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查阅与研究,认为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国情与足球强国不同,中国的足球底蕴和足球文化与足球强国相比有一定的历史性差距。要理性定位现代中国足球,并提出要振兴现代中国足球:精神上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思想基础;大力推广校园足球是成功基石;注重提高足球教化是优化足球环境的有效途径;建立独立的体育监察机构是足球持续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中国足球;定位;发展
1 理性定位足球
在竞技体育中,足球无疑是最受欢迎、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现代足球自1683年起源于英国,1900年列为奥运会项目,1904年成立国际业余足球联合会(简称FIFA),1939年起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每4年一届。全世界范围的足球运动发展非常快,足球迷不计其数。可以认为,只要有人类和现代传播媒体的地方就有无数足球迷。有的铁杆球迷甚至为了一场球赛而疯狂到极点。这说明,足球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社会现象。
1910年的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就有足球项目。解放后1951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1954年改为足球联赛。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展现了竞技体育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一直是一个难题,在世界排名榜上不断下滑,惨不忍睹。国内多数热爱体育的人们谈及足球就义愤填膺,非常泄气,似乎足球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加上这几年足球界乌烟瘴气,吹黑哨、打假球、贪污腐化,常成了相声的讽刺对象。谈足球演变成了骂足球。“为什么现今足球会搞成这个样子,它和我国的国际地位太不相称,丢定了中国人的脸。”[1] 在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分别做出“要把足球搞上去”的指示后,中国足坛2011年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打假、打黑风暴。困扰中国足球多年的顽疾终于让人看到了被根治的希望。有人会问,这就可以让中国足球强大起来吗?当然体育监察机构的行政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但中国足球未来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中国足球是个“长期工程”,在对待足球的观念、心态上需要做出调整。
首先,清醒认识差距,理智对待比赛。贵州教育家汪广仁常言:“态度决定一切。”当然也包括足球,没有正确发展足球、欣赏足球的心态,唯成绩论、急功近利是绝不可能让一个国家的足球拥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新任足协领导之前提出的让“男足重回亚洲一流”,“女足重回世界一流”的国际地位,个人觉得此观点依然是在过分追求成绩,这是不可取的。“一个重获新生的足球事业,好比一个久病初愈的病人,急于让他往前奔跑的结果是只会让他不停地跌倒。”[2] 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的差距是足球底蕴与文化的差距。发达足球国家皆有上百年的足球底蕴。如著名的德甲俱乐部——慕尼黑1860队,从球队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成立年份,而我国1860年还在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痛苦,那时中国人对现代足球还毫无概念。欧洲大多数足球强国的联赛历史都已超过百年,并且在经历了上百年的沉淀之后,足球强国都形成了自己的足球文化。如巴西葡萄牙语说“右脚入场”,即使踢球的队员惯用左脚,他也会这么说,因为这已成俗语,甚至是一种迷信,所有巴西球员在进入场地时,都会尽量调整自己的步伐,右脚先踏上草坪。语言是文化沉淀的结果和集中体现。中国人即使没有划过船,也会像巴西人一样说“一帆风顺”。京剧、武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语言中会有“科班出身”、“乱拳打死老师傅”等这样的常用语。我们非要跟巴西比足球的话,无异让他们与我们比唱京剧、练武术,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差距面前暂不能也无须苛求成绩。我们的足球决策者们需要明白,我们也要踏踏实实的经历足球强国所经历的过程,发展许多年,甚至上百年,才会有同样的沉淀与底蕴,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要成绩。同样,我们的球迷也应当有正确看待足球比赛的心态:不是输了的队就一定要遭到口诛笔伐,也不是赢了的球队就可以掩盖起一切实存的问题。巴西人常说:“没有不败的球队。”就是告诉每支球队的球迷要放平心态,理智看待胜负。纵观全世界,真正的足球强国并不在多数。赢得世界(男子足球)的国家只有8个,而其中最具有竞争力的队只有3支——巴西、意大利、德国。在过去的19届世界杯中,这三个国家一共捧杯12次(巴西5次、意大利4次、德国3次)。现在国际足联一共有208个足协会员,那么余下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球迷难道就没有享受到足球的快乐吗?显然不是。放眼世界,中国球迷似乎是最不开心的球迷,这是不应该的。
