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检察干警参与城镇网格化管理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综合治理已经日益成为政府和政法机关管理共识,且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一些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然而,不同地区的区位因素、人民法制水平、地域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口比例决定了各地的综合治理工作方式不一。作为京郊检察院,密云检察院近年来积极服务大局,而参与网格化管理则成为重要抓手之一。
  关键词 检察干警 城镇网格化管理 综合治理
  作者简介:王希平,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197-02
  一、检察干警参与城镇网格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是接近和了解基层群众需求和区域情况的社会窗口,是联系基层人民群众工作的有效机制,是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找准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切实发挥打击、保护、监督、教育、预防等职能作用,是新时期新任务对检察工作的现实要求。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一线,可以深入了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内容,准确把握对检察工作的需求,找准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进而通过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需要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党中央从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深刻认识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开展实际有效的工作,高度重视检察环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确保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到基层。通过检察干警进网格,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延伸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触角,严格执法、强化监督,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正是有效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抓手。
  (三)是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需要
  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检察事业的发展根基也在基层,服务基层改革发展稳定,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作为社会治安重要部门的公安机关,以及担负审判重任的人民法院在乡镇分别设有派出所和人民法庭,担负着社会治安、刑案侦查、民事经济案件审判等任务。而在农村基层,司法所则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可见,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基层派出机构的立案工作、侦查活动、审判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都应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所以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必须下沉到到农村基层,与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基层派出机构相适,行使法律监督职责。当前,一些基层政权建设不是很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基层司法机关办案特点表明,部分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挪用、渎职现象严重,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如果更加能动的开展检察工作,把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不断将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使检察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通过查办和预防基层各类职务犯罪,开展法制宣传,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则能更全面的提升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农村基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某些不良观念的冲击,农村建设、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引发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严重暴力、黑恶势力、破坏农业生产和侵犯农民生命财产的犯罪;在农村发展和村务管理上,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不懂法、不守法而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拉大、城乡生活观念冲突也正在引发的更多的矛盾;土地政策调整、征占农村土地等引发了一些显性的和潜在的社会矛盾和纠纷,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与党的政策的实施。这些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法制环境差距甚远。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下发了《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对检察职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检察机关通过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可以为农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通过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可以为农村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关系的调节,可以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可以为农村创造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国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农村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与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管理素质的矛盾,迫切需要法律支持,检察机关不采取措施延伸职能,难以实现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检察服务职责。
  (五)是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需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时期,农村基层工作人员虽然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着管理方法,但是,基层管理者们也面临着许多法律困惑:高效决策处理新遇到经济事务中如何合法合理、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问题如何防治结合、基层犯罪多发高发的势头如何遏制、解决各类农民信访问题时怎样能更高效的释法说理等等。在相当数量的问题出现后,检察机关凭借职能优势,给予农村基层法律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就成了基层工作者的迫切需求,他们呼吁检察机关开辟与农村基层经常性联系的途径,建议检察机关要提升法制宣传和犯罪预防工作的广度、力度和深度。而广大群众更是急切需求普及法律知识,需要通过畅通的法律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二、检察干警参与城镇网格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1.人民检察院参与网格化工作,应该首先立足本职,不越位不越权,同时又要符合群众需求,符合大局需求,因才可以通过承担以下职责来参与网格化管理:接收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接待群众来访,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配合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及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受理、发现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感受都公平正义;组织、开展法律和检察宣传,普及群众法律知识,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做好重大显性和隐形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监督并配合基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促进社区矫正人员的再社会化;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问题化解在基层;收集网格化工作参与地的党委、政府和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正并向建议者反馈;开展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检察官,对接收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接待群众来访,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应及时转交本院控申部门办理,不得自行处理。
