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渗透人文精神,有效实现课堂增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00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三思想品德课堂包含的领域比较广,它对学生的成长引导起着重要作用。人文精神是思想品德教材隐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巧妙渗透,从而有效实现课堂增值?本文从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人文精神;结合时事政治渗透人文精神;结合课堂讨论渗透人文思想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文思想 巧妙渗透 课堂增值
  思想品德课程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促进人格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人文精神作为课程的隐性内容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如何巧妙在课堂渗透人文精神,引领学生深入教材,从而实现课堂的增值?
  一、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人文精神,让课程学习更感性
  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是大的,学生的叛逆期会随着升学压力而逐渐走向理性。升入初三后,学校会在开学初通过各种教育渠道让学生产生竞爭意识,这为教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机会,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想状态巧妙融入学科教育,使学生对学习目标、教材理解有更多的感性认知,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如苏教版“理想伴我成长”一课,理想是什么?怎样实现理想?这对初三学生并非陌生的课题,而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学生的理想会随着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变化而变化,而理想实现的渠道却是同样的,就是奋斗。思想品德课程既是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又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既有双重属性。初三阶段的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影响下,紧迫感会无形中而产生,这些真实的生活状态将是学生学习教材重要感性材料,在教师的刻意引导下,学生对理想的认知逐渐理性,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并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些行为其实就是学生内化教材知识的过程。当学生对理想有了较强的理性认识后,教材接下来安排的“艰苦奋斗 走向成功”就会在前期的铺垫下更好的得以探究,抽象的理念会因此而变得感性,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二、结合时事政治渗透人文精神,让课程学习更灵性
  關注时事政治是初三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成长中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但我们在研究初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加上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的时事政治获取能力并不是很强。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与当前时事政治的联系,巧妙为学生了解时事政治打开一个绿色窗口,使学生感受到关注时事的趣味性,进而以积极心态去了解时事,讨论时事,并将自己置于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感受新生代中国人必备的人文素养对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如“走向世界的中国”,当前背景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趋重要,不少学生对经济话题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此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领学生去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特别是学生熟悉的民族企业将会是学生课后喜欢关注的话题,教师可以由此打开时事政治的窗口,使学生对时事政治产生兴趣。如在智能手机领域,学生会想到苹果、三星等国际名牌,而近年来,中国华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华为的专利、研发能力也是走在世界的前沿,这些都中国走向世界的最好例证。当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被引进课堂时,教师再趁机引导学生课后去了解时事政治就非难事,因为学生会主动去搜集时事政治,了解国际发生的大事,从而对走向世界的中国有一个更理性的认知。在政治课堂,教师还可以开展比赛,让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的时事话题,然后在课堂上设计讨论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时事政治思维,促使学生更好的关注时事,并与时俱进,形成较好的政治学习能力。可以说,时事政治为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世界打开了窗口,而作为未来的主人公,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这其实就是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策略。
  三、结合课堂讨论渗透人文思想,让课程学习更人性
  教育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而这种力量则来自人文关怀底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接触的范围比较广,有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而人文精神则是教材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升入初三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叛逆逐渐走向了理性的阶段。教师要紧扣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在思想品德课堂渗透人文精神,从而有效向学生渗透人文思想。
  如在学习苏教版《成长在社会》一课时,教师引用了新华网的一段话,即“他们是一群活泼的轻松人,在父辈的庇护下快乐成长,集全家几代人关爱于一身,喜欢在虚拟网络游戏中快意恩仇……”教师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讨论80后和90后是否为垮掉的一代?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又播放2008汶川地震中坚强成长的80后和90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也会油然而生。
  总之,初三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生活阅历的提升而不断变化。在思想品德课堂渗透人文精神能让学生感受到教材感性的一面,感受到教师浓浓的人文关怀,它会引领学生更好地深入教材,更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达到借人文精神实现课堂的增值。
  【参考文献】
  [1] 张新萍. 中学政治教学彰显人文精神的途径[J]. 吉林教育,2010(07).
  [2] 张玉玲. 试析中学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 新课程(教研),201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长春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 书法特色教育 教学模式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历代书法家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积淀下来的艺术瑰宝值得我们永久传承。为此,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要求中小学校要开展书法教育,搞好书法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好铺垫。在书法教育全面普及的大环境下,我校在原有书法教育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九年级一贯制学校“书法特色教育”,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书法特色
【内容摘要】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培养一支精良的班干部队伍,对于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以及班干自身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低年级 班干 培养  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培养一支精良的班干部队伍,对于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以及班干自身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培养和建设好班集体,指导班委会工作,发挥班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所在。然而,良
【内容摘要】写作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如今各个学校的语文作文教学更多是体现在高考作文这个层面上,其直接导致高中生长期处于被迫应付写作的状态,严重削减了学生的写作趣味性和创新性。本文试图通过微写作教学的探索,分析微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考察语文学科中微写作教学的现状,为高中语文学科的习作教学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记叙文
【内容摘要】线条是绘画作品的基本组成,因而,就初中美术课堂而言,应该充分做好“线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线”,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线”的含义,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线”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创新力,进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 线描 教学 思考  就绘画而言,线是一个基本的表现措施,并且经过长久的发展,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将哲学理念充分糅合审美
【内容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评讲阅读理解时,教师应该多下工夫,重视方法的指导。同时,作为课本的辅助,课外阅读材料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理解是英语试卷中的常见题型,高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也要反复训练,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看不懂文章,有的说看懂文章,但是题目不会做。另一方面,教师评讲也是困难重重,如何入手、采用何种方法、讲解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巧妙地使用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备课,注重提问的“火候”,注重提问的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 高中数学
【内容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高压职业之一,因为其不仅担负着学生的知识教育责任,还担任着德育责任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任。在艰巨的教学与教育任务中,教师的心理状况堪忧,亟待引起关注。为此,本文将从教师心理状况入手,分析教师心理疏导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 心理状况 问题 对策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
【内容摘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开展教学交流,彰显自主建构、组织有效活动,促进经验积累、重视学法指导,激发反思自悟等四方面提出了原生态课堂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课堂 原生态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不久前,笔者曾观摩了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生物课,授课教师给学生发放了其精心准备的导学案,课堂安排包括:学生阅读课本,自主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學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要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和道德教育。笔者以《基因突变》一节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德育渗透 基因突变  高中生物教材为德育渗入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但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征,往往容
一天下午的体育课,徒手操结束后,我安排学生慢跑,突然传来一阵尖叫声,发现几个学生倒在地上,还有几个学生压在他们身上。我赶紧跑过去查看,最先摔倒的学生的手掌和胳膊肘破皮了,另一个学生磕破嘴唇,旁边还有学生崴了脚。我急忙安排受伤学生到医务室,询问原因,原来是一个学生跑步过程中发现鞋带松了,蹲下来系鞋带,后面同学没反应过来一下子绊倒了。听到这些,我有些气急败坏,音调也不免提高不少:“你们自己说说看,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