2 中国足球未来发展探究
光骂街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大家都应该坐下来好好研究,心平气静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群策群力,多出主意,给体育相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才是正道。[1]
2.1 振兴足球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全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足球界的社会责任感。不要以为政府机构下几道命令足球就能上去,也不是靠用高价聘请外籍有名教练就能上出现奇迹,更不是靠引进外国运动员就能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所谓足球的责任感就是:“无论主管当局,还是教练员、运动员都要有一种献身精神,热爱足球事业,不怕劳苦、不怕牺牲、一心一意为振兴中国足球奉献一切,切实做到振兴足球,人人有责。”[3] 没有这样的决心与毅力,要想打翻身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国足球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病入膏肓”。
2.2 大力推广校园足球
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抛开门户之见,加强深度合作。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足协与教育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双方没有沟通好关系导致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成为了“独角戏”。教育部门支持力度有限,而足协由于权限问题不便插手学校体育工作;另一方面受考核标准的局限,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国字号队伍建设上,以求短期成效。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成为事实上的鸡肋。往往“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纵观中外的足球高水平国家的发展轨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推广是关键。如我们邻国日本就是成功的典范。 2.3 注意足球的教化
“足球仅仅是一种优雅的游戏,一切与此无关的东西都是病态的;足球唯一的价值是一种优雅的嬉戏和安静的教化形态,其余的很可能是我们强加到足球身上的多余之物,仅此而已。”[4] 在2012年,面对伊拉克的出线,国足落寞出局,参加巴西世界杯的渺茫希望也没有了。中国的媒体犹如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几乎是集体性地再度失去了冷静。与国足往常失利一样,广泛的媒体中介大量充斥有类型各异、程度不等的谩骂,网络中的足球甚至被骂到生殖器。这是教化的严重匮乏问题。相比之下,国外足球教化方面很好。如曼联、曼城包括利兹等球队都有百年历史,他们的足球观众和俱乐部一直有一种相互信赖和相互依存的状态,有的已经三、四代,甚至五代人了,两者之间的信赖关系非常稳固,根本不存在你输一场或几场比赛就骂你,赢了就捧你在手心的现象。中国足球一遇到胜利就有人朝拜,一遇到输球就棒喝。是中国足球无希望还中国的足球观众无希望?相照而言“中国当下之急解决的并非有关足球的诸多问题,而是足球观众为何有一部分人演变成近乎心理病态者。”[4]
2.4 建立独立的体育监察机构
比赛的真实性是足球的生命,而要保证比赛的真实性就需有公平竞争的良好比赛环境。独立的体育监督机构建立是拯救中国足球的第一步,扫黑、打假是他的基本责任。“净化足球运动环境包括法制环境,将会更好的推动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5] 但扫黑、打假不能仅仅是“一阵风”,必须要有长期的司法监管存在。联赛管理、比赛过程都要接受广大球迷和媒体的监督,保证球迷们的检举权和发言权。发现有问题的比赛,一定要严查到底,给观众一个交代。
3 小结
中国足球现处于低谷期,原因是中国没有深厚的足球底蕴和足球文化,这是由中国发展的历史和中国情决定的。对此,我们要理性看待。面对现今国足现状,我们应调整心态,树立起振兴中国足球的信心,不能动不动就骂,那样是无济于事的,更不利于国民的教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足球的未来,在于提高全民的社会责任感;在校园内大力推广足球运动的发展;注意足球球迷的道德教化;建立一个独立的体育监察机构,保障足球比赛的真实性,为足球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与上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熊斗寅.振兴足球要有高度责任感[J].体育学刊,2012(3):1-2.
[2]赵恒志.从巴西足球看中国足球发展的正确思路[J].体育学刊,1012(3):2-5.
[3体育学科编辑部.中国足球路在何方[J].体育学刊.2012(3):1-12.
[4]路云亭.足球的教化[J].体育学刊,2012(3):7.
