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迷雾 拨云见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118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的预设,更需要学生的生成。完美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之处往往来自于预设基础上的自然“生成”。只有教师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预设,那精彩的课堂生成往往不期而遇,但不会凭空而至。
  【关键词】数学课堂 预设 生成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而实施教学方案则是把教師自己的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发散思维往往就会生成一些课本中未涉及到、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都是课堂中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课堂因为有了生成,学生才拥有天真烂漫的活力,才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堂必然杂乱而无序,基本的教学目标变成空中楼阁,更谈不上教学生成。所以,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的预设,更需要学生的生成。只有我们教师对课堂各个环节的精心预设,精彩的课堂生成才能不期而遇,不会凭空而至。所以,面对这些稍纵即逝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还学生以课堂的主权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完全按照自己在课前的预设进行,有时,学生的思维跳出了教师的预设和课本的框架,教师的作法往往是把学生的思维立马拉回到教师的预设或者课本中来,不容许学生出现一点意外。否则教师认为学生是不认真听课的,捣蛋的标签往往永远贴在学生的身上,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抑制学生的个性的张扬,将学生的创造性一点一点的扼杀了。最终,教师变成了教书匠,学校变成了“工厂”,学生本该朝气蓬勃的生命变得暗淡无光。在推行素质教育、实行新课改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针对一个问题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各自展示自己的理解,思想碰撞的结果是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表的看法、提出的见解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甚至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更要倍加珍惜,小心呵护,因为这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是教学生成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关键,一堂课的成败往往也在于此。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倾听,关注课堂中思维的碰撞,生成课堂的焦点,为课堂中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创造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的落实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人,是课堂中的主角。唯有如此,才能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预设要有弹性,于留白之处见精彩
  放眼当今课堂,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课堂中学生难得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个别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懂,教师的声音自始至终充斥着课堂,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构建对数学理解的机会。也许教师讲的很明白,很透彻,很精彩,但这只是教师个人的精彩,并不是学生的。
  新课程标准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宗旨,教师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将无视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自主性,课堂必然没有活力。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分阶段、分层次的去预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预设要有弹性的原因之一。其二,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发展水平都是不可估量的,教师需在课堂预设中留一点空白给学生,让其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去填补空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思想撞击,自然而然的构建数学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自己生成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终生受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造这种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而预设的弹性化,甚至故意的留白,是“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不可缺少的条件。唯有这样,才能将课堂引向精彩。
  三、把握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为我所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顿悟、灵感的触发、瞬间的创造无时无处不在。恰当及时地抓住课堂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被激发起高涨的学习兴趣,而高谈阔论时;当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解答中的“错误”时;当师生互动中学生蹦出奇思妙想时;当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辩时;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随时把握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提取精华,加以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这些都是意外生成资源的大好时机,如教师把握的好,就能成为教学中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
其他文献
一天下午的体育课,徒手操结束后,我安排学生慢跑,突然传来一阵尖叫声,发现几个学生倒在地上,还有几个学生压在他们身上。我赶紧跑过去查看,最先摔倒的学生的手掌和胳膊肘破皮了,另一个学生磕破嘴唇,旁边还有学生崴了脚。我急忙安排受伤学生到医务室,询问原因,原来是一个学生跑步过程中发现鞋带松了,蹲下来系鞋带,后面同学没反应过来一下子绊倒了。听到这些,我有些气急败坏,音调也不免提高不少:“你们自己说说看,让你
【内容摘要】初三思想品德课堂包含的领域比较广,它对学生的成长引导起着重要作用。人文精神是思想品德教材隐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巧妙渗透,从而有效实现课堂增值?本文从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人文精神;结合时事政治渗透人文精神;结合课堂讨论渗透人文思想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文思想 巧妙渗透 课堂增值  思想品德课程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促进人格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人文精神作为课程
初次印象——阳光少年正当时  今年八月下旬接手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在陪同学军训的同时,了解学生,发现班干部后备人选是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我发现一位学生特别阳光,爱笑,集体荣誉感比较强。基本已经具备一个班干部的潜力。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发现,他父母离异,法定监护人为爸爸,而爸爸常年不工作,妈妈再婚,目前家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爷爷奶奶,自己暑期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对于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老师一般会担心其成
【内容摘要】班主任是集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于一身的具体管理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和求知欲望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策略 学生群体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与教育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路人。要知道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升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通过教学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促使人类文明的进步。即本质是润泽生命、服务社会。  【关键词】思想品德 初中 生命 价值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其真正的使命就在于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教室里的每
【内容摘要】现在的很多学生是非观念淡薄,责任感不强,助人为乐的品质也缺失,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学生们变成这样,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但是,我们学校、老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中少爱,感化不了学生,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怎么培养呢?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要心中有爱,才可以教化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 宽容 理解 赏识  曾经,中国的教育是那么博大精深,正所谓师道尊严,教师有教
【内容摘要】我们的高中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一切学习目的都是为学生生活所服务的。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新课改教学理念,结合高中政治教学要求及内涵,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借助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 高效 策略研究  从道德到法制,从选举到被选举,从个人权利到个人义务,从民族文化到哲学意识,政治已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
【内容摘要】作者在支教期间,发现当地有部分学生虽然英语成绩差,但却非常喜欢听英语歌曲,同时也因为他们受发音及词汇量的限制,想学唱却唱不好,因此以英文歌曲欣赏作为突破口,唤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听力,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对此的一些探索和反思。  【关键词】英语歌曲 英语听力能力 探索反思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英语歌曲的元素,一起朗读歌词,纠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建构性,让学生在对历史资料泛阅精读中自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并生成初步的历史观,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 泛阅精读 互动教学 有效教学  初中历史作为传统文科范畴中的学科,阅读是基本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教学质量,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
【内容摘要】散文是高中语文必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也是高中生必须克服的阅读难关。探究高中散文的课堂阅读策略,要从散文本身的特征谈起。根据散文的三大特征:内指性、表现性和自由性,来分别对应文本策略、主导策略和对话策略等课堂阅读策略。任何策略的运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提升鉴赏能力,从而获得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收获。  【关键词】高中散文 课堂阅读 文本策略 主导策略 对话策略  散文是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