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中职业生涯规划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曦,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科研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中国教师》:王曦老师您好!首先想请您谈一下石景山区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情况。
  王曦:我们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是作为市级规划课题开展的,这在北京市也是最早的。当时我们以课题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出来,高中自愿报名,当时石景山有5所高中,有3所高中自愿报名,我们就带领他们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工作,三所学校都非常配合。从2007年到2010年,从高一至高三,这项研究开展了一轮,取得了重要成果,后来我们编写了指导手册、教材,又在全区所有高中推广了研究成果。2011年,课题结题后,这项工作被作为石景山区“‘十二五规划’育人模式创新工程”之一,而且这项工作目前也在向初中与小学推广。
  《中国教师》:如您刚才所述,石景山区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北京是最早的,那么在最先开展时,是否做过一些前期调研工作以了解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呢?
  王曦:是的,我们做过一些调查。我们在课题开始时进行了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是高中学校职业生涯辅导欠缺;第二是学生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比如我们对三所课题实验校11个班405名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职业选择主要受父母影响,合计达46%,受社会成功人士的影响为22.3%,受亲戚、朋友影响的比例为21.3%,受教师影响的只为8.2%。因此,目前高中生的职业生涯选择,基本处于一种缺少学校指导的情形当中,而学校有计划的职业生涯辅导基本处于没有或零星状态。调查显示,高一学生对职业选择表现出较强的需要和兴趣,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64.9%的学生会单纯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高中选修课,有39.4%的学生会单纯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未来的职业。
  所调查的高中生渴望工作的占50.6%,有7.0%的学生根本不想工作。28.4%的高中生把工作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工作的价值,他们认为工作是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一种手段,它既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又满足个人需要。有40%左右的学生对与职业有关的知识不了解。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利弊,才做选修课决定的学生只占26.9%,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利弊,才做职业选择的学生为49.3%。因此,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教师》:据我所知,现在对于生涯规划有很多种叫法,有“人生规划”、“生涯规划”,但石景山区主要聚焦于“职业生涯规划”,这是基于何种考虑?
  王曦:之所于聚焦在“职业生涯规划”而不是“生涯规划”、“人生规划”上,是因为我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中生来说更有针对性。高中生面临十分重要的两次选择,那就是文理分科与大学专业选择,但是以前没有指导,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就十分仓促与盲目,到头来才发现自己的选择自己并不喜欢。而且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对学习不感兴趣,造成了整天混日子的情形。所以把焦点集中在职业上,也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因此相比生涯规划来说,职业规划更具体,同时也更能结合学生的需要,更容易受学生欢迎。
  《中国教师》:您觉得高中生离职业远吗?
  王曦:高中生离职业并不遥远,因为他周围的亲人、朋友都是有职业的人,所以他或多或少总能接触到与职业相关的信息。而且高中生必须要思考自己如何选择未来的道路,比如文理的选择、专业的选择,这其实都是选择未来职业的前提,这些离他都不遥远。另外,学生虽然距就业有一定的距离,但学生必须有一个职业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开展过教师及学生座谈会,有些学生甚至会抱怨说学校开展得太晚了,因为如果尽早开展,自己就可以早点觉悟,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另外,学校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学生终身发展的桥梁就是良好的职业,如果学生进入社会后没有职业,无法对自己合理定位,又怎么去谈论其他理想,所以学校有义务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考虑。
  《中国教师》: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您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样的?
  王曦:我们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思路大概是这样的。首先让学生有一个职业选择的意识。有了职业选择意识后,学生需要做三方面工作: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分析环境。其中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了解职业主要包括了解目前都有哪些职业,不同职业的性质,所需的教育、能力、素养;分析环境应包括分析家庭、重要他人、社会环境以及职业法规。了解了自己、职业、环境后学生可以确定备选职业。备选职业确定后,学生可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确定长远的职业目标、中期的教育目标以及短期内详细的自我规划。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以及高考结果,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职业规划相匹配的高考志愿,这是学生的最初的职业决策。这样,到了大学之后,学生就进入执行决定阶段,包括执行规则、完成教育、进入工作。进入工作后,学生会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反馈、评估。如果反馈是积极正面的,学生就可以走正常的职业发展道路:入行、发展、保持,如果是负面的,就需要再度调整职业选择。
  《中国教师》:石景山区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王曦:具体内容有8方面,这8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包括了解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感受、探索职业世界,收集关于职业前景的信息,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建立备选职业库;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特点、价值观等,找出自己适合的职业;学习综合考虑影响职业选择的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决策;学习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来监控、反思自己目前的学习与行为,不断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分析自己目前的状况,实事求是地填报高考志愿;了解将来如何踏入职业世界的方法,开阔眼界、未雨绸缪;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把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过程,不断努力,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2012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香港理工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我国与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学者等200多人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也是香港理工大学七十五周年校庆活动的重大亮点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严隽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理事长刘川生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国
一、教学内容与对象分析  “地球属于谁”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做一名地球卫士”这一主题其中的一个子课题。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一基本概念。“地球属于谁”这一子课题通过对物种、生物链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不仅属于人类,而且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各种植物和动物)。我们只有保护好物种的多
编者按: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已经逐渐转变到了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课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改教室为学室,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并尝试。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甄选浙江省推进“以学定教“实践研究的系列文章,从课堂模式、课堂评价、学情诊断、课例展示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
《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梁威主持的全国及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的成果,自1994年诞生以来,至今已有20年,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的实验研究目前已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千所实验学校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和社会影响。  2014年8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20年研讨会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多是对学习数量(how much)的考核,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how well)。教师通常会比较关注学生做对几道题,得到多少分,而在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只是对他们所回答的一系列知识点的数量进行累加而已,很少体察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1]。这种只考查知识点而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很难为改进数学教学提供有用信息,很难真正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实质性发展,多数情
如何成为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日益关注并努力实践的专业领域。2015年,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了张铁道博士基于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完成的专著—《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获得教师教育界同行的认可,也引发了基层学校校长的关注。不久前,张铁道受教育科学出版社邀请,为参加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校长引导力训练营”的30位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一次专题研修指导。学员们以《教师
通过教学实践,我悟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本文旨在以“年月日”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详细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自编年历  (小博士太空探秘,用电脑动画模拟地球绕太阳一周,然后出示重要信息: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一年有几个月呢?  生1:12个月。  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
2014年元旦的前一天,记者从武汉驱车前往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采访,被采访的是该校荣获武汉市第十届“十佳班主任”称号的教师刘晓琳。她用爱心打造阳光班级,用智慧创新班级管理,她是新洲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小学教师。  在校长余其芳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刘晓琳所带的六年级(1)班参观。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站在讲台上的学生与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正在积极互动,气氛相当热烈。刘晓林说:这是我们班的“迎接2014年元旦
口述者:张公仁(1950—),男,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杨林村人,小学高级教师。初中毕业后,1969年在杨林中学成为民办教师,1989年被评为中教二级,2002年被评为小学高级。经历了31年的坚持,终于在2000年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一、走上教学岗位  我出生于1950年,12岁南寻完小①毕业升初中,我们这一届杨林村中只有我考上了初中。1963年秋天,我开始在沁阳市第二中学读初中,因“文化大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被感动了;很多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太不会感动别人了。感动愈来愈成为教育中的稀缺资源。  有人说,社会的急速发展是以人类情感的巨耗为代价的。新工业时期,人们行迹匆匆,猎取每一次可能的机会,无暇他顾。看得见的财富在迅猛地增长,看不见的心灵却在不断地黯淡、僵麻。更可怕的是,这场工业革命带来的心灵灾难,已经蔓延到教育这块社会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