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医学的创始人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19日~4月23日,本刊记者带着对神秘的信息医学的敬畏和好奇对当代中国唯一健在的信息医学开创者、主任医师李春才老师进行了专访。
  刚一见面李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惊奇,谁也没想到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竟会如此的精神矍铄,看上去竟像是个七十岁的人。我们跟李老师说明了来意,李老师欣然接受了采访。
  记:李老师,很高兴能有机会对您进行采访。据我们所知,您是当代中国唯一健在的信息医学开创者、主任医师,也是北戴河信息医学临床研究所所长。
  李(略略点头):是的。
  记:但是对于信息医学,我们一般人都不了解,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听说。您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信息医学呢?
  李:信息医学在理论上分为三个部分:宇宙信息、人的精神信息体、两种意识巧合妙用。这三部分是认识信息医学的基础,缺一不可。这三个基本理论属于哲学范畴,把这些哲学理论应用在医学,用以指导治疗,我们称这种用信息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信息医学。
  记:那您能帮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信息医学的三个理论吗?
  李:信息医学的第一个理论就是“宇宙信息”理论。我们知道“宇宙”指的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宇”指上下四方无限的空间,“宙”指古今往来无限的时间。宇宙在空间上没有天边天际,在时间上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而在这茫茫的宇宙中,信息是宇宙结构的要素,或者说,宇宙结构的要素,称之为“信息”。信息是要素的代名词。信息参与制作天下、统一天下、调控天下。有的信息聚而成形,构成物体,大至天体,小至粒子。宇宙中的形象无限多,均为相应的信息合成,是信息诸多不同的外在表现“显态存在”。有的信息不在物体之内,潜而未形,散在空间,不做展现,看不见,摸不着,是“潜态存在”。因此,万物皆是全息,由信息构成。
  记:那这么说来,我们人也是全息的?
  李:是的。世间万物都是全息的。
  记:那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第二个理论“人的精神信息体”呢?
  李:根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的“宇宙信息理论”,“万物皆全息”可知大脑也是全息的。可以说,大脑是个信息宇宙。只不过,它是以信息的形式来反映和表达宇宙的。大脑同宇宙之间,永远保持着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信息相互传递来实现。大脑是个精神加工厂,大脑中储存着的宇宙信息是形成精神的原材料。人的经历越久,见识越广,在大脑中储存下来的宇宙信息越多,人的精神资源才会越丰富。在通常情况下,大脑中储存着的信息单位是散性存在的,彼此相对分离,没有什么特殊联系;如电子计算机内储存着的信息单位一样。精神在用之际,从大脑这个宇宙信息库的汪洋大海中进行筛选,只允许那些与精神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成分进入框架之中,有序排列与组合,形成一种“精神信息体”。
  这种精神信息体具有两种属性。一是精神性,从事精神活动,执行精神任务;一是信息性,信息是宇宙结构的要素。而精神性和信息性二为一体,不可分离,精神中有信息,信息中有精神。
  至于第三个理论呢,“两种意识的巧合妙用”。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人的意识分为主观意识和潜在意识。主观意识,就是自行支配的意识和自行感知的意识。只要是须用思考而从事的一切行为,不论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是什么,都是属于主观意识自行支配范围。而潜在意识则是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深层意识,它的功能不被主观意识所感知,也不被主观意识所支配。潜在意识的功能不大显现,也鲜为人知。常人只是利用了主观意识这一半,对潜在意识无法利用和开发。实际上潜在意识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潜在意识与太空信息和体内信息相通,是双方信息的主宰者。主观意识同潜在意识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只是通常人不知道,则不能发挥和利用。明理知法者,主观意识可以将潜在意识诱发出来,并在主观意识的指令下一呼百应,惟命是从,极为神奇。信息层次的医学技术,正是在主观意识和潜在意识密切配合下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记:听您这么说,感觉信息医学的这三个理论似乎有点抽象,那学习信息医学会不会太难呢?它对学习者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李:(笑)是,你们只是听信息医学的理论确实会显得抽象,但是这三个理论是学习信息医学的基础,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会对这些理论加以具体化,让学员真实地理解它。
  至于学习信息医学的人是不是要有特殊的要求?一般是不需要的。可能会有几点要注意的:第一,在文化上。要求至少有一定的哲学基础,至少能理解三个基础理论;第二,在生理上。那些对信息感应敏感的人学习信息医学会比较快,给病人治病的能力也较强;相反,如果是对信息感应比较迟钝的人则学习比较慢(后者在整个人群中占3%~5%,所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最后,在性格上。一般那些性格稳定成熟的人学习效果比较好。
  记:噢,那在学习者的专为上有没有要求呢?比如,我们这些不是学医出身的人,也能学习信息医学吗?
