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English” 趣 味 盎 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但是在本国语言环境欠佳的情况下,小学生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可言,因此也就毫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做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的学习,而导致教学质量不好。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乐此不疲,快乐地学习。那么要如何让“English”趣味盎然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让英语课堂游戏化
  小学生年纪小、好新奇、好玩、好活动,丰富多彩的游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使枯燥机械的单词、句型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从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如教一组颜色的单词,我设计这样一种游戏。每个学生拿一种不同颜色的纸牌,老师发出指令:“Red,red,sit down please;yellow,yellow,point to your nose;blue,blue,open your book.”拿相应颜色纸牌的学生就根据指令完成动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单词,避免了反复诵读记忆单词的枯燥无味,又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了交际练习。“Guess game”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如可用“听音猜动物”来练习“Is it a...?Yes,it is/No,it isn’t.It’s a...”。用“蒙眼摸物”练习“What’s this?”等句型。在教学高年段时,则加大思维的力度,采用描述猜动物的方式,如让学生根据“It has four legs,it lives on a farm,it is white,it eats grass.”等描述,展开推理和想象等思维活动,猜测它是什么动物。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当他们疲劳时,注意力分散了,我就用“Rest time”的活动,即设计一个休息环节,由老师说,学生做动作,如“sleep—wake up—wash your face—Brush your teeth—say ‘hello,Good morning’—smile—eat.”说是休息,其实是巧妙地将学与休息结合在一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调整了学生的情绪,课堂马上又活跃了起来。
  二、让英语课堂充满歌声
  儿童心理学特征告诉我们,唱歌能使学生感到松弛、愉快、满足,产生兴奋情绪。因此教唱英语歌是让英语课堂趣味盎然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课前一首歌,是组织进行教学的好方法,它能给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激昂的情绪,为上好一堂课做前奏;课中一首歌可以缓解学生们紧张情绪,使他们减少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把一堂课上到尾声。我还在教学中针对一些重点、难点,用所学句型、创造性地进行“旧谱填新句”减轻学生们的心理负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新单词巩固阶段,我常用“What’s This”这首歌让学生自问自答。小学阶段的实物单词都可采用儿歌来进行复习巩固。
  三、让儿歌来丰富英语课堂
  自编儿歌,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总结和掌握某一知识学习的规律,这种形式新鲜,朗朗上口,易记好用,很受学生们喜爱。例如:教学动词have与has如何正确使用呀?“我”用“have”,“你”用“have”。“has”用于他、她、它,以上主语是单数。一个以上是复数,复数主语全用“have”。和学生们一起编写贴近生活的儿歌,不仅能帮助记忆单词,抄练句型,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学习英语的热情,令他们学得兴趣盎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创设情境,让英语课堂生动起来
  语言离不开情境,只有在社会情景中,语言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其交际价值。对话教学是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单一、古板的句型操练学单词会让英语可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把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中来,以真实的生活感染学生,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大胆说英语,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新标准英语第三册Module 2 “Go straight on”是一堂新授课。在课前我先请几个同学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引出课文,教学完单词后,重点设计了“go to the sumpermarket”这个情景,伴随着音乐和学生一起去逛超市,学生有的扮演售货员,有的扮演顾客,身临其境。在“超市”里学生开心地相互交谈,互相问路、指路,都找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因此,本课的重难点句型“—Excuse me,where’s the...please?—Go straight on/turn left/turn right”也被轻松地掌握了。
  有时上课,我则故意迟到一小会儿,并向学生说:“I’m sorry,I’m late.May I come in?”学生们不约而同的:“Come in,please.”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既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用英语交际了,又融洽了师生关系。另外,我还给每个小学生们起了有关他们喜欢的食物、动物、饮料方面的英文名字,如Apple,Lion,Milk等,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经常用自己的英文名字和同学、朋友打招呼。这样,又创造了一些真实的语言环境。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永远趣味盎然。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由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职业教育的功能所赋予的。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在总结归纳实践性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促进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本文以项目教学法为例,探索职业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期提高新的认识,引起同仁们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关注,从而更好地
摘 要: 本文就如何恰当、合理、巧妙地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思品课堂 情境创设 运用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品,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以精湛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教学,情境教学不失为有效、
摘 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作者从“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就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数学质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
摘 要: 面对越来越沉闷、低效的高中英语课堂,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和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之后,作者发现造成高中英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效果差这些现状的一重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了过度焦虑。作者从课堂提问、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及课堂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具体进行过度学习焦虑调控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 学习焦虑 焦虑调控    一、引言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断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出现了一些诸如教师上课 “沉默”、学生活动“过度”、 提问“滔滔不绝”的现象。作者就这些现象,结合教学实际就教师要“讲有理、动有度,问有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讲有理 动有度 问有节    新课程改革不仅催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而且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特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政治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一、导入要妙趣横生  “良好
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助推器。高效提问才能促使高效学习,而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提问技巧。  一、为什么要高效提问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讲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节《儒学的兴起》时,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师:同学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观点?生:董仲舒。师:他的观点有没有被汉武帝采纳?生:有。显然,这样的提问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董仲
摘 要: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文章阐述了教师魅力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学识魅力 人格魅力    当前,束缚中学历史学科创新的症结在于传统的教材观、传统的课堂观和传统的师生观。教师不应是教书匠,而应是学生人生的航标。教师的形象和教养,会直接影响每个学生的人生。因此,我在教学中一直用学博德厚的人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