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问促课堂实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设问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设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思品课堂设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位思品教师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课堂的一幕导入,分析当前课堂存在的设问误区,提出实施初中思品课堂有效设问的策略,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设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53-1
  化学课上,教师把固态碘加入到酒精中搅拌,固态碘溶解了,教师问:“溶液的颜色像什么?”一些学生答:“像小便。”全班哄堂大笑。教师非常尴尬,转而忙着制止学生。为什么学生会回答“像小便”,问题出在几个“爱起哄”学生身上?其实,我们应追思教师的设问是否有效。教师这样问,学生自然从平时见到的一些物体中去找相同的颜色,因为溶液颜色是棕黄色,学生便脱口而说“小便”。如果教师改问:“这种溶液的颜色呈什么色?”那就能引导学生从颜色的色谱中去寻找,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了。
  这一幕并非个案,很多教师在听课或自己上课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问后,学生不爱举手,课堂气氛沉闷,呼而不答,答非所问。究其原因,很多是因为教师设问不当。如何提高思品课堂设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位思品教师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及听课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课堂设问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兴趣,引人入胜求真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是指在学习时产生强烈的热情与积极性,愉快地接受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特点和思品课的学科特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政热点和贴近学生生活构成设问序列,通过有效设问,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感兴趣”自然进入新知识的探究,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一教师教授《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利用某学生做错作业被老师批评而羞愧痛哭的契机,因势利导班级其他学生分析情绪类型,造成影响以及解决方式。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连那位哭的学生也参与其中。
  二、精雕细琢,有的放矢择精准
  “精准”是指课堂设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恰当,准确无误。目前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流于形式,不考虑设问目的、不讲设问效果。这种目的模糊、指向不明的问题使学生“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位化学老师的设问,问题表述不精确,最终变成了整堂课的败笔。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同时还要注重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力争使每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整体。比如一教师在讲授《我国的人口问题》时,教师将“为什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成功的?”改成“这一政策是好的,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在别的国家实行这样的政策是否可行?”这样的设问,学生很容易回答“那要看在哪个国家,如果这个国家本身人很少,当然就不用计划生育了”。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计划生育政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适应了我国的国情”这一重点知识,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启迪思维,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的一个有效设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精心设计的有效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如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课时,看了关于“七名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的视频后,教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做出何种行为选择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各抒己见。绝大部分表示会主动让座,但有个别学生认为自己不会让座,因为周围有很多成年人都不让座。这一“意料之外”的解释引起了一片争议,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激活。此时,教师稍作思考便又提出问题:周围的成年人不让座,能成为我们未成年人不让座的理由吗?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我们该怎么看待这种心理现象?师生交流、对话,达成共识:这是一种从众心理,但我们不能盲目从众,我们应该有善恶与是非辨别能力……这样通过引入“两难”性的问题,学生自己质疑、解惑,不但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激活并提升了思维。
  四、设置坡度,循序渐进攀高峰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问题犹如山峰,坡度太陡,无法攀登,坡度太缓,又使人丧失兴趣。解决一个问题,有时就像在崎岖的山上攀登一样,需要通过弯道、峭壁才能胜利到达顶峰。沿途,教师层层设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高峰。初中思品课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遇到理论性强或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制定系统化的问题,把这些大而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一个中心,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比如学习《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框,教师设置以下问题:(1)我家收入的来源有哪些?(2)分别通过哪些分配方式获得的?(3)由此可见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4)结合我家的收入情况,说说分配制度实行的意义。这样有梯度的设问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逐步理解多种分配方式的相关内容,同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设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一位优秀的思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设问,精心设计每一问,善于发现课堂中存在的设问误区,不断优化课堂设问的策略,在思想品德课中充分发挥设问的有效价值,“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课堂的实效!
其他文献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股份制改革取得显著成就。股份制作为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财产组织形式之一,在促进政企分开、积聚资金、分散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课例研究是围绕课堂教学,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对一节课的片段或全程进行设计、实践、观察、分析、反思、再实践,最终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课例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要“大题小做”;课例研究要有“审视”意识,要“小题大做”;课例研究要有实效意识,实现师生和谐。  关键词:大题小做;小题大做;实效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
加快国有资本运营体制改革□洪虎(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进行城市国有资本运营体制改革试点,目的是立足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国有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与效益。
了解声乐教学的人都知道,声乐训练的过程是一种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并且在其训练程序和步骤上显得非常复杂的教学。在这种教学中,能看到的除了人的脸部肌肉、外口形、下巴
根据辊式拉拔新工艺的特点,利用功平衡法给出稳态辊拔过程的力能参数解析式,并采用逐段稳态变形的近似方法,求解非稳态辊拔变形全过程辊拔力的离散解。计算和实测结果比较表明,非
论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目标简小方杨舜贤李如胜一、应区分所有制的两种形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一元结构被打破,所有制结构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
从2004年1月起,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二元金库体系。其中中央金库体系由现有的人民银行承担,地方收支金库体系由商业银行承担。中央级收入和凡关系到中央
初中教学中的历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教学的需求,所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就
Mr. Li Lanqing, Vice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expounded on China’s economy heading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at the 32nd ICC World Congress. He said: 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