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分层·成长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梁威主持的全国及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的成果,自1994年诞生以来,至今已有20年,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的实验研究目前已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千所实验学校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和社会影响。
  2014年8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20年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二层演讲厅隆重召开。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职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文喆研究员,昌平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李永生,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乔树平,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志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朱旭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中学教研室主任康杰,不同时期参加实验的来自北京市、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北省等地的实验校校长和教师代表以及媒体记者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研究员主持。
  与会人员观看了《分层测试,共促成长》短片,一起回顾了《数学分层测试卡》走过的20年道路,感受了《数学分层测试卡》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发展历程。如今,《数学分层测试卡》已在全国18个省市、数千所学校进行了推广,累计受益学生达百万。
  观摩完专题短片之后,《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项目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卢立涛博士代表项目组致辞。他介绍了《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的探索、验证及推广的三个时期,详细介绍了自2007年以后,《数学分层测试卡》借助北京师范大学这一平台得以在全国进行推广的情况。他指出,《数学分层测试卡》20年的成功教育实验不仅需要研究人才,需要有条理的、缜密的组织,更需要其设计者——梁威教授的核心凝聚作用和榜样的示范作用。
  接下来,进入大会发言阶段。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李永生作了《开展分层评价研究,推进区域教育整体发展》的交流。他回顾了自1998年以来参与《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的历程。一是分层评价建立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认准了就要一抓到底。昌平区通过研究形成了各级领导重视科研的氛围,课题组精心设计研究过程,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三是《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经验值得总结,值得进一步推广。原北京市西城区教科所副所长王立军作了《分层教学与<数学分层测试卡>有机结合,促进不同学生发展》的汇报,并对《数学分层测试卡》在实施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了分享。北京市密云县檀营小学校长郭永勤作了《分层评价,促办学质量持续发展》的交流。郭校长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介绍了《数学分层测试卡》带来的变化。他的发言也让与会教师感受到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才能使学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北京市丰台区东罗园小学校长王艳荣作了《在应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中发展变化》的交流。东罗园小学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2010年3月,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处领导的关怀帮助下,东罗园小学开始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开展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分层理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北京市密云县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王海军以《探索小学数学分层课题开展的有效方式,促进密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题交流了密云县在分层测试卡实验中取得的成果。王主任从密云县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概况、密云县分层实验课题开展情况、分层实验取得的成效和密云县小学数学分层课题研究的展望四个方面介绍了密云小学数学教学7年来在《数学分层测试卡》中的探索与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县教研室教研员廖利涛作了《分层评价,浇开课堂有效教学之花》的交流。廖教研员结合柳江县教育的情况,把《数学分层测试卡》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带领教师“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求发展”,将项目理念推广到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的心中,在促进实验深入开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中学教师罗海亮以《幸福的课堂,闪光的青春》交流了他参加项目实验的心路历程,从实验最初的迷茫到逐渐熟悉再到现在的离不开,这一转变历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的不断提高。河北省邢台市大屯明德小学校长赫军玲作为农村小学教师的代表介绍了他认识卡、理解卡和收获卡的三个阶段,还特别介绍了《数学分层测试卡》给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理念带来的变化。北京市门头沟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李培作了《数学分层测试卡,你我成长的舞台》的交流,介绍了自己在项目组搭建的平台上,通过学习、外出指导,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转变过程。
  实验代表发言过程中,《中国教师》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林静博士从区域推动、教研引领、校长带动以及实验教师的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
  之后,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原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文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朱旭东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大会发言进行了点评。
  吴正宪主任首先表达了能和教师们一起走过这20年的喜悦之情。她指出,《数学分层测试卡》是通过一个有形的载体,让我们去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我们的爱能够更加地关注弱势群体。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回顾了2011年参与东罗园小学课题活动留给自己的印象:一个打工子弟子女占80%左右的普通小学,通过参加课题活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整体面貌,让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接下来,他谈了自己的两点感受:一是教育理论的发展一定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本测试卡,但其中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课程观都体现了对教育哲学的思考。二是教育的行为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文喆院长的点评指出,一个好的教育成果能够坚持这么多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关注差异、分层评价、共促发展”作为项目20年的总结非常恰当。第一,关注差异。他指出,其实每位教师都关注差异,如我们平时讲的好学生和差学生,但这里的差异和我们讲的差异是有区别的,即《数学分层测试卡》转化了一个思路,它告诉我们学生其实是存在不同水平的成功,不同方向的成功。学生完成《数学分层测试卡》是其自身的成功也是教师的成功,可以让师生不断地看到和体验成功,从而达到师生共赢。分层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层,分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帮助学生在其已有的基础上走向新的成功,扩大学生成功的领域和范围。第二,共同发展。《数学分层测试卡》促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实际上,这本身也在发展着《数学分层测试卡》,这使它从简单的一套题变成了一个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理念、方法也在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朱旭东教授首先对《数学分层测试卡》20年的成功实验表示祝贺,对以梁威教授为领导的团队取得的成就,对北师大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接着他从价值、感受和分享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首先,是价值,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这个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二是项目促进了教师的发展,特别是教师制度性的发展。通过项目很多教师成为校长、当上了教研员,从而让更多的教师获得发展。其次,是感受:一是基础教育研究一定要深入基础教育研究的现场,去研究,去行动。二是把教育资源和行政资源整合起来,行政资源为项目的推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三是项目要解决实际问题。四是一个项目这么多年的坚持需要一个团队,所以做基础教育研究仅仅靠大学教师是做不出来的,一定是有多方的配合。最后是分享,朱教授分享了从差异教育走向差异学习的想法,指出《数学分层测试卡》在本质上就是对学生差异学习的设计。