[5]黄世度.足球腐败的法律规制及其它[J].体育学刊,2012(3):11-12.
(作者电话:18314410805;信箱:2297097758@qq.com)
关键词:中国足球;定位;发展
1 理性定位足球
在竞技体育中,足球无疑是最受欢迎、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现代足球自1683年起源于英国,1900年列为奥运会项目,1904年成立国际业余足球联合会(简称FIFA),1939年起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每4年一届。全世界范围的足球运动发展非常快,足球迷不计其数。可以认为,只要有人类和现代传播媒体的地方就有无数足球迷。有的铁杆球迷甚至为了一场球赛而疯狂到极点。这说明,足球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社会现象。
1910年的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就有足球项目。解放后1951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1954年改为足球联赛。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展现了竞技体育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一直是一个难题,在世界排名榜上不断下滑,惨不忍睹。国内多数热爱体育的人们谈及足球就义愤填膺,非常泄气,似乎足球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加上这几年足球界乌烟瘴气,吹黑哨、打假球、贪污腐化,常成了相声的讽刺对象。谈足球演变成了骂足球。“为什么现今足球会搞成这个样子,它和我国的国际地位太不相称,丢定了中国人的脸。”[1] 在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分别做出“要把足球搞上去”的指示后,中国足坛2011年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打假、打黑风暴。困扰中国足球多年的顽疾终于让人看到了被根治的希望。有人会问,这就可以让中国足球强大起来吗?当然体育监察机构的行政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但中国足球未来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中国足球是个“长期工程”,在对待足球的观念、心态上需要做出调整。
首先,清醒认识差距,理智对待比赛。贵州教育家汪广仁常言:“态度决定一切。”当然也包括足球,没有正确发展足球、欣赏足球的心态,唯成绩论、急功近利是绝不可能让一个国家的足球拥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新任足协领导之前提出的让“男足重回亚洲一流”,“女足重回世界一流”的国际地位,个人觉得此观点依然是在过分追求成绩,这是不可取的。“一个重获新生的足球事业,好比一个久病初愈的病人,急于让他往前奔跑的结果是只会让他不停地跌倒。”[2] 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的差距是足球底蕴与文化的差距。发达足球国家皆有上百年的足球底蕴。如著名的德甲俱乐部——慕尼黑1860队,从球队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成立年份,而我国1860年还在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痛苦,那时中国人对现代足球还毫无概念。欧洲大多数足球强国的联赛历史都已超过百年,并且在经历了上百年的沉淀之后,足球强国都形成了自己的足球文化。如巴西葡萄牙语说“右脚入场”,即使踢球的队员惯用左脚,他也会这么说,因为这已成俗语,甚至是一种迷信,所有巴西球员在进入场地时,都会尽量调整自己的步伐,右脚先踏上草坪。语言是文化沉淀的结果和集中体现。中国人即使没有划过船,也会像巴西人一样说“一帆风顺”。京剧、武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语言中会有“科班出身”、“乱拳打死老师傅”等这样的常用语。我们非要跟巴西比足球的话,无异让他们与我们比唱京剧、练武术,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差距面前暂不能也无须苛求成绩。我们的足球决策者们需要明白,我们也要踏踏实实的经历足球强国所经历的过程,发展许多年,甚至上百年,才会有同样的沉淀与底蕴,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要成绩。同样,我们的球迷也应当有正确看待足球比赛的心态:不是输了的队就一定要遭到口诛笔伐,也不是赢了的球队就可以掩盖起一切实存的问题。巴西人常说:“没有不败的球队。”就是告诉每支球队的球迷要放平心态,理智看待胜负。纵观全世界,真正的足球强国并不在多数。赢得世界(男子足球)的国家只有8个,而其中最具有竞争力的队只有3支——巴西、意大利、德国。在过去的19届世界杯中,这三个国家一共捧杯12次(巴西5次、意大利4次、德国3次)。现在国际足联一共有208个足协会员,那么余下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球迷难道就没有享受到足球的快乐吗?显然不是。放眼世界,中国球迷似乎是最不开心的球迷,这是不应该的。
2 中国足球未来发展探究
