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作为一种语言活动,是信息收集过程,也是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语言文字和背景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丰富的背景知识能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联想并做到迅速理解,图式知识越丰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文章借助有关图式理论的描述性和介入性研究成果,探讨了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阅读教学
  “图式”是心理学研究者探究人类认知活动所使用的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人记忆中存在的知识结构,用以描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当它被用于解释阅读理解过程时,即常说的图式阅读理论,意为阅读是读者已有图式和文章信息结合的过程,如果两者之间有较多的交集,那么阅读时读者就较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拟从图式阅读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原理入手,探究图式理论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圖式与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就是存在于记忆中的对外在事物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按照《社会心理学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图式是“代表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知识的认知结构,它包括对所认识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图式是对一个整体的抽象,侧重于许多事例的相似之处。图式可以帮助人们简化现实,更重要的是,图式可指导人们处理新的信息。图式会建立对未来信息的期待,帮助人们把外在刺激的若干细节与一个总体概念相联系,而与之不一致的信息则会被过滤掉。”每个人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储存,这些储存在学习者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从而把新信息融入学习者的知识库中,图式是一种心理现象或心理认知能力。由于图式概念有助于解释复杂的社会认知现象,很快被社会心理学家所采用。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兴起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的。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即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者开始涉猎图式理论,随后相关研究逐步发展起来。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王初明,1991:68);内容图式指对语言材料内容或文化背景的熟识程度,涉及文章的主题范畴,因此内容图式又被称为主题图式(王初明,1991:103);修辞图式指的是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王初明,1991:72)。不同体裁的文章在篇章布局上各有不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二、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
  传统英语阅读教学通常要么从单词、语法开始,把词汇教学当作重点,忽略阅读技能训练;要么把阅读教学直接变成解释生词,对对答案,完全走走过场,没有达到阅读教学目标。如此下来,要么学生的词汇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数量极其有限,要么学生囫囵吞枣,连有限的词汇量积累都成问题,仅仅将阅读作为应付考试的任务,并且养成了阅读依赖教师的坏习惯,降低了阅读兴趣。这两种阅读教学方式,前者混淆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区别:知识传授需要教师的讲解和不断的记忆存储,技能培养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和强化训练。后者割裂文本,妄图仅仅通过做练习对答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违背了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忽略了阅读是一种交互信息处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获取语篇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文本通常是一个独立的语篇,本身就具有作为语篇的语义功能、语用目的和语境。两种教学模式都不能使学生有效地运用良好的阅读策略,迅速捕捉语言信息,难以培养他们的语篇分析能力和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仅仅存在于课程标准的描述中,成为一句空谈。
  三、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首先,夯实语言图式基础,有效改变教学方式。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图式的重要一环。词汇学习可以从词单位和句单位两方面进行。通过词单位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单词的读音、拼写、基本意义和曲折变化等语法特点。常见的词汇习得的策略有机械记忆、口诀记忆、词缀派生、归类联想和语言迁移等。中学英语教材中很多英语单词是由前缀、后缀和词根组成的,在记忆时,把单词按照组成部分进行分解,利用已有的图式基础就比较容易学习新的单词。例如disagree,dislike,enrich,reliable, midnight, peaceful,可以联系具有否定意义的前缀dis-、使形容词动词化的前缀en-,以及表示“中间”含义的前缀mid-和形容词后缀-able、-ful等来学习派生词。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托具体词汇的不同分类标准,如单词的含义、词性和具体用法等将英语词汇归纳为具有特点的词组集合,方便学生通过记忆、逻辑思维,运用先前学过的母语、目标语、新旧单词之间各种有规律的联系或其他语言图式来处理新的信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刻意增强语感图式和词汇图式的关联性,使阅读和口语训练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阅读敏锐性。语言图式的积累通常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种信息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前导入,使相对枯燥的学习语境化、图像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扩大内容图式的范围,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符号系统,还意味着要学习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积累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减少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理解障碍,激活学生已有的内容图式,扩展其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相关图式对阅读文本进行预测的能力。语言符号提供的信息与大脑中已储备的背景图式相关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丰富的背景图式甚至可以弥补在语言符号理解方面的短板。如在学习新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三单元的WELCOME TO CHINATOWN!(唐人街欢迎您!)一文中,学生提前了解了有关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背景、铁路修建和淘金热的内容图式,知悉华人在美国西部大发展过程中的血泪史和定居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从而使“唐人街”这个当时中国移民的居住地成为一个中国文化中心的演变历史,对理解阅读文本中描述“唐人街”是美国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曾踏足中国的游客可以在“唐人街”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叙述会有极大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立德树人教育,通过了解“唐人街”的建筑特点、各式各样的中国商品、中文书写的店名招牌、中华美食及民族特色服饰等,教会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深刻理解“唐人街”作为中华民族求发展谋大同的一个平台,体现了华人华侨虽远离故乡却心系祖国的爱国精神。   再次,增加修辞图式知识,培养学生的语篇阅读意识。语篇指一系列连续的语句构成的语言整体。很多学生也许能够理解文章的每个单词、每一句话,但不能正确回答有关文章整体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阅读停留在低层次的文字符号解码而没有上升到高层次的语篇层面的理解。