  最后,梁威教授进行总结。梁教授首先对各位领导多年的支持和指导,对多年共同战斗的同事表达感谢。她说《数学分层测试卡》就像吸铁石一样,把一些有共同追求、志同道合的教师吸引在一起。多年的实验证明,《数学分层测试卡》就是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希望教师把“关注差异,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理念落实在数学教学中。多年的实验也证明,《数学分层测试卡》已经从有形到无形,从群体到个体干预,从文本到多媒体,从数学教学渗透到其他学科以及班主任工作和其他教育教学中。《数学分层测试卡》也让很多人养成了用“放大镜”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习惯,特别是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此外,她还为每一个与会教师准备了一个带有放大镜功能的尺子,希望他们能提醒自己用这个“放大镜”去看待学生,从而在工作中不断收获幸福。
  此次大会是对《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20年的一次回顾与总结。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数学分层测试卡》一定能继续为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成功的平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并在数学教育史上写下靓丽的篇章。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任媛媛)
其他文献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内容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而品德课是一个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进行品德课教学时,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脱离生活,就会让教育枯燥空洞。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生活化的品德课,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再现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去观察
当下教育界有一个共识:“办出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管理者如何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特色文化元素,为学校植入个性,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我校长期致力于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之路,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毓正教育”的特色文化,坚持以一个“中心”(毓正教育)两个“基本点”(科技、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和“精艺”特色课程)为发展的突破口,使学生在心灵气度上
春雷殷殷,春雨阵阵,对于乳山市金岭中学来讲,2009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这个春天是山东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的一个新的春天,是真正将口号变为实践、着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春天,也是金岭中学经历了2008年的欢乐与苦痛、聚积着奋斗的力量、正跃然欲试的第一个春天。    合作——每个人都可以闪光    新学期伊始,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一、高二各班级中悄然兴起。  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后
朱冰,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广东教育学会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广州市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评委会入库委员,海珠区教育学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曾获记功、嘉奖等奖励,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崇尚科学,珍爱生命是学校教育中永远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
编者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13年7月1日应邀赴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考察,并开展了为期8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参观校园、学术报告、学生讲座、教师座谈和会议研讨等多种形式,访谈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交流,全方位、多视角地感悟、审视野寨中学的历史文化与办学特色。本期《深度报道》将对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的办学特色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我国农村普通高中特
目前,书法课已经在小学教学中全面展开,然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小学硬笔书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措施不利、效率不高和走过场的现象。那么,如何在小学开展书法教学?能否有效地开展硬笔书法(以下简称书法)教学?本文拟就此谈谈笔者的认识和教学措施。  一、小学开设书法课的优势  小学阶段很适宜开设书法课。首先,小学生手腕灵活,模仿能力好,可塑性强,书法教学效果显著。其次,相比较而言,小学生所学科目较少,作业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陕西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以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服务体系,为儿童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    一、高度重视,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目标思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前教育工作。2010年12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
2012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香港理工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我国与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学者等200多人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也是香港理工大学七十五周年校庆活动的重大亮点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严隽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理事长刘川生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国
一、教学内容与对象分析  “地球属于谁”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做一名地球卫士”这一主题其中的一个子课题。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一基本概念。“地球属于谁”这一子课题通过对物种、生物链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不仅属于人类,而且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各种植物和动物)。我们只有保护好物种的多
编者按: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已经逐渐转变到了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课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改教室为学室,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并尝试。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甄选浙江省推进“以学定教“实践研究的系列文章,从课堂模式、课堂评价、学情诊断、课例展示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