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文本 精心设计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eh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文本解读,就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教师文本解读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如何解读文本,设计出个性而高效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整体把握,理出思路
  综观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课堂上教师串讲、细问、面面俱到的现象屡见不鲜。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在课堂上被分析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完一篇课文只知这个句子好,那个词语妙,但对全文的思路、中心却不甚了了。因此教师的解读文本就应该从整体感知出发,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去解读文本,课堂上引导学生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较好地落实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往事依依》一文,在品文本内容之前,我先从题目入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写了哪几件往事”理出思路,“‘依依’二字可见作者对往事怀有怎样的情感”提炼主旨,很快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的把握,这种能力正是语文素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今不少同学课外阅读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缺乏整体感知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课堂上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阅读、理解更多课外的文字。
  二、抓住关键词句,品出深意
  课文中有不少句子表达含蓄,含义深刻,不细细揣摩,难以发现作者的真正用意。但如果在这些耐人寻味之处进一步思索,就会发现别样的天空。
  如教学《水调歌头》,上阙表现苏轼由幻想超脱尘世,转为喜爱人间生活,若只是理解字面意思并不能真正理解苏轼矛盾失意的内心。于是,我抓住“我欲乘风归去”的一个“归”字,提问:“苏轼是仙人吗,为什么说想回到天上去呢?”同学们探究文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我适时补充了苏轼的经历、本词的写作背景,“任何一篇文章,都只能是特定背景、特定思想、特定心情的产物”,同学们在探究中发现苏轼想“归去”的“天上”其实还可以指朝堂,苏轼想回朝廷,但“高处不胜寒”,明写诗人对气候的想象,暗抒的却是对朝廷内政治斗争氛围的感受。借助一个“归”字,同学们实现了与词人的交流,一个既想为国效力又害怕受政敌排挤打击,内心失意而矛盾的苏轼站立了起来,也鲜活了起来。想要引导孩子们去挖掘、体会作者文字后的丰富内涵,培养孩子深刻的思想,教师首先自己要善于从文本关键词句入手,品出深意。
  三、挖掘文本“空白”,悟出情感
  语文不是无情物,语文是情感最丰富的学科。透过语言文字符号,我们能够挖掘出丰富的内涵,体验到浓浓的情感,想象出多彩的画面。这是语文学科最独特的地方,也是最能收获幸福感的地方。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抓取那些文本“空白”,用丰富的想象去充实,引导学生打开感官、身临其境地体验,设身处地地感悟,实现与作者、与文本的共鸣。
  《于园》中描写水阁的自然之趣,用墨简洁,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结合文字,想象你现在就坐在水阁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学生说:“我看到满目苍翠,郁郁葱葱的草木,听到了鸟儿欢快悦耳的鸣叫声”,那个学生说:“我看到了水阁下清澈见底的河水,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来去”,又一个学生说:“我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与鸟儿的歌声相映成趣,似乎还有微风拂过,太舒服了”。我趁机追问:“你在水阁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感觉这里很幽静”“仿佛在深山密林中一般”“充满了诗情画意”“惬意极了,让人心旷神怡”“似乎不是在一座园林中,而是在真正的大自然中了”。到这里,我知道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游园时的自然之趣。我相信此时的“水阁”在孩子们心中已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处幽美的景致,“自然之趣”这个短语也不再是空洞的、苍白的,而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味的流动画卷,孩子们在这次神游中体会了作者的感受,获得了审美情趣。
  总之,文本的解读,是情与情的碰撞,心与心的共鸣!当教师自己“披文以入情”后,自然能“情动而辞发”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当自己拥有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后,才会面对学生与众不同的感受时“临阵不乱”,才会把学生的“一元感受”引向“多元感悟”,精彩而高效的语文课堂才会不断呈现!
其他文献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语文课程标准》也表明:“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
卵巢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可开腹手术,也可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损伤大,恢复较慢,术后瘢痕较大;而腹腔镜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优点较多。我们对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开腹及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文言文作为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职高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篇目量大,优选名家名篇,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字字珠玑,篇篇精当。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文言文却成为学生的一大怕,教学中“言文分离”现象泛滥,文言文课堂寡然无味,导致职高文言文教学低效。笔者寻文言本真,觅言文魅力,架“言文”互通桥梁,打破“言文”藩篱,提高“言文”鉴赏品味,立足文言,多重朗读,感悟情趣,锻造素养。  一、读文言,理解
利用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发电?这一似乎是天方夜谭的新能源幻想正在欧洲悄然实行。"一个名为‘Desertec’(沙漠科技)的太阳能计划,也许会成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甚至拯救世界的新
控制和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时机是感染早期。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在检测各种微生物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应用PCR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早期诊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选用合适的标本,因标本因素导致PCR检测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在应用PCR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时,对标本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选择适宜的标本,才能保证病原学诊断质量。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经济可开发量达4亿kW,居世界第一,但开发率仅为25%。水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快水电建设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护生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
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生活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体会生活乐趣。初中语文是学生的基础性教学项目,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使学生学会拓宽语文知识面的方法,以不断增加语文涵养。生活化教学旨在以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挖掘日常生活中与语文有关的生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语文,进而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