  李:一般对专业性没什么要求,比如学习信息按摩给人治病之类的,但是如果涉及精神信息注射,要求必须是医生才行。
  记:听您这么说,那学习这三个理论对治病有什么用呢?
  孪:有很大的用处。因为这三个理论是构成信息医学的基础。在学习信息医学中,学习者必须首先学习信息医学的基本理论,真正地理解了它,然后还要学习一些基本功,最后再进入实践中给病人治病,给自己治病。
  记:那您能说说信息医学是如何给病人治疗的吗?
  李:首先从宇宙中调取与生命信息密切相关的信息,把它发给病人,激活病人体内相关的有益信息——“精神愉快,机体舒适”。因为人也是全息的,人生病多半是体内的信息不再活跃了,而信息医学的治病方法就是调动宇宙中相关信息和激活病人体内的信息,然后这两种信息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达到给病人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对那些用一股的方法不能治疗的疾病能起到特别的作用。在我国国内对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实践应用,但是在国外比如法国就有几个医生来到这里学习,并用这种方法给那些被判了“死刑”的病人治疗,收到了很惊人的效果。
  记:听您这么一说,信息医学的治病方法和效果真的挺神奇的。那信息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相比于其他的医学解决了什么难题呢?
  李:信息医学最大的创新就在于它在如何调动潜在意识,调控有用的潜在意识这个问题上,信息医学算是首次把潜意识用在治病中的医学;其次就是信息医学的治病方法(即从宇宙中提取“机体舒适、精神愉快”的精神式样,再对这种精神式样发展复制,最后给病人治病)也是一种创新。
  记:噢。那您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研究信息医学的呢?
  李:我是1949年从华北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毕业时就开始想这个问题了,到现在大概有五六十年了吧。信息医学就是在先前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大胆设想,多方面细心反复验证而提出来的。正式提出这个理论大概在2000年左右,有十多年了。
  记:这样说来,信息医学是您在长期的思索和 验证中才得以形成的。那您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呢?您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李:当然会有。人这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什么事也不能都如你所愿。在信息医学的研究中,当我遇到难题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多思考多试验,如果说得通,在现实中可行的话,那就可以认为这个难题解决了。
  记:我们看到相关的信息说您要开培训班了?
  李:(笑)是有这回事。我今年已经86岁了,本来是不想办班的,想烂在肚子里算了,但是后来一些人劝我还是把它留下吧,于是……
  记:哦,从发出的培训信息说,这个培训班只有15天,那您认为15天能掌握信息医学吗?
  李:可以的,但是时间可能会有点紧。我会手把手地教学员,包括操作、体验、实践等。学习信息医学是“三分讲七分练”,15天之内把这些基本练习熟练了,就可基本掌握(信息医学)。
  记:那您又是怎样测定学习者是否掌握了(信息医学)呢?有什么检测标准吗?
  李:对学员基本功的检测是有一定标准的,最简单的是:设置两条平行的垂直思维光,即设置所需调整的区域,将两条思维光连接起来,看所设置区域中的身体部分会是否自动的跳动。如果学员的身体相应部位能发生相应的跳动,就证明基本功已经掌握了。当然,这种测试标准有很多种,刚才我们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记:那学员又如何测定自己所学的信息医学是否已经达到了能给别人治病的程度呢?
  李:学员首先要掌握基本理论,然后能熟练地操作基本功,掌握这几点,学员基本上就可以给病人治病了。
  记:最后,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能谈一谈您对信息医学未来的看法吗?
