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zzf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众多的高中学科中,历史学科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学科。高中历史教师应把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大胆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侧面提升学生的历史价值观,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从源头上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高中教学工作的落实过程中,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主要是为了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新课程改革模式下,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重视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水平,为此,教师应把核心素养理念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科学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文主要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从根本上提升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力,从而推动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
  一、 结合实际科学创建教学规划
  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培养高中生的历史价值观,还要指导学生全面掌握课堂所学历史知识,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把所学知识合理归纳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分析相关历史时间,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历史知识,有助于高中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及其带来的影响。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需把核心素养理念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核心素养融入前期的教学规划过程中,还要把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模式的革新中,最终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和运用水平做贡献。通过调查了解高中历史教学规划设计工作看出,高中历史教师需不断革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大胆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一些图片、历史资料、视频等把历史知识归纳总结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件。
  比如,高中历史的“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相关知识教学工作落实中,历史教师需大胆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尽量不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把20世纪以来的我国重大思想理论制作成相应的思维导图,不断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历史教师还可以深入研究分析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然后结合教学需求创建针对性的思维导图,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方案,从而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时间段内我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还可以从时间、空间的视角下指导学生创建相应的历史事件轴点,借助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不同时期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还能更加深入地分析相关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有助于高中生养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念。
  二、 借助问题驱动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教学方案的革新工作落实离不开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为了进一步加强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应不断革新历史教学设计规划方案,还要把其与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教学设计规划的实用性。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坚持才能实现。基于此,教师需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采用互相沟通交流的方法指导高中生积极思考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事件的研究分析活动中,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比如,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鸦片战争”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提前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并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从侧面推演出林则徐禁烟的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此外,要想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造成我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或者让学生思考造成我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影响因素。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之后,我国不同阶层的人们就逐漸开始奋力抵抗外国侵略人员,然而现实并不理想,我国屡屡战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造成战争失败的原因。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问题,并认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探究潜能,通过相关历史事件的比较、价值观的思考以及政权问题等角度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拓展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事件,挖掘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潜能,从而锻炼并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入问题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
  三、 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其中包含学生的历史观念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资料的实践证明等,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引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创建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实践能力。不仅如此,高中生正处在创造能力和行动力较高的阶段,教师以历史文化核心为主展开相关的历史理论实践教学活动,能有效指导学生主动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并深化学生的历史文化情感,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核心素养的意义,并借助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水平,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
  比如,在端午节,历史教师通过举办包粽子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包粽子的步骤,还能让学生从侧面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来历,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还可以引出屈原的经历,并让学生了解、积累屈原的作品,由此来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四、 充分发挥教学案例的作用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通过实践教学案例能够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思考能力,还能激发高中生的探究潜能,不断优化学生的历史认知模式。要想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需充分发挥教学案例的作用,创建针对性的教学情境。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现在的不少影视作品都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与真实事件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利于高中生历史思维模式的创建。因此,教师需要查找相关历史案例,并把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历史知识,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案例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观看相关案例和影视作品,例如在某影视作品中,孝庄太后说出了一句“我是孝庄太后”,教师可以暂停,并让学生思考这句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从而引出,孝庄太后是其去世之后的谥号,其生前是不知道自己的谥号的,所以是错误的。借助相关影视作品和实际案例的价值,可以有效刺激高中生的感官,还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并从中找出与历史不符合的地方,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五、 充分发挥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进一步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应不断研究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教师还要把核心素养融入历史教学模式的革新过程中,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历史人物事件时,可以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指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并从中了解历史人物的特征,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了解并掌握历史人物事件的相关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六、 不断活跃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历史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大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还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制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历史教师应根据实际需求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经过不断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力度,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潜能,才能有效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
  七、 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养水平及教学能力关系到高中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水平,为学生做好学习的榜样,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教师还要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源头上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水平。
  简而言之,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并结合实际需求创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规划方案,为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实践技能水平,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水平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纪敏.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國农村教育,2019(18):89.
  [2]刘炜.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41-142.
  [3]陈飞.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148.
  [4]朱晓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生的选择——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59-60.
  [5]李强.关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3):24.
  [6]黄梅.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8(18):37.
  作者简介:李红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今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不断调整和深入研究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成绩和效果,基于此,微课教学的方式在当今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经过实践发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文章就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  一、 微课特点与传统生物教学区别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程这一名词是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
摘 要:文章首先解读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标准》,然后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与新课程标准相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操作水平,进而指导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各科目的教学成果。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生物学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往往很难融入课堂教学中,为高中生物教学成果的提升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而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从多角度对教师和学生起到辅助引导作用,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能有效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的负面影响,对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应该将其贯彻落实.但是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会因为理论知识的逻辑性太强,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将重点放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阅读材料的互动完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视野的开拓。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主要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思维工具和教学手段,逐渐被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得到很多教师和学校的大力推广。思维导图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出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先介绍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作用,并提出几点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地理;作用;地理素养  一、 引言  思维导图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大脑能够自然地进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