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球能源演化与人类发展及碳中和战略

来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与社会进步的动力,“能”具有3种来源:地球外部天体能、地球自身能及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能.生命起源、能源形成与地球系统密切相关,具有3个尺度的协同演化关系:超长时间尺度上,日-地-月系统演化为地球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能量来源和地外环境条件;长时间尺度上,地球系统演化为生命的诞生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能源资源等物质前提和适宜的圈层环境;短时间尺度上,人类文明发展使人类圈层突破了地球系统向地外文明拓展.伴随这一协同关系的演进,碳循环存在无机碳循环、短期有机碳循环、长期有机碳循环3种过程,人类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利用和全球化圈层改造活动打破了碳循环的自然平衡和闭环路径,导致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幸福发展.能源转型势在必行,碳中和愿景必将实现,构建“绿色能源命运共同体”是碳中和目标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根本举措.中国加快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筑牢筑强化石能源安全供给“压舱石”,筑高筑大新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增长极”,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高质量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独立自主”的绿色能源体系,实现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一大三小”向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革命性转型.能源发展具有化石能源低碳化、新能源规模化、能源系统智慧化三大趋势,依靠绿色创新,贡献绿色能源,建设绿色家园,共享绿色生活.
其他文献
1引 言rn纵观人类历史,数据在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生活等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数据分析素养是学生完成学业、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获取数据信息、基于数据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素养.
期刊
《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手册:过去、现在与未来》是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组织(International Group of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简称PME Group)中的多名学者共同努力完成的重要成果.该书作为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组织成立30周年之贺礼,有效地整合了数学教育最前沿的观点,展现新的研究趋势和研究工具,对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过去的发展概貌,未来面临的挑战和方向进行了总体概述.该书中所阐述的研究内容,正在以某种方式与已经
1引言rn圆面积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课题之一,在古代东西方不同文明的数学文献中都有记载.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用穷竭法证明了圆面积之比等于直径平方之比;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前212)利用穷竭法证明了圆面积等于直角边长分别等于圆周长和半径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元3世纪,中国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证明了圆面积等于半周与半径之积.17世纪,德国数学家开普勒(J.Kepler,1571-1630)利用无穷小方法,将圆转化为直角边长分别等于周长和半径的直角三角形[1].
期刊
刘薰宇是20世纪中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出版家、作家.他数学专业出身、教学经验多、文字功底强、学术研究深,是教科书编写者的优秀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总编辑,负责数学教科书编审及理科教科书审查.他以开明版数学教材为基础,编写新中国第一套中学数学教材,指导修改和审定了第一套小学数学教材,并校订多种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科书编写经验,为新中国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文章基于2020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第21题的导数题出发,从6种不同角度探究一道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并通过挖掘题目的代数与几何背景,追溯本源,突破该类题目的解题瓶颈,从而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并予以适当的变式探究,以加强解题的思维性与创新性,发挥该题的最大价值.
考虑欠平衡钻井中钻屑的影响以及由于地层和钻井液之间热量传递导致的温度变化,应用气-液-固三相流模型来模拟井筒流体,计算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分析不同参数对环空内流体压力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两相流模型及其他考虑地温梯度的三相流模型相比,考虑传热的非等温三相流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力.井筒内黏性耗散、旋转钻柱与井壁间摩擦及钻头钻进产生的热源以及储集层油气流入对环空内流体温度分布有重要影响,进而对井底压力产生重要影响.井底流体温度随着液相流量、循环时间、液相和气相比热容的增加而降低,随着
针对玛湖砾岩油田采用水平井段内多簇+暂堵压裂技术压后产量未达预期问题,选择MaHW26X试验井中第2-6段开展不同泵注参数冲蚀试验,利用射孔成像监测孔眼磨蚀程度,进而分析各簇裂缝起裂均匀程度及支撑剂进入情况.研究表明:76.7%的射孔孔眼有支撑剂进入,大部分射孔簇进入的支撑剂量有限,支撑剂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个别簇中.试验井中第4段支撑剂分布较为均匀,段内各簇裂缝起裂的均匀程度较高;第2、3、5、6段支撑剂分布不均匀,段内各簇裂缝起裂的均匀程度较低.个别近跟端射孔簇的支撑剂进入量占该段的70%以上,在加入暂堵
提出以地面预充氮气方法为主、井下增压方法为辅的随钻取样保真筒的设计思路,对其工作方式、取样参数优化方法进行讨论.取样筒中氮气腔的作用相当于储能气垫,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取样过程中因温度变化带来的压力损失,井下增压则是将样品尽快地压入样品腔,并进一步提高样品压力来弥补氮气腔无法提供的压力补偿.通过对取样保真筒工作方式的分析,引入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根据取样流体泡点压力是否已知、现场应急取样等情况,对预充氮气压力、井下增压量和取样体积等保真参数的优化取值进行了推导和计算,同时分析了地面温度对保真参数的影响并提出
针对目前智能钻井技术在工况表征、样本收集整理、数据处理及特征提取方面的不足,建立随钻安全风险智能识别方法.使用相关性分析法,确定表征气体钻井安全风险的关联参数;收集并整理20余井次安全风险时段监测数据,建立气体钻井多种安全风险数据样本库,并使用少样本扩展方法扩充样本数量.根据气体钻井随钻监测数据样本形式,设计两层卷积神经网络架构,设置多个不同大小及权重的卷积核对样本进行纵横两向卷积运算,提取并学习多个监测参数在钻进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关联特征.根据神经网络训练结果,优选各安全风险样本类别以提高识别准确率.与
为了准确掌握老油田高含水开采后期各油层分层压力及流体参数等开发动态数据,提出并研发了具有模块化、全电控、快捷化等特点的模块化分层取样与测试技术,并进行了室内测试和现场试验.模块化分层取样与测试系统由地面控制系统、井下电源、排液泵、电控锚定器、电控封隔器、电控取样器、磁定位短节、终端短节、适配管缆、快速接头等多个功能模块构成,室内测试证实各模块性能参数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井下功能模块耐压35 MPa,耐温85℃,电控封隔器胶筒耐压差10 MPa以上,电控锚定器锚定力大于6.9t,并可在意外情况下强制解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