  李:我从事的临床并不多,咱们这里的大夫没有采用过,外国(法国)医生来学过,也没有系统地学会。我从事的比较多的实践是信息按摩和信息液注射的实践(脑部软组织炎症、远距离调控等)多一些。我所做的多是实验性、零散的治疗,不像法国人,能拿出重症病例来做临床试验。我觉得自己没有机会和时间了,期待能培养二三十个人吧,依靠他们去搞研究,去做实验,去实践。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多渠道(办培训班)的方法得到传承,特别是希望在大学的课堂上,在医院的实践中能得到推广。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信息医学也一样,这需要后来者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记:谢谢您这几天来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身体健康。
其他文献
人类要很好的生存,要成功,都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这就涉及到心理健康问题。有人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对人来说更显重要,这并非言过其实。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感情堤坝上的一个蚁穴,要知道,千里堤坝,毁于蚁穴呵!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凡有自卑心理的人,并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
要健康,先控制体重研究者指出;过了30岁以后人体基础新陈代谢率每一年平均降低1%~2%,一个人过了35岁,他的体重可能会增加6~13公斤左右。医学界同时指出,肥胖不仅缩短寿命,还会引起像呼吸机能障碍、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脑中风、关节炎、肝胆疾病、癌症以及痛风等诸多疾病,而且肥胖也使这些疾病的死亡率上升。但是,只要稍微减少5%~6%的体重,就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状况。莫
在乡村,经常可以听到人们这样说:“乡间花草贵如金”、“认识的草就是宝,不认识的就是草。”在村野广袤的田塍,一年四季都有野生的花草,这是人们受用不尽的“资源”。《诗经》的《周南·卷耳》篇写道:“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诗中的“卷耳”,在武夷山一带被称之为“鼠曲草”,每年清明时节,村妇们就挎着竹篮到田间地头采撷,通过煮滤、舂捣,再与米浆搅和,捏成团后蒸熟,就是传统小吃“清明棵”。“清明棵”不仅是村野小吃
你见肉就躲,可血脂还是高了,你做菜严格控制放盐量,可血压还是居高不下;你戒除了所有糖果,血糖水平仍不理想……你傻眼了,不知该怎么办好。笔者提醒你,有必要反思一下你的食谱,是不是上了那些“看不见”的油盐糖的当呢?生活实例上官女士患上高血压已近1年了,换了好几种降压药效果都不好。后来,她找到一位颇有经验的心血管大夫诉说了苦恼。大夫仔细询问了她的饮食习惯情况,她坦言偏爱豆腐乳和榨菜,每餐都离不开。大夫心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召开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  朱高山    6月22日,北京九华山庄大酒店显得金碧辉煌,气功界的一次盛会在这里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位气功界代表欢聚一堂,参加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  上午9时,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高鹤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副司长张为佳,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乔旺忠,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龙致
有一位思想家说:“时间是组成生命的元素。”如何使生命在修炼中不断升华?怎样在人生旅途中一步一个脚印,让每一天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根据思想家和养生家提出的有关修养论述,提出“一日修养之要”。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常言说:“心情好,一切都美好。”“好心态,长寿一法宝。”纵观世界各国百岁老人,无一不提及良好心态。《内经》上说:“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我国唐代诗人李贺,从小聪明伶俐,曾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然而
小鸟呢喃,展翅飞翔,令人们无比愉悦,无限向往。鸟,是造物主对大自然的恩赐,这颗蔚蓝色星球的精灵。在鲜花绿树丛中欣赏莺歌燕舞,在蓝天白云之下仰望飞翔的身影,成为生活中一种美妙的享受。    观鸟,起源于欧洲    观鸟活动最早起源于英国和北欧,原本是一种纯粹的贵族消遣,渐渐地发展成为流行的户外活动。英国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取材于诺福克郡的大雅矛斯市,在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的笔下,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
疲乏、胃口差、健忘、失眠……正常吗?当然不。那就上医院吧,可检查单上又全是阴性符号。这种似病非病状态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虽说不是疾病,但可以发展成疾病,甚至与疾病之间可能只有咫尺之差。据统计,国人亚健康的比例高达30%,即“三人行必有一个亚健康者”,形势不可谓不严峻。假如你就是那30%中的一员,也不要紧张,因为你的体内早就有天然屏障横亘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即微生态、抗氧化以及免疫系统,故谓之“三大
感冒发烧了,吃坏肚子了,不小心割破手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病小灾可不少。如果不想每一次都心急火燎地奔医院排长队,你就需要准备一个实用周到的小药箱,做自己和家人的家庭医生。家中需要常备哪些药?在药物的保存和维护上有哪些需要讲究的呢?在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家用小药箱里的讲究可不少!A.小小药箱用处多——常用药大检阅你的家庭药箱由哪些药品组成?每次看医生或者生病时应急买的药总有些剩下吧!自然而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人类为了生活和生存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植物蔬菜、瓜果山珍、海味海产,应有尽有,加之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真可谓饮食有道。这里所说的“杂”不是滥食。节日或宴会的八碗八碟,大吃狂喝,只会有害于健康,并非我们提倡的荤素搭配的饮食观。不科学的“杂食”,非但不能互补,还会相互抑制,妨碍胃肠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我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