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听取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同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合作,发挥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锻炼综合能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实现合作意识的深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方法随着英语课改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应用,尽管在具体课堂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追求。所以,通过自身教学实验,提出如下实施策略。
一、科学合理分组是成功前提。
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为了进行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首先必须根据经验,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组员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活跃程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样全班各小组之间就有一定的共同性,为组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的共同性,为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分组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学会与不同的组员进行协作,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引导优秀学生多对这些学生进行关心和鼓励,争取组内同学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此外,在语言学习中,每组学习人数不宜过多,大约三到六人为一组,否則会降低每位学生的参与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分组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座位做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下来,并让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确定各小组组长,为公平起见,组长最好由组员轮流担任。为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新鲜”度,教师还需要对成员进行经常性的重新分组。
二、创设情境,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1)合作学习中创设讨论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合理的讨论时间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分组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是当学生刚刚进入学习状态、情绪刚刚开始活跃时,教师就暂停讨论活动。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作为帮助学生的人,应以监督者和指导人的身份在各小组之间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查打破个别学生过于主动垄断小组发言的局面,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为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知识,教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引导小组中的“强者”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帮助和鼓励小组中的“弱者”树立自信心,增强小组责任感,消除自身的自卑和害羞心理,提高其英语的综合能力。(3)活动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倾听他们的想法,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肯定他们在合作中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2)合作学习中创设英语口语交流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杜绝母语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基础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通过课题的交流互动,使他们提高语言的基础,学会英语交流的技巧最终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就导致一些教师在督导合作学习中,只注重最后各个小组的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讨论中,未能积极监督学生的英语应用,忽视了英语的运用,常常导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慢慢用母语交谈,失去了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机会。因此,教师既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合。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认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当活动开展得顺利时,应及时表扬;当活动出现一定问题时,应现场督导,不能片面追求讨论的完全自主性,这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是极其不利的。而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和促进者,真正的学习主导是学生,而教师的向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意识。提出的任务要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方面来进行引导。(2)参与意识。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即使是学习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有信心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3)协调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懂得讨论是一种互助协作式的交流,每个人发表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而教师应发挥去作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维持学习秩序。
四、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小组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各组的记录,也要对个人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进行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组内竞争,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全体成员平等的原则,体现全员的参与性和合作性,要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些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在交流中调动自身一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去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互帮互学、互助互利的精神。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要素、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智力活动的状态以及创新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差别,因此,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促进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使评价具有创新性和鼓励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方法随着英语课改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应用,尽管在具体课堂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追求。所以,通过自身教学实验,提出如下实施策略。
一、科学合理分组是成功前提。
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为了进行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首先必须根据经验,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组员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活跃程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样全班各小组之间就有一定的共同性,为组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的共同性,为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分组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学会与不同的组员进行协作,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引导优秀学生多对这些学生进行关心和鼓励,争取组内同学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此外,在语言学习中,每组学习人数不宜过多,大约三到六人为一组,否則会降低每位学生的参与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分组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座位做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下来,并让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确定各小组组长,为公平起见,组长最好由组员轮流担任。为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新鲜”度,教师还需要对成员进行经常性的重新分组。
二、创设情境,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1)合作学习中创设讨论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合理的讨论时间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分组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是当学生刚刚进入学习状态、情绪刚刚开始活跃时,教师就暂停讨论活动。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作为帮助学生的人,应以监督者和指导人的身份在各小组之间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查打破个别学生过于主动垄断小组发言的局面,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为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知识,教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引导小组中的“强者”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帮助和鼓励小组中的“弱者”树立自信心,增强小组责任感,消除自身的自卑和害羞心理,提高其英语的综合能力。(3)活动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倾听他们的想法,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肯定他们在合作中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2)合作学习中创设英语口语交流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杜绝母语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基础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通过课题的交流互动,使他们提高语言的基础,学会英语交流的技巧最终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就导致一些教师在督导合作学习中,只注重最后各个小组的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讨论中,未能积极监督学生的英语应用,忽视了英语的运用,常常导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慢慢用母语交谈,失去了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机会。因此,教师既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合。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认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当活动开展得顺利时,应及时表扬;当活动出现一定问题时,应现场督导,不能片面追求讨论的完全自主性,这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是极其不利的。而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和促进者,真正的学习主导是学生,而教师的向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意识。提出的任务要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方面来进行引导。(2)参与意识。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即使是学习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有信心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3)协调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懂得讨论是一种互助协作式的交流,每个人发表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而教师应发挥去作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维持学习秩序。
四、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小组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各组的记录,也要对个人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进行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组内竞争,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全体成员平等的原则,体现全员的参与性和合作性,要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些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在交流中调动自身一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去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互帮互学、互助互利的精神。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要素、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智力活动的状态以及创新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差别,因此,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促进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使评价具有创新性和鼓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