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本文对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园林工程绿化生态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in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whole city play positive role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urban landscap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mote landscape engineering gre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easures.
Key words: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中圖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功效上看可以防止土壤侵蚀,滞尘、涵养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调节温度,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更有吸引力,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缓解精神压力,充分体现城市活力和城市风貌。
1建设城市园林的作用
1.1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1)能吸碳制氧。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2)能吸滞粉尘。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是天然的吸尘器。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树的树叶表面粗糙,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油脂或黏液,能吸收空气中的大量飘尘,经过树林的气流含尘量会大大降低。 (3)能杀死细菌。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4)能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当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有35%~75%的太阳热量被吸收,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同时,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 (5)能消减噪音。城市街道种树,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在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其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的空地相比,噪音的减弱量大于3~5dB。 1.2 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了文化国际化倾向的加剧。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园林由于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1.3 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市中心大型绿地的建设,众多长期居住在拥挤环境中。受到没有卫生设备,没有煤气困扰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绿地改善生态环境,对政府、对市民来说是""双赢""的好事。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是由其公益性特性所产生的绿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绿化建设的成效来看,得益最大的是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城市和生活质量不断提 高的广大市民,这完全符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由绿化建设带动起来的旧城改造、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绿化环 境的改善对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我国城市投资产生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花钱发展的绿化,最终将反馈于经济的发展。这种由""绿化经济链""引起的互动效应,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起到长远而有效的推进作用。1.4 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从近年节假日七天长假期掀起的旅游热、假日经济等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经济提高了以后,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2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几项措施
2.1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 。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2.2转变城市规划观念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已有了质的扩张,不仅是城市的点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且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不应再向过去“见缝插绿”补窟窿和为应付规划用地指标将完全不能绿化的“废地”充实到绿地队伍中,而应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努力扩大绿地面积;规划时既要注重城市中心地带,也要扩展市郊外围,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2.3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
城市中由于建筑面积大,可用于绿化面积少,如何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我们着力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多层次的绿化空间是一个出路,应引起绿化设计者的重视多层次的绿化,一是要注意植物材料的多样性,要乔、灌、花、草、藤相结合,乡土树种和外来引进树种相结合,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相结合等,营造出多种类型植物混交的趋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二是要注意绿化空间结构多样性,除平面绿化外,还应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楼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向建筑索取绿色空间,将成为现代城市绿化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层次绿化,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必将会大大提高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城市绿量,绿化的生态功能会在有限空间内达到明显增强。
2.4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城市是用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应该想方设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使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3结语园林绿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3个原则。现在,人们对于园林绿化效果的要求已由单纯的绿化意识转向绿化、美化、彩化、净化的审美观,加上园林绿化面积的急剧增加,给园林绿化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杜桂祥.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J],园林2001.
[2]陈自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in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whole city play positive role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urban landscap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mote landscape engineering gre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easures.
Key words: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中圖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功效上看可以防止土壤侵蚀,滞尘、涵养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调节温度,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更有吸引力,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缓解精神压力,充分体现城市活力和城市风貌。
1建设城市园林的作用
1.1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1)能吸碳制氧。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2)能吸滞粉尘。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是天然的吸尘器。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树的树叶表面粗糙,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油脂或黏液,能吸收空气中的大量飘尘,经过树林的气流含尘量会大大降低。 (3)能杀死细菌。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4)能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当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有35%~75%的太阳热量被吸收,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同时,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 (5)能消减噪音。城市街道种树,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在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其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的空地相比,噪音的减弱量大于3~5dB。 1.2 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了文化国际化倾向的加剧。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园林由于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1.3 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市中心大型绿地的建设,众多长期居住在拥挤环境中。受到没有卫生设备,没有煤气困扰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绿地改善生态环境,对政府、对市民来说是""双赢""的好事。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是由其公益性特性所产生的绿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绿化建设的成效来看,得益最大的是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城市和生活质量不断提 高的广大市民,这完全符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由绿化建设带动起来的旧城改造、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绿化环 境的改善对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我国城市投资产生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花钱发展的绿化,最终将反馈于经济的发展。这种由""绿化经济链""引起的互动效应,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起到长远而有效的推进作用。1.4 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从近年节假日七天长假期掀起的旅游热、假日经济等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经济提高了以后,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2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几项措施
2.1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 。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2.2转变城市规划观念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已有了质的扩张,不仅是城市的点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且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不应再向过去“见缝插绿”补窟窿和为应付规划用地指标将完全不能绿化的“废地”充实到绿地队伍中,而应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努力扩大绿地面积;规划时既要注重城市中心地带,也要扩展市郊外围,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2.3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
城市中由于建筑面积大,可用于绿化面积少,如何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我们着力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多层次的绿化空间是一个出路,应引起绿化设计者的重视多层次的绿化,一是要注意植物材料的多样性,要乔、灌、花、草、藤相结合,乡土树种和外来引进树种相结合,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相结合等,营造出多种类型植物混交的趋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二是要注意绿化空间结构多样性,除平面绿化外,还应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楼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向建筑索取绿色空间,将成为现代城市绿化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层次绿化,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必将会大大提高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城市绿量,绿化的生态功能会在有限空间内达到明显增强。
2.4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城市是用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应该想方设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使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3结语园林绿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3个原则。现在,人们对于园林绿化效果的要求已由单纯的绿化意识转向绿化、美化、彩化、净化的审美观,加上园林绿化面积的急剧增加,给园林绿化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杜桂祥.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J],园林2001.
[2]陈自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