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看到了真理的曙光。
他们希望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给中国的劳苦大众。这群人里,就有我们金华的陈望道,他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专注的身影,向我们讲述了信仰形成的艰辛不易。
下面请同学在讨论角色分配,科白配合基础上,真情演绎“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陈望道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心里既有坚定的内心信仰,又有复杂的现实困扰。同村好友江流落寞的身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一个人佝偻着身子,在路上一步、一步……”男主角此时从门口挪进讲台,用行动努力表现开场的内心独白。”一学生说道。
“待陈望道坐到桌前看英文和日译版《共产党宣言》时,配戏的同学准备好话筒,等到他书写时,旁白:“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一切旧欧洲的反动势力都联合起来了……”用语言来表现主人公翻译第一句《共产党宣言》的情景。”演解说任务的同学说。
第三位演陈母的女生说:“灯光聚集到在角落剥粽子的我身上时,我做好上场准备。看天蒙蒙亮,提醒儿子,天马上就要亮了,你也不睡会儿?然后端上盛放粽子和红糖的盘子到桌旁,放在砚台边,顺势说:“趁热吃”,似有意似无意,听到陈望道轻轻地“嗯”了一声,又是一个通宵。以此来表现陈望道翻译宣言时的专注和艰辛”。
男主角理解道:“我台词不多,关键是神情动作。我左手拿书,右手拿棕,目不转睛的盯着宣言,把粽子伸到盘子里蘸红糖,殊不知已把粽子伸到砚台上蘸墨汁了,一边伸到嘴里,一边翻译,吃得满嘴黑。妈妈关切地问我,红糖甜不甜?如果不甜,自己再添点儿。我一边看着书,一边不住地点头回应,够甜,够甜了……”
这就是同学们理解的“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故事,这就是他们对年代久远的先辈追望真味的解读,我心中暗喜。
“此时,应伴奏《国际歌》的乐曲,以设立红色情境,油然而生共产党人的使命感。”
墨汁当然不是甜的,但是在有革命理想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红糖还甜。正因为有这种精神的甘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明确了信仰的方向,决心用坚定的革命来打破旧锁链,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两座大山。
中國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了工农运动,走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烽火硝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在武装斗争中尝尽了千般苦,万般难,行动也没有止步,他们以苦难为甘甜,在红都瑞金,乐观主义之花开满了井冈山根据地。
“此时,课堂伴以《唱支山歌给党听》或《十送红军》的舒缓曲调,来创设党和人民上下同心的情境,体现军民鱼水情的历史渊源。”
中国共产党人在严峻的生死关头,挫折时刻,是如何经受住信仰的考验,体现信仰的力量的呢?请看解放前夕,重庆渣滓洞里江姐的选择。
请四位同学上场演绎《红岩》里经典桥段“狱中斗争”情景短剧。
仿照第一幕故事剧,分配好角色,设计好台词、动作,准备好道具,让男女主角出演。“剧目进行中,应配乐《红梅赞》情境: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来讴歌《红岩》里的榜样江竹筠,作为共产党人的自豪感满怀。”
心中有信仰,骨头比铁硬。正是有了这种信仰,涌现了一批党史里的丰碑人物刘胡兰、董存瑞等,在他们的感召下,我们建立起新中国;还涌现一批保家卫国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在他们的榜样号召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这时,适时地插入《义勇军进行曲》和《我的祖国》的配乐情景,就能激发同学们为国不计较小我的豪情壮举。”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最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时刻。“《春天的故事》旋律响起,讴歌一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让同学们懂得:共产党人是有着实事求是的革新精神的。”
最后欣赏一段最美逆行者的视频。总结:中华少年,向美而行,我们每个人必须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响应党的号召,让我们汲取精神的力量,不断学习,增强能力,为实现“富起来强起来”这一梦想花瓣的美丽绽放,作出我们这个时代应有的贡献!
“结束配以《走进新时代》的乐曲,来凸显同学们紧密团结听党指挥,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强决心。”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杨钉霞.新课程(中).2019(11)
[2]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 朱春梅.情感读本.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