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阅读意识,介绍常见的语篇模式,引导学生注意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和逻辑连贯,使学生了解语篇分析方法,掌握语篇建构的内在规律。在具备语篇分析能力之后,学生可以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的体裁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英语议论文通常会把关键论点放在段落的第一句,因此阅读议论文体时了解每段开头的论点就至关重要。辩论、说明性文章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模式:(1)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遵循“情境(situation)-问题(problem)-反应(response)-评价/结果(evaluation/result)”的序列关系来安排语篇布局;(2)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先提出某种被普遍认可的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作者自己的主张;(3)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通常在语篇开头设置一个用提问形式表达的问题,然后整个语篇的发展就是寻求对此问题的答案。而完整的叙事性语篇一般包括六个成分: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on)、释义(evaluation)、结局(result)和回应(coda)。總而言之,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阅读策略,对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读者利用语义、句法、逻辑、文化背景、常识等各方面的图式对文本不断进行猜测、判断、取舍的过程。它既是语言符号解码的过程,也是读者已有背景图式的运用和积累的过程,需要把已有的知识和语篇内容相结合进行预测和推断。图式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有利于学生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和整体结构,拓展他们的理解层次,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处理信息,译解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为将来的阅读做更多的积累,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Manstead,A.S.R.
其他文献
【摘要】以兴趣为面,培养创造性的源动力;以学生为本,培养创造性的观察力;以教学为主,培养创造主动性的参与力;以能力为导,培养可塑性的创造力;以创作为果,培养创造能动性的想象力。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文章联系小学教学实际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造性;个性品质;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那么什么是创
【摘要】贵州省杨凌霄名师工作室将CIS理论导入工作室文化形象建设,探讨名师工作室文化形象策划的思路及过程,提出工作室文化形象三大体系( Ml、Bl、VI)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基于CIS理论的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的思路及模式,凝练了名师工作室文化形象建设的“六个化”,形成了基于CIS理论的名师工作室文化形象识别系统。  【关键词】CIS理论;设计原则;文化建设思路;文化建设模式;形象识别系统  【基金项
【摘要】西方20世纪文论在作者研究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关于作品系统研究的新的浪潮,其主要有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至今其理论仍有借鉴价值。作者以形式主义的部分理论为纲目试析当代作家阎连科的作品《耙耧天歌》,旨在探讨小说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及作品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形式主义;陌生化;细节印证;阶梯式结构;《耙楼天歌》  一、形式主义理论的特点及意义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学家
【摘要】文章在探讨小学科学课实施项目式学习意义的基础上,以“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为例探讨了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解决问题能力  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指向学生发展,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研究成为当前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项目式学习活动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以项目式学习活动为抓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
【摘要】践行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指引学生们成长为“四有”好少年,促進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全面发展。作者在实践中融入思考,将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贯穿活动始终,指引学生们高在境界,美在情怀,由此点亮他们的理想航标灯,为理想信念教育推开一扇窗。  【关键词】班队活动;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  班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引领学生度过完整而幸福的校园生活的
【摘要】新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薄弱,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是职责所在。文章以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指向,进行了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影
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更应该用心研究今天如何教概念学生获取概念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即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事物的关键属性学生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建立概念,更接近于人类自发形成概念的方式,属于探究性学习它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概括能力,使获取的知识不易忘记;但通过这一过程获取概念比较费时,学习效率较低在数学教学中,当相关概念无法用定义形式来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倡导者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新时期以来,李庾南老师及其团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创立了这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和六步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一样,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力。2014年,我国首次举行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荣获一等奖。  关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李庾南老师有诸多著述对其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其中比较有代表
【摘要】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大主流思潮,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对积极心理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积极心理学与大学英语的融合,力求为大学生英语交流水平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英语;发展;优化措施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快乐教学已经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核心
【摘要】在幼儿户外运动中,立足于幼儿动作发展的核心经验,在进一步延续幼儿对创意戏剧探究的乐趣中,追随幼儿兴趣,将创意戏剧元素与户外运动有效融合,让幼儿在“戏”说童年中“嬉”乐运动,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其个体健康成长及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运动;创意戏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