光骂街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大家都应该坐下来好好研究,心平气静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群策群力,多出主意,给体育相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才是正道。[1]
2.1 振兴足球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全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足球界的社会责任感。不要以为政府机构下几道命令足球就能上去,也不是靠用高价聘请外籍有名教练就能上出现奇迹,更不是靠引进外国运动员就能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所谓足球的责任感就是:“无论主管当局,还是教练员、运动员都要有一种献身精神,热爱足球事业,不怕劳苦、不怕牺牲、一心一意为振兴中国足球奉献一切,切实做到振兴足球,人人有责。”[3] 没有这样的决心与毅力,要想打翻身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国足球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病入膏肓”。
2.2 大力推广校园足球
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抛开门户之见,加强深度合作。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足协与教育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双方没有沟通好关系导致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成为了“独角戏”。教育部门支持力度有限,而足协由于权限问题不便插手学校体育工作;另一方面受考核标准的局限,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国字号队伍建设上,以求短期成效。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成为事实上的鸡肋。往往“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纵观中外的足球高水平国家的发展轨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推广是关键。如我们邻国日本就是成功的典范。 2.3 注意足球的教化
“足球仅仅是一种优雅的游戏,一切与此无关的东西都是病态的;足球唯一的价值是一种优雅的嬉戏和安静的教化形态,其余的很可能是我们强加到足球身上的多余之物,仅此而已。”[4] 在2012年,面对伊拉克的出线,国足落寞出局,参加巴西世界杯的渺茫希望也没有了。中国的媒体犹如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几乎是集体性地再度失去了冷静。与国足往常失利一样,广泛的媒体中介大量充斥有类型各异、程度不等的谩骂,网络中的足球甚至被骂到生殖器。这是教化的严重匮乏问题。相比之下,国外足球教化方面很好。如曼联、曼城包括利兹等球队都有百年历史,他们的足球观众和俱乐部一直有一种相互信赖和相互依存的状态,有的已经三、四代,甚至五代人了,两者之间的信赖关系非常稳固,根本不存在你输一场或几场比赛就骂你,赢了就捧你在手心的现象。中国足球一遇到胜利就有人朝拜,一遇到输球就棒喝。是中国足球无希望还中国的足球观众无希望?相照而言“中国当下之急解决的并非有关足球的诸多问题,而是足球观众为何有一部分人演变成近乎心理病态者。”[4]
2.4 建立独立的体育监察机构
比赛的真实性是足球的生命,而要保证比赛的真实性就需有公平竞争的良好比赛环境。独立的体育监督机构建立是拯救中国足球的第一步,扫黑、打假是他的基本责任。“净化足球运动环境包括法制环境,将会更好的推动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5] 但扫黑、打假不能仅仅是“一阵风”,必须要有长期的司法监管存在。联赛管理、比赛过程都要接受广大球迷和媒体的监督,保证球迷们的检举权和发言权。发现有问题的比赛,一定要严查到底,给观众一个交代。
3 小结
中国足球现处于低谷期,原因是中国没有深厚的足球底蕴和足球文化,这是由中国发展的历史和中国情决定的。对此,我们要理性看待。面对现今国足现状,我们应调整心态,树立起振兴中国足球的信心,不能动不动就骂,那样是无济于事的,更不利于国民的教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足球的未来,在于提高全民的社会责任感;在校园内大力推广足球运动的发展;注意足球球迷的道德教化;建立一个独立的体育监察机构,保障足球比赛的真实性,为足球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与上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熊斗寅.振兴足球要有高度责任感[J].体育学刊,2012(3):1-2.
[2]赵恒志.从巴西足球看中国足球发展的正确思路[J].体育学刊,1012(3):2-5.
[3体育学科编辑部.中国足球路在何方[J].体育学刊.2012(3):1-12.
[4]路云亭.足球的教化[J].体育学刊,2012(3):7.
[5]黄世度.足球腐败的法律规制及其它[J].体育学刊,2012(3):11-12.
(作者电话:18314410805;信箱:22970977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