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化与高效性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们的高中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一切学习目的都是为学生生活所服务的。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新课改教学理念,结合高中政治教学要求及内涵,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借助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 高效 策略研究
  从道德到法制,从选举到被选举,从个人权利到个人义务,从民族文化到哲学意识,政治已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开展生活化教学,搭建生活与知识的桥梁,用生活来教学、为生活而教学,借以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与有效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为高效政治课堂构建奠定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中每一册书名都体现了政治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如“思想政治(Ⅰ)经济与生活”、“思想政治(Ⅱ)政治与生活”等,高中政治中有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由于教材容量有限,仅靠教材内容寻求难点突破,完成生活化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并不现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引入课堂之中,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时,许多学生对为何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知识要点不明晰。我便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扶贫项目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重要论述了扶贫工作,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自己的身边有哪些扶贫工作?
  生1:国家助学金。
  生2:社区开展的自谋就业措施、扶贫资金等。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对,那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进行扶贫工作,这其中有什么政治基础吗?
  生:……
  师:改革开放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现在一部分富起来了,要把剩下的人也带动起来,一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球一半的财富集中在0.7%的人手中,这其中有多方面因素,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底层人民与上层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的现在私有制与公有制并存,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单纯地发展私有经济或公有经济,既避免两级分化,某些人的财富越积越多,而穷人也越来越多;也避免了财富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社会生产力得不到提高。所以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证所有人都富起来,扶贫工作就是国家调控经济的“大手”(對应教材中“自己的鲜明特征”)之一,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人们幸福安康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通过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阐述为什么要展开扶贫工作,进而延伸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为高效政治课堂构建提供保障
  有了生活化教学内容还不够,教师必须以生活为依托,将具体教学活动置于生活化的背景之下,构建教学情境,借助生活来教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探寻政治知识,从而优化学生学习情感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个人收入与分配》一课,我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放映这样一个故事:
  在上世纪八十年初,王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车间技术工人,每个月工资24元,并有粮票、肉票、布票等补贴若干,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王先生所在企业倒闭,他便独身一人来深圳特区打拼,做一名销售员,月基本工资为100元,加上提成每月收入能有400余元,还有五十元每月的住房补贴与餐饮补贴,本世纪初,王先生开始自主创业,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现在每月收入能有数十万元。再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结合书本知识,探究王先生三十年来的收入与分配形式变化,并结合案例,讨论自己的父母与自己的爷爷奶奶两代人,收入与分配方式有什么变化,体现了我国经济制度的哪些变化。
  相比单纯的探究问题,生活化的背景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案例,让学生展开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生活案例剖析过程中获得知识,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发展,实现高效课堂构建。
  三、教学拓展生活化,为高效政治课堂构建再添助力
  教学拓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高中政治学习离不开学生实践活动展开,只有在生活实践中去落实课堂所学、践行课堂所学,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并将其升华,用以指导自身生活,实现知识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双重发展。故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拓展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在教学拓展设计中,教师要体现生活化、应用化原则,注重其实用性,不能只是公式或文化的死记硬背,要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
  政治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更要让学生能够借助所学知识指导自身生活实际,真正体现学习作用。教师在生活化课堂建设中,要将学生生活、知识内容与课堂教学三者和谐统一,在保证课堂高效性的基础上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政治教学效益,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学仁.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J]. 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11):257-257.
  [2] 李端云.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之我见[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68-68.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巧妙地使用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备课,注重提问的“火候”,注重提问的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 高中数学
【内容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高压职业之一,因为其不仅担负着学生的知识教育责任,还担任着德育责任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任。在艰巨的教学与教育任务中,教师的心理状况堪忧,亟待引起关注。为此,本文将从教师心理状况入手,分析教师心理疏导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 心理状况 问题 对策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
【内容摘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开展教学交流,彰显自主建构、组织有效活动,促进经验积累、重视学法指导,激发反思自悟等四方面提出了原生态课堂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课堂 原生态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不久前,笔者曾观摩了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生物课,授课教师给学生发放了其精心准备的导学案,课堂安排包括:学生阅读课本,自主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學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要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和道德教育。笔者以《基因突变》一节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德育渗透 基因突变  高中生物教材为德育渗入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但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征,往往容
一天下午的体育课,徒手操结束后,我安排学生慢跑,突然传来一阵尖叫声,发现几个学生倒在地上,还有几个学生压在他们身上。我赶紧跑过去查看,最先摔倒的学生的手掌和胳膊肘破皮了,另一个学生磕破嘴唇,旁边还有学生崴了脚。我急忙安排受伤学生到医务室,询问原因,原来是一个学生跑步过程中发现鞋带松了,蹲下来系鞋带,后面同学没反应过来一下子绊倒了。听到这些,我有些气急败坏,音调也不免提高不少:“你们自己说说看,让你
【内容摘要】初三思想品德课堂包含的领域比较广,它对学生的成长引导起着重要作用。人文精神是思想品德教材隐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巧妙渗透,从而有效实现课堂增值?本文从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人文精神;结合时事政治渗透人文精神;结合课堂讨论渗透人文思想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文思想 巧妙渗透 课堂增值  思想品德课程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促进人格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人文精神作为课程
初次印象——阳光少年正当时  今年八月下旬接手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在陪同学军训的同时,了解学生,发现班干部后备人选是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我发现一位学生特别阳光,爱笑,集体荣誉感比较强。基本已经具备一个班干部的潜力。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发现,他父母离异,法定监护人为爸爸,而爸爸常年不工作,妈妈再婚,目前家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爷爷奶奶,自己暑期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对于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老师一般会担心其成
【内容摘要】班主任是集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于一身的具体管理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和求知欲望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策略 学生群体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与教育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路人。要知道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升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通过教学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促使人类文明的进步。即本质是润泽生命、服务社会。  【关键词】思想品德 初中 生命 价值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其真正的使命就在于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教室里的每
【内容摘要】现在的很多学生是非观念淡薄,责任感不强,助人为乐的品质也缺失,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学生们变成这样,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但是,我们学校、老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中少爱,感化不了学生,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怎么培养呢?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要心中有爱,才可以教化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 宽容 理解 赏识  曾经,中国的教育是那么博大精深,正所谓师道尊严,教师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