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小学语文作业注重统一布置,忽视个性发展;注重书面抄写,忽视实践体验;这样的作业,仿似“提线木偶”,加大学生负担,限制能力发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尝试,从“多形式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多层次体验,尊重个性差异”“多元化体验,提升语文素养”这三个方面设计有效的体验式作业,让语文作业变成“百变金刚”,进一步增长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作业;有效设计
一、“提线木偶式”的语文作业状况
打开学生的语文作业本,重复机械、枯燥呆板的抄写,五花八门的册子塞满了学生书包,就像是“提线木偶”,加重学生负担,限制能力发展,变得了无生趣。2013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其中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为此,创新作业设计,走“轻负高效”之路,让学生幸福地享受作业,应成为我们优化作业设计时努力的方向。
二、灵活多样的体验式作业
与以往“一锤定音”式书面作业(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比,体验式作业灵活多样,它紧扣课堂学习,以教材为依据,把课内的认知探究与课外的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体验方式,将语文四大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与学生喜欢且乐于接受的玩、跳、唱、演巧妙结合,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让作业更有趣味性,从而让学生享受到作业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一)多形式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天性好奇,他们喜欢新颖有趣、形式多样和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练习。所以,设计作业时要做到精炼、有效、富有创意,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取知识、体验真知、增长才干。
1.“自选超市”——自由选择式
以往,教师是作业布置与设计的主裁判,从内容的布置到方式的呈现,从批改的形式到评价的手段均由老师“一言堂”,而“自选商场”则是老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趣味性强、形式新颖的作业,且由他们自主挑选,赋予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乐于接受。
2.“自产自销”——自我编写式
学生把老师视为崇拜的对象,时常会模仿老师言行举止,给小伙伴上上课,出出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学生心理,把作业由原来的“老师当司令官,学生当听命员”的形式转变成把作业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产自销”中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完《海底世界》一课后,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兴趣盎然感受、体验完成作业的乐趣。有的学生瞬间变成一名演员,和好朋友来一场课本剧表演;有的学生为海底世界的代言人,为同学介绍美丽的海底世界的特点……学生设计出的作业自然而然是精彩纷呈,多种多样的。
3.“合资经营”——自主合作式
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一些通过共同合作的作业,例如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组长负责明确小组组员的职责,如有的负责调查校园宣传、电视字幕等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有的学生负责记录素材,有的学生负责将数据整理成调查报告……最后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共同分析,形成调查统计图,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促进交流,懂得了团结合作,提升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多层次体验,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参差不齐,态度、能力、习惯等方面自然也相差悬殊,为此,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不同情况、设计有个性有差异的作业,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基础型作业——关怀后进生
小学阶段,大部分的后进生不喜欢学习,把学习看成是苦差事,课外作业对他们而言更是一只“拦路虎”,望而生畏,因此时常出现找各种理由不写作业的现象。即使上交,也通常是马虎应付,滥竽充数,字迹“龙飞凤舞”。对于这种学生,首先要让他们乐于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克服恐惧、厌恶心理,老师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减少作业的数量,只要准时交,认真写,不要求学生做大量题目。例如,在教完《桂林山水》一文后,我把后进生的作业要求“往下蹲一点”,从写一篇游记变成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一处景物写一段通顺的话。
2.综合型作业——关注中等生
在一个班里,中等生往往是“被遗忘的一角”,对这类学生,老师要多加关注,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完成老师指定题目后,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优等生的作业,与优等生来一场PK赛,进而激发他们力争向前,你追我赶的决心。再如同样在教完《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后,对于中等生而言,不能停留在后进生的要求上,还应提高要求,让他们用心观察,按一定的游记顺序把内容写具体、条理要清晰,向优等同学看齐,甚至鼓励他们超越优等生。
3.能力型作业——关照优等生
优等生是老师的“心头肉”,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且目的明确,学习积极且热情高涨,能够主动地学习语文。对这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在完成特定題的情况下,采取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如教完《桂林山水》后,对于优等生来说,除了用心观察,按一定的游记顺序把内容写具体、条理要清晰外,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渗透文章的主题思想,并找到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欣赏,以求达到更高的水平。
四、多元化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多元化体验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围绕教材内容,扩宽学习空间,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多种方式、多种载体、多种类型的作业,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1.联系语文课堂——巩固知识技能
作业既是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巩固,更是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五年级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由于访谈录的阅读方式和写作技巧与普通的记叙文存着较大差异,学生感到既陌生又新鲜,教师要把握这个契机,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访谈录的文章进行阅读,第二天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班上开展小型访谈会。这样,老师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补充课外素材,既丰富了知识又巩固了学习方法。
2.整合其它学科——拓宽学习领域
体验式作业关注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运用深受学生喜欢的方式,如玩、唱、跳、画、演等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语文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完六年级《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后,我在班上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把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展现出来,如果你是一位朗诵高手,请你吟诵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优美词句;如果你是一位诗人,请你为老人或海鸥作一首小诗……学生们面对这样别有新意的作业,兴趣盎然,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纷纷投入到创作当中。
3.衔接生活实际——开拓思维空间
语文作业除了可以巩固旧知,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外,还可以把学习与生活有机融合,如在教完《太阳》这篇课文后,可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条倡议人们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语言不能生搬硬套,例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环境,爱生命”等陈词滥调。这些作业不仅紧扣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感悟中乐于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天德,张明生.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毛媚华.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M].东北:现代中小学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作业;有效设计
