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目前村级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严、审计监督不及时、不到位,导致信息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乡镇集中设立档案室;乡镇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加强会计档案规范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农村会计档案 规范管理 问题对策
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发展状况和业务往来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但是,目前在许多农村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导致形成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直接影响着村级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做好村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更好的规范村级会计制度,改善村级内部管理、推动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突出作用。分析农村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一点建议和看法。
一、村级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相当部分农村地区在会计档案管理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由各村民委员会(或者村会计)各自保管会计档案,票据不规范且实行分散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突出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及时收集整理会计档案。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成员为3—5人,只设置1名村会计(专职或者兼职),即使在财务管理较规范的村,也只再设置1名兼职出纳,实行“钱账”分管。村会计档案只能由会计人员兼管,无法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从而,常常存在不按时收集、整理、装订会计档案的问题,有的甚至几年都不整理、不装订会计档案,将会计档案装入纸箱中,任意堆放的现象相当普遍。
2、没有必要的档案管理条件。绝大多数农村无法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规定配备库房、购置设备、甚至连档案盒都没有。会计档案没有固定的保管场所,而且由于村会计档案较少,通常与其他资料、材料存放在一个橱柜里,无序存放,随意堆放或者乱存放,无法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就更谈不上规范化管理了。
3、无法建立长效的监督制度。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即使为了应付检查,一时能够健全会计档案的收集、装订、移交、保管、查阅、销毁制度,甚至贴在墙上,也无法得到真正贯彻或者长久执行。存在账随人(村會计人员)走、人走账没,以及散失、损坏、丢失等现象,造成“断头账”(时间上不连续的账),出现财务管理的漏洞,为心术不正者留下可趁之机。同时,由于村会计人员多数是农民,离任以后,一旦发现会计档案管理有问题,也很难再追究其管理责任。
4、会计档案管理及销毁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科学,存放没有顺序、查找不方便,借阅登记制度不健全。会计档案销毁也不及时,到期该销毁的不销毁,销毁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二、加强管理的对策
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加强了对村集体资金、账务的管理工作,村会计资料在进行会计核算前,必须定期接受乡镇(财政所或者农业经管站)的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村会计档案可以实行由乡镇集中管理的办法。
1、要加强村级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以减少会计人员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强化培训,激励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常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水平。再次,要强化监督机制,定期对会计账目进行检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促进农村会计人员在处理日常经济往来账目中按章办事的能力,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的参谋作用。
2、乡镇集中设立档案室。每个乡镇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设立村级会计资料档案室,对所管辖村民委员会的会计档案实行集中管理(代管,但具有强制性)。同时,统一向村会计提供整理会计档案所需的物品:例如凭证封面、凭证盒、专用档案盒等。
3、乡镇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每个乡镇都要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并保持岗位相对稳定。县档案局、财政局、农业局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村级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整理的规范工作。
4、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单位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会计法》、《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建立定期移交,以及保管、查阅、销毁制度。村会计档案原则上由村民委员会(村会计)保管1年,由乡镇按照规定检查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统一移交给乡镇财政所(经管站)档案专门管理人员管理;乡镇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接收村会计档案,统一分类、编号、排列、装入档案盒,编制目录,入库保管;村里查阅本村的会计档案时,办理查阅手续。
5、会计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村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乡镇的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主要内容由县财政局、档案局统一规定)对会计档案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立卷、装订。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面,封粘装订线,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凭证封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后按月份先后顺序存入会计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凭证盒面上的内容。年度终了必须封账,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与账簿一并装订。装订后要将装订线封粘,由会计人员在封粘处加盖印章。会计报表必须逐页编制序号,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保证档案完整,做到装订整齐、牢固、美观,手续完备。
6、规范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和销毁管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保管到期的会计档案,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村会计共同商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由财政所长(经管站长)和村委主任共同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派专人到指定地点监销。
三、集中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1、促进了村会计的基础工作。建立集中管理制度后,村会计必须定期向乡镇移交会计档案,并接受乡镇的检查,一是,促使其定期记账,及时装订会计档案,杜绝了原来会计人员长期不记账,不装订会计档案的问题;二是,促使其按照规范整理、装订会计档案,改变了原来整理、装订不规范的问题。
2、实现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一是档案室的建设、设备的配置,以及防火、防潮、防盗、防光、防尘、防虫、防鼠等符合档案管理规范;二是配备符合管理要求的专职人员,健全了岗位,乡镇政府将其纳入工作岗位责任制,能够明确责任,完善管理;三是档案管理制度设立齐全,档案的形成、移交、保管、查阅、销毁等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并能够得到严格和长久运行,而不会成为一种摆设,保证了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3、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了投入。乡镇配置的会计档案设施、设备得到共享,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实现高质量的目标,节约了各村的投入,减轻了村集体负担。同时,村会计人员摆脱了保管会计档案的日常事务和责任,可以更好地从事其他会计管理工作。
