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并举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教材落实“双基”,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的获得,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了“情境 问题串”为主的呈现方式,练习题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化,新增“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关注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
  关键词:重组;创造;个性化;继承与创新
  这几年,当我们翻开这些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就能发现北师大版新修订教科书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基础更扎实了,更便于把握教学节奏,更加讲求实效。如果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值得我们好好继承。
  一、落实“双基”,更加强化教材的基础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是经过精选的,控制了学习内容的容量和难度,知识点与年级配置更合理了,基础知识不再过于隐性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不再过多过深,使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学生在学习新教材时不会再感到“难学”。例如,一年级上册数学删除了认识钟表这一单元中的“快到几时和刚过几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移到了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和认识人民币放到了二年级上册。
  二、比较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的获得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而不仅仅是一定要以学习某个具体的概念、公式为目标,新教材通过设计活动为专门积累活动经验的课。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更深入体会两个数量的多与少、相等与不相等关系,一年级上册设计的“快乐的午餐”,就是这样一节专门积累活动经验的课,有利于后面学习数的大小比较。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了“情境 问题串”為主的呈现方式
  新教材会围绕情境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然后再不断追问,从而产生问题串,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就展开了数学学习,然后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尝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解释重要知识点与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如一年级上册中的“动物乐园”,在小动物愉快玩耍的情境中安排了几组相关数量比较的信息,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情境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再提出问题:谁和谁的数量同样多?接着提出问题:小兔和萝卜的数量一样吗?猴子和秋千的数量比,谁多,谁少?你还能发现更多的可以比较的问题吗?
  四、练习题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设计,使练习题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也更多样化
  以前的教材练习题容量不是很足,有些练习还“跳跃性”比较大。新教材设计的练习从数量上看,1课时有2页的内容,其中包括1页练一练的内容,保证了基础性练习;从层次上看更加清晰合理,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还注重设计一些促进理解重点知识,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习题,不会出现“跳跃性”较大的现象。
  五、新增“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关注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新教材设计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这些内容素材呈现时形式多样,力求图文并茂,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实际生活。
  教材只是一种资源,我们既不能单纯地照本宣科,当然也不能弃之不顾,随意发挥。教师应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创新使用教材。教师要怎样才能以教科书为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
  教师首先要自己深入解读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性组织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数学。这样师生一起建构知识,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习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情境的创设,教师不能生搬教材中的情境,在选择和创设情境时要想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要考虑用多种手段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力求情境具有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问题性。
  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
  新教材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只是教师要准确把握,比如,教材中设计的拓展习题,提供的一些阅读材料,组织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一年级上册“教室”中有一道开放题: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小女孩的角度回答小男孩的问题,然后再请学生扮演小男孩提问,其他同学回答。例如,大汽车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如果小女孩面向大楼,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背景的不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可以呈現学生的多种想法,进一步分享算法多样;还可以追问算理的解释;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梳理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总之,使用教材上我们要继承与创新并举,想办法让过程与方法目标适时适度地在教材中落实,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理清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进一步精选对学生有价值的内容,合理安排课堂容量和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参考文献:
  王春艳.注重细节,活用教材:对小学数学几处活用教材细节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9).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学前阶段的幼儿不适宜行为矫正提出了精准干预的策略,介绍了在幼儿阶段进行行为矫正的意义,并提出精准干预的概念,主张对幼儿行为进行全面的观察、周全的分析、科学的设计、准确的干预、审慎的反馈、再处理。通过精准干预,提升行为矫正的效率,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幼儿;行为矫正;精准干预;科学;管理  在学前教育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摘 要:学校办学理念是以“正”为核心的“毓正教育”,“正”在品德人格方面可诠释为“正德、正气”;在习惯养成方面可诠释为“正行、正学”。“正心德育”是学校“毓正教育”在德育方面的实践总目标,重视学生“四心四行”的培养,并以此构建德育活动体系。  关键词:毓正教育;毓正课程;正心德育  廣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坐落于苍郁青翠的白云山东麓,近年,四海小学坚持“毓正教育”办学理念,作为学校的文化符号,它不只表
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的重点严抓内容。而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较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了学校的监管难度。这就需要学校更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教育。除了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需要提高重视并作出周全部署以外,教师也是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因为教师与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与学生的接触较为紧密,遇到突发事件出现在学生周围的速度比较快,在平时的安全教育
摘 要:读题能力是学生打开解题大门的钥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题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应当采用科学优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审题方向,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以解析应用题为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读题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不少数学教师反映
摘 要:乌申斯基认为:“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幼儿,是自然界的精灵,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对幼儿的成长来说,四季的更替,动植物生命的生长变化,是最好的观察对象,也是最好的游戏内容,田园游戏是大自然赐予幼儿最好的游戏形式。田园游戏中,自然真实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适宜儿童发展的游戏教育不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还应该巧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摘 要:现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学生趣味性课堂的構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兴趣;有效教学  一、利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如果要求他们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的话可能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把枯燥的教学内容改编成学生
摘 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无疑是读古诗词最好的方式,它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来诵读诗歌,是沿袭已久的传统方法,也是对古诗词最好的詮释。在这反复的吟诵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就会逐渐深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吟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吟诵;作用  最初接触到吟诵,是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了薛××老师。薛老师用
摘 要:现阶段,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农村学校生源骤减,在农村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教学点。农村教学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将以大别山区某农村小学教学点为例,肤浅探究农村小学教学点的一些管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点;管理  在大别山区,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点。在这个教学点中只有一位教师和七名学生。七名学生三个就读一年级,四个就读学前班;七名学生有四个来
老师要像一块大磁铁,时刻吸引着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使学生感到快乐,让纯真的面颊永远灿烂!这样的老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课内寓教于乐——做学生的快乐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乐学、乐思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乐教”“善教”的基本素质,改变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
摘 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在全社会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细微处入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为祖国作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美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长大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行。孩子的心田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