一、“提线木偶式”的语文作业状况
打开学生的语文作业本,重复机械、枯燥呆板的抄写,五花八门的册子塞满了学生书包,就像是“提线木偶”,加重学生负担,限制能力发展,变得了无生趣。2013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其中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为此,创新作业设计,走“轻负高效”之路,让学生幸福地享受作业,应成为我们优化作业设计时努力的方向。
二、灵活多样的体验式作业
与以往“一锤定音”式书面作业(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比,体验式作业灵活多样,它紧扣课堂学习,以教材为依据,把课内的认知探究与课外的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体验方式,将语文四大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与学生喜欢且乐于接受的玩、跳、唱、演巧妙结合,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让作业更有趣味性,从而让学生享受到作业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一)多形式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天性好奇,他们喜欢新颖有趣、形式多样和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练习。所以,设计作业时要做到精炼、有效、富有创意,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取知识、体验真知、增长才干。
1.“自选超市”——自由选择式
以往,教师是作业布置与设计的主裁判,从内容的布置到方式的呈现,从批改的形式到评价的手段均由老师“一言堂”,而“自选商场”则是老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趣味性强、形式新颖的作业,且由他们自主挑选,赋予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乐于接受。
2.“自产自销”——自我编写式
学生把老师视为崇拜的对象,时常会模仿老师言行举止,给小伙伴上上课,出出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学生心理,把作业由原来的“老师当司令官,学生当听命员”的形式转变成把作业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产自销”中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完《海底世界》一课后,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兴趣盎然感受、体验完成作业的乐趣。有的学生瞬间变成一名演员,和好朋友来一场课本剧表演;有的学生为海底世界的代言人,为同学介绍美丽的海底世界的特点……学生设计出的作业自然而然是精彩纷呈,多种多样的。
3.“合资经营”——自主合作式
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一些通过共同合作的作业,例如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组长负责明确小组组员的职责,如有的负责调查校园宣传、电视字幕等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有的学生负责记录素材,有的学生负责将数据整理成调查报告……最后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共同分析,形成调查统计图,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促进交流,懂得了团结合作,提升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多层次体验,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参差不齐,态度、能力、习惯等方面自然也相差悬殊,为此,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不同情况、设计有个性有差异的作业,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基础型作业——关怀后进生
小学阶段,大部分的后进生不喜欢学习,把学习看成是苦差事,课外作业对他们而言更是一只“拦路虎”,望而生畏,因此时常出现找各种理由不写作业的现象。即使上交,也通常是马虎应付,滥竽充数,字迹“龙飞凤舞”。对于这种学生,首先要让他们乐于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克服恐惧、厌恶心理,老师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减少作业的数量,只要准时交,认真写,不要求学生做大量题目。例如,在教完《桂林山水》一文后,我把后进生的作业要求“往下蹲一点”,从写一篇游记变成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一处景物写一段通顺的话。
2.综合型作业——关注中等生
在一个班里,中等生往往是“被遗忘的一角”,对这类学生,老师要多加关注,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完成老师指定题目后,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优等生的作业,与优等生来一场PK赛,进而激发他们力争向前,你追我赶的决心。再如同样在教完《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后,对于中等生而言,不能停留在后进生的要求上,还应提高要求,让他们用心观察,按一定的游记顺序把内容写具体、条理要清晰,向优等同学看齐,甚至鼓励他们超越优等生。
3.能力型作业——关照优等生
优等生是老师的“心头肉”,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且目的明确,学习积极且热情高涨,能够主动地学习语文。对这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在完成特定題的情况下,采取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如教完《桂林山水》后,对于优等生来说,除了用心观察,按一定的游记顺序把内容写具体、条理要清晰外,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渗透文章的主题思想,并找到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欣赏,以求达到更高的水平。
四、多元化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多元化体验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围绕教材内容,扩宽学习空间,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多种方式、多种载体、多种类型的作业,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1.联系语文课堂——巩固知识技能
作业既是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巩固,更是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五年级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由于访谈录的阅读方式和写作技巧与普通的记叙文存着较大差异,学生感到既陌生又新鲜,教师要把握这个契机,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访谈录的文章进行阅读,第二天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班上开展小型访谈会。这样,老师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补充课外素材,既丰富了知识又巩固了学习方法。
2.整合其它学科——拓宽学习领域
体验式作业关注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运用深受学生喜欢的方式,如玩、唱、跳、画、演等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语文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完六年级《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后,我在班上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把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展现出来,如果你是一位朗诵高手,请你吟诵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优美词句;如果你是一位诗人,请你为老人或海鸥作一首小诗……学生们面对这样别有新意的作业,兴趣盎然,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纷纷投入到创作当中。
3.衔接生活实际——开拓思维空间
语文作业除了可以巩固旧知,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外,还可以把学习与生活有机融合,如在教完《太阳》这篇课文后,可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条倡议人们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语言不能生搬硬套,例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环境,爱生命”等陈词滥调。这些作业不仅紧扣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感悟中乐于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天德,张明生.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毛媚华.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M].东北:现代中小学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