总之,加强村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们目前财务管理中亟待改进和加强的重要工作,各村会计及乡镇财政、农业经管站都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从基础工作做起,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国“三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服务。
[关键词] 农村会计档案 规范管理 问题对策
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发展状况和业务往来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但是,目前在许多农村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导致形成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直接影响着村级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做好村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更好的规范村级会计制度,改善村级内部管理、推动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突出作用。分析农村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一点建议和看法。
一、村级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相当部分农村地区在会计档案管理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由各村民委员会(或者村会计)各自保管会计档案,票据不规范且实行分散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突出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及时收集整理会计档案。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成员为3—5人,只设置1名村会计(专职或者兼职),即使在财务管理较规范的村,也只再设置1名兼职出纳,实行“钱账”分管。村会计档案只能由会计人员兼管,无法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从而,常常存在不按时收集、整理、装订会计档案的问题,有的甚至几年都不整理、不装订会计档案,将会计档案装入纸箱中,任意堆放的现象相当普遍。
2、没有必要的档案管理条件。绝大多数农村无法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规定配备库房、购置设备、甚至连档案盒都没有。会计档案没有固定的保管场所,而且由于村会计档案较少,通常与其他资料、材料存放在一个橱柜里,无序存放,随意堆放或者乱存放,无法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就更谈不上规范化管理了。
3、无法建立长效的监督制度。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即使为了应付检查,一时能够健全会计档案的收集、装订、移交、保管、查阅、销毁制度,甚至贴在墙上,也无法得到真正贯彻或者长久执行。存在账随人(村會计人员)走、人走账没,以及散失、损坏、丢失等现象,造成“断头账”(时间上不连续的账),出现财务管理的漏洞,为心术不正者留下可趁之机。同时,由于村会计人员多数是农民,离任以后,一旦发现会计档案管理有问题,也很难再追究其管理责任。
4、会计档案管理及销毁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科学,存放没有顺序、查找不方便,借阅登记制度不健全。会计档案销毁也不及时,到期该销毁的不销毁,销毁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二、加强管理的对策
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加强了对村集体资金、账务的管理工作,村会计资料在进行会计核算前,必须定期接受乡镇(财政所或者农业经管站)的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村会计档案可以实行由乡镇集中管理的办法。
1、要加强村级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以减少会计人员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强化培训,激励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常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水平。再次,要强化监督机制,定期对会计账目进行检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促进农村会计人员在处理日常经济往来账目中按章办事的能力,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的参谋作用。
2、乡镇集中设立档案室。每个乡镇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设立村级会计资料档案室,对所管辖村民委员会的会计档案实行集中管理(代管,但具有强制性)。同时,统一向村会计提供整理会计档案所需的物品:例如凭证封面、凭证盒、专用档案盒等。
3、乡镇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每个乡镇都要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并保持岗位相对稳定。县档案局、财政局、农业局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村级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整理的规范工作。
4、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单位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会计法》、《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建立定期移交,以及保管、查阅、销毁制度。村会计档案原则上由村民委员会(村会计)保管1年,由乡镇按照规定检查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统一移交给乡镇财政所(经管站)档案专门管理人员管理;乡镇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接收村会计档案,统一分类、编号、排列、装入档案盒,编制目录,入库保管;村里查阅本村的会计档案时,办理查阅手续。
5、会计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村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乡镇的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主要内容由县财政局、档案局统一规定)对会计档案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立卷、装订。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面,封粘装订线,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凭证封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后按月份先后顺序存入会计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凭证盒面上的内容。年度终了必须封账,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与账簿一并装订。装订后要将装订线封粘,由会计人员在封粘处加盖印章。会计报表必须逐页编制序号,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保证档案完整,做到装订整齐、牢固、美观,手续完备。
6、规范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和销毁管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保管到期的会计档案,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村会计共同商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由财政所长(经管站长)和村委主任共同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派专人到指定地点监销。
三、集中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1、促进了村会计的基础工作。建立集中管理制度后,村会计必须定期向乡镇移交会计档案,并接受乡镇的检查,一是,促使其定期记账,及时装订会计档案,杜绝了原来会计人员长期不记账,不装订会计档案的问题;二是,促使其按照规范整理、装订会计档案,改变了原来整理、装订不规范的问题。
2、实现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一是档案室的建设、设备的配置,以及防火、防潮、防盗、防光、防尘、防虫、防鼠等符合档案管理规范;二是配备符合管理要求的专职人员,健全了岗位,乡镇政府将其纳入工作岗位责任制,能够明确责任,完善管理;三是档案管理制度设立齐全,档案的形成、移交、保管、查阅、销毁等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并能够得到严格和长久运行,而不会成为一种摆设,保证了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3、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了投入。乡镇配置的会计档案设施、设备得到共享,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实现高质量的目标,节约了各村的投入,减轻了村集体负担。同时,村会计人员摆脱了保管会计档案的日常事务和责任,可以更好地从事其他会计管理工作。
总之,加强村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们目前财务管理中亟待改进和加强的重要工作,各村会计及乡镇财政、农业经管站都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从基础工作做起,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国“三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