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 “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模式的策略探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学生以“练”为重心,以教会、学会为目的,而新的课堂观则倡导改变灌输模式,让学生会学、乐学、发展能力为宗旨,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新课改下的教师们的追求。文章以如何构建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为主要论题进行探讨,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几个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学为中心;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50-01
  新的課堂观,要求教师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改变学生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能学、乐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自信、体验学习和探究的快乐,从而促学生健康发展、快乐学习。
  “以学为中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学生全面发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的构建,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一、融入动手操作实践,促学生主动参与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动手操作实践,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遵循儿童喜欢动手、喜欢实践的身心特点。通过操作实践,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为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和组织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活动,促学生动起来。
  小学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因此,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融入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成为习惯。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内角和》、《直线、射线、线段》、《分数的初步认识》、《圆的认识》、《长方形的体积》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而构建数学知识,也通过“做”,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有效为题情境,促学生主动探究
  自主探究,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主要途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
  如《11-20数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如教师呈现给学生好多铅笔堆放在一起,以及几捆铅笔在一块的情境,并告诉学生一捆铅笔是10支。然后,再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取出10支铅笔,你会有几种取法?说说你的方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后,学生会通过思考,而给出自己的想法:一支一支地取,取10次;直接取一捆。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两种方法中,哪一个较为简单?儿童不难回答:一次性取一捆更简单快捷。这样的情境,促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
  这个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有效帮助学生理解10个1是10,一个10也是10 的数学思想,之后,再让学生认识11、12、13……20,对于11,可以通过1捆铅笔和一支铅笔的放在一起,让学生直观感知11是10个1加一个1,12是一捆加2个,就是10个一加2个1……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拿出学具小棒,一边数、一边摆,一边说出方法,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更参与到学习的过程,收获知识和能力,体现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三、优化课堂模式,促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满堂灌,学生缺乏自主性。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会学习、善于探究和思考的新一代学习者。
  如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先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如:用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有几种方法?这个问题的思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是难事,因为在上学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他们会很快得出有几种方法的结论。为了有效引入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师可以继续提出明确的要求:请你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你的答案。学生通过思考,会写出1×12=12、2×6=12、3×4=12。教师可以以3×4=12而简单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 的因数,再引导学生说出12 的因数还有哪些、12还是哪些数的倍数,这样的教学,教师有效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先学后讲,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素质教育的指引下,课堂教学应贯彻“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讨新方法,营建学生乐学、善思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的主导、引领、启发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提升,努力接受新生事物,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有效发挥出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发展,以学为主的课堂模式,才能真正营建,从而促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世红.“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23-24.
  [2]陈元隆.减速缓行——让学生进入思维的世界——浅谈“学为中心”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8(45).
其他文献
克拉玛依油田某井区八道湾组油藏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如何对该区岩性进行准确识别成为该区域油气资源再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资料,利用测井交
干河矿2-126综采工作面顶板为厚硬砂岩顶板,工作面来压步距长、矿压显现强烈,支架前方煤壁发生片帮垮落,威胁工作面生产安全。为解决坚硬顶板悬顶问题,提出水压致裂技术对顶
普光气田单井储层物性差异大,Ⅰ、Ⅱ、Ⅲ类层交互发育,非均质性较强,平面展布变化大,气井投产采用酸压、生产一体化永久式管柱。针对个别井投产后出现生产压差较大,产剖测试
根据半水法湿法磷酸的生产特点,通过分散控制系统(DCS)进行精确控制,利用皮带计量秤对磷矿进行计量,电磁流量计对返酸、混酸、浓硫酸进行计量配比参与半水法湿法磷酸的反应;
本文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资助的项目实施,在对赣州市赣县、崇义等六县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时研究发现,土壤硒元素含量在不同的成土母质、土地利用类型、PH值、有机质、土壤成因和其他金属元素等影响下,差异明显,其中成土母质和有机质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煤矿开采活动引起地表沉降,造成了地表水土流失及其沙漠化,严重影响地表生态环境。本文以察哈素煤矿31采区3101工作面为背景,从地质及开采条件方面入手,对地表移动变形及地表
亭子口水电站在并网发电后低谷时期由于母线电压高,发电机长期处于进相状态,且水轮机组的导叶开度小,运行在振动区,会对水轮机组造成一定损害,可以通过加装高压并联电抗器的
寺家庄选煤厂原主洗系统入洗粒度范围是90~8 mm。该选煤厂投产后,大部分末煤进入主洗系统,造成后续煤泥水系统负荷繁重,也影响了煤炭质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
为优化辛置煤矿10-430B1巷综掘工作面的作业环境,拟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掘进工作面高粉尘区域主要集中在回风
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递进式的拓展和创新,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