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桌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积极影响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59573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现如今对于学生来说,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其重要的意义,而方桌教育的出现,使得教师更加注重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方桌教育与科学素养的概念
  所谓方桌教育是在教学改革推动下,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桌教育就是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以小组教学的方式,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方桌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突破以往传统教学中定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强调的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对于科学技术、科学人物都有所掌握。最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促进科学课等多学科的发展。
  二、教师具备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对于教师来讲,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影响到教师科学实验等课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应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具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包括生物、地理、化学等方面。比如说,教师在介绍航天技术、大数据、云技术等相关富有科学含量的概念上,就要对我国的科学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融入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等软件的设置或者是相关的视频播放,使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其次,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科学探索精神,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最新的科学实验成果。并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不仅自身培养努力拼搏、刻苦钻研等品质的科学精神,也能通过言传身教去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方桌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应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的切入点,将学生的好奇心理转化为科学探索的兴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而学生的兴趣点主要是在学习内容上,所以教师应在这方面加以调整,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科学教学中。比如说在教师讲“磁铁”这节课中,就可以通过表演魔术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竖放着一张纸,教师在纸的一面放回形针,另一面放上磁铁,通过磁铁的吸引,回形针在慢慢地移动,使得学生们对这会走的回形针充满了好奇心,也激发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方桌教育的方式,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探讨的方式,学生们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实验等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充分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信息化的发展下,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进行教学,不仅了解最新的科学信息,也能通过科学的方式推进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学习的培养目的是具有科学探究能力,这也是方桌教育下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改革以往缺失生气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拿著书本进行讲解或者是教师一个人在实验器材前进行演示,而学生缺少动手能力,从而缺少科学实践能力。教师应创造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打造出充满科学气息的课堂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科学来源于生活,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是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科学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本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外教学,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比如说,在讲“生物多样性”这节课上,教师就带领学生去到室外开展农作物的种植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探索植物的种植方式等问题;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这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植物的动态生长视频,使学生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规律的知识。在课外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寻找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生活中去发现科学问题,并自主去解决科学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带领学生去参观工厂、种植基地、科技园等地,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科技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展开科技调查,并提出相应的科技发展问题,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才能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目前的学生,绝大多数缺少的是良好的科学修养,而通过方桌教育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根据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对于难解的科学问题,在学生的共同研究下,寻找解决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上都是有所需要并有所帮助的。而教师也要注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重视学生科学品质的培养。比如说在学习“月食”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去观察月亮,并对观察结果做成表格的形式,而有的学生却也不去真实的观察,只是以应付了事的心态随意地去画,而有的学生却是在观察月食的过程中,缺少耐心,没有坚持去观察。
  四、结束语
  科学素养的培养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去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不仅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多去探讨、总结。在科学知识的传授中,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促进学生在方桌教育下,提高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数学需要进行大量细致的思考,也是一种高层次智力活动的学科。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小学数学的学习提出有针对性和合理化的建议。通过对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的有遗传因素、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都会导致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加强数学教学,激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在人的一生当中,小学的识字量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2500个,而低年级学生要掌握1200多个,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认字的方法,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善于认字。  一、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识字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口语表达是一个人将自己的所想用语言讲给别人听,然后口语交际是将语言组织好以后应用的一个结果。所以,如何
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改革,在很多地区新课程理念改革已经执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家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力度和决心一直有增无减。只有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才能积极为小学生打造浓厚的趣味性和积极性的课堂,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积极面对小学语文枯燥且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处于
科学的课程属性极为广泛,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窗口。小学低年级学段科学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注重与高年级现行科学课程的衔接,兼顾课程资源的整合,以及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围绕“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目前我國的科学课程教育始于小学三年级,低年级学段并没有固定的科学教材。然而,科学课程是小学生了解客观世界的窗口,是发展他们智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小
如何理解《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弹性活动连接,幕墙及其连接件能否与主体结构焊接连接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在我们这个年代,早已不通过简单的军事力量去衡量一个国家,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可的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文化素质。一个国家人民的素质决定了这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每个国家的政府对于国民的素质教育都花费了巨大的心思,时代的进步,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日益便捷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提升。而要想提升全民族的素质,那么从我们民族的未来抓起是必须的。这就要求从孩提时代,就要
数学知识概念具有严密逻辑性、抽象性,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猜想能力的基础学科,由于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单调,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态度冷漠、消极怠慢,在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