  2.强化检察机关和网格化村镇之间的工作协作,双方定期联合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培训,检察院有针对、有重点的对农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法制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并协助村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体系。
  3.检察机关和村镇定期开展联合普法宣传,依托各类宣传途径和宣传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群众常用法律法规,宣传检察职能,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共同致力于培养基层群众的法治理念,提升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水平,更好的保证村镇经济社会发展。
  4.强化村镇政府与密云县人民检察院的联系,做好日常沟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分析社情民意,搭建各种平台,互相监督,主动交流,信息共享,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三、检察干警参与村镇网格管理工作的需要注重的关键点
  一是立足检察工作实际,发挥职能作用,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既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积极为村镇干部群众排忧解难,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村镇实际,提出了引入投资方合作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提高产业服务能力、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建议,并为当地经济发展牵线搭桥。
  二是认真了解村情民意,做好保障服务。在走访中及时发现和记录社会矛盾线索,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协助镇村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主动上门,送法律知识到群众家,为群众解惑答疑,赠送法律宣传材料,为村级基层组织提供法律咨询,切实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知识水平、促进当地和谐稳定做出了努力,同时不断通过努力工作树立起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千年前,古希腊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在极易引起革命的状况下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分配正义理论。今天,我国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本文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从分配正义的基本思想、原则、合理性以及分配正义的局限性等角度对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进行探究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拟对我国收入制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贫富差距 收入分配 分配正义  作者简
摘 要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在探讨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基本概念的同时,结合罗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对群体性事件预警与处置的前、中、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管理分析,提出了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与处置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群体性突发事件 预警 处置 机制 4R危机管理理论  基金项目:辽宁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研究,辽宁省社科规
摘 要 冀中星在北京首都机场的极端行为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其致残原因存在争议。查清事实,公正处理是杜绝类似事件发生的根本。证人在调查事实真相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冀中星案,从证人的认定、证人保护制度的概念及重要意义、提请证人保护的主体和时间、证人保护的措施等方面,对如何及时保护证人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证人 证人保护制度 主体 启动时间 保护措施  作者简介:郭鑫,西安邮电大学,西安
摘 要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带来的压力,开发利用“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全球各国能源和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我国立法机关已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多部法律、法规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城市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新革命”。贵阳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低碳革命”对贵阳的发展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此次机遇,建立完善“低碳城市”的立法,全力投入到此次“革
摘 要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程序,体现了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平等保护的刑事司法理念。本文拟以某基层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为视角,对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适用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刑事和解 适用 特点 完善  作者简介:翁芳洁,浙江省海盐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076-02 
摘 要 无因管理制度起源于罗马法,无因管理在罗马法法律史的记载中被理解为管理他人事务,即未受他人委托,并无法律上之义务,以避免损害为目的而管理他人之事务。无因管理制度经过大陆法系国家的继承和发展,内容更加完备,既维护了本人的私权至上又兼顾社会互助精神的弘扬。在我国,无因管理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相关法律规范内容上比较粗略、可操作性差,管理人损害赔偿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过分依赖法官的主观判断,无因管理
摘要:著作权法定许可是现代著作权立法普遍采取的制度。随着全社会著作权意识以及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教科书的著作权法定许可作为基础教育教材出版中重要的一环,在法定许可制度中的地位也随之突显。鉴于此,本文尝试从我国立法实践和现实情况出发,借鉴国外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相对完善的规定,对近期发布的“教科书法定许可使用付酬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条款进行评价,以期对我国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的建构有所裨益
摘 要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一文是由马克斯·韦伯在就任德国弗莱堡大学国民经济学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讲,为理解马克斯·韦伯的思想全貌,《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一文的思想应作为核心来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少马克斯·韦伯文集的编撰者都以《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为文集总名,的确特有见地。本文中例举德国东部的例子,揭示德国民族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探讨了民族国家如何制定经济政策及怎样的德国领
摘 要 虚假诉讼干扰了法院正常的司法秩序,浪费了司法资源,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更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进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民诉法也对虚假恶意诉讼进行明确规定。所以,探讨如何避免虚假诉讼问题就牵涉到了如何平衡审判权与诉权的问题。本文将并审判权、诉权两者的范围与限度进行探讨,对从程序法的改进、实体法的完善、国民素质提高等方面入手,试尝试建立有效防范、打击虚假诉讼的程序与制度。  关键词
摘 要 二十世纪中期,法学家哈特与富勒就“法律与道德”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论战,《法律的道德性》一书就是由富勒在该次论战期间的几次讲座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本文在此就该书的理论精髓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富勒 法律 道德  作者简介:李文彦,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007-02  富勒在该书中对法律的概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