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S理论视域下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ping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掌握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等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APOS理论能有效指导数学概念的教学.本文基于APOS理论进行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关键词】APOS理论;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深度思考、厘清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凸显教学的生成性.美国数学家Dubinsky等人提出的APOS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操作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图示Schema)从认知心理学视角上揭示了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全过程.运用APOS理论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内涵.本文基于此理论进行了“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分析
  1.1 教材分析
  1.1.1 教學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2.4.1圆的标准方程,探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圆的基本几何要素,并使用坐标表示这些几何要素,进而得到圆上动点的坐标所满足的关系式,建立圆的标准方程.
  1.1.2 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安排在直线和圆锥曲线之间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意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坐标法,为学生以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做准备.
  1.2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对高中的学生来说,入门不难,但这节课需要学生构建几何、代数之间的桥梁,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圆的性质.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定义推导圆的标准方程;熟悉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和求法;准确地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问题情境,重点讲解、变式辨析、归纳小结,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用坐标法、待定系数法和数形结合思想去解决圆的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交流讨论,用代数方法解决一些有关圆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促成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
  1.4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
  难点: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2 教学设计
  2.1 操作(Action)阶段:创设情境,感知圆
  情境1:教师让学生看几张生活中的圆图案:摩天轮、奥运五环等,问学生在初中,圆的定义是怎样的.
  情境2: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
  师引入数学文化“墨子、古希腊欧几里得关于圆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圆的认识过程,感悟数学的文化价值.
  2.2 过程(Process)阶段:探究新知,建构圆的定义
  问题:类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你们知道确定圆需要几个要素吗?这些要素能否推导出圆的方程?
  2.3 对象(Object)阶段:建构对象,通过圆的定义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
  2.3.1 探究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心A的坐标为(a,b),则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是什么?如何推导?
  (1)建系设点.
  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坐标系(强调仅就一般情况推导).设圆上任一点M坐标为(x,y).
  (2)写点集.
  根据定义,圆就是集合P={M||MA|=r}.
  (3)列方程.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x-a)2 (y-b)2=r.
  (4)化简方程.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 (x-a)2 (y-b)2=r2. (1)
  教师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解释点坐标与方程(1)的关系,继而给出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
  问题2:此方程展开后有什么特点?当原点为圆心时,此方程变为什么?
  师小结:圆的位置和大小需要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所以确定了a,b,r三个量且r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关键的教学内容,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个性化及创造性发展而言非常有利。大语文教育指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语文教师学会尊重小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的认知特点,通过实施有效策略,启迪小学生的灵性,耐心指导他们学习知识,并且朝着正确方向去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妥善解决语文课内阅读的整合问题至关重要。
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在教学效益方面要求教学目标紧紧围绕实现三维目标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注重课堂教学,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目标,收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在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时,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拥有提升核心素养,这对初中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入到每个教学内容中,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为了摒弃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让教师将学生当作课堂中的主体,这样才能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
【摘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相关的工作者着重强调了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将生活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能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  【关键词】生活情境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引 言  
【摘要】在我国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之外,还应当注重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和发展新时代助力.而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关乎其核心素养的成效.因此,增强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其读题解题能力、多向思维能力的必然途径,是培养其具备核心素养的首要前提.基于此,
【摘要】數学学科内容是学生从科学理性的角度认识世界的钥匙,生活中处处隐藏着的数学知识不仅能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还能帮助学生透过数学去探寻其他事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实行,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受到了数学教师们广泛的关注,因为这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习惯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就以高中数学为例,对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使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变得
【摘要】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由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有效集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面对小学数学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应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形势下小学数
【摘要】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问题可以形成思维方向,并有充足的动力进行思考.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灌输式的教学无法起到显著效果,尤其在强调综合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更应该让学生具备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地提出质疑.本文针对“问题意识”引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策略作为教学参考,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提高.  【關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引
【摘要】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在初三模拟测试或中考中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问题的综合性强,考查的知识点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涉及方程与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尤其与动点问题、二次函数相结合,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在初三模拟测试或中考中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问题的综合性强,考查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积累数学知识累及拓展思维有重要作用,一个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互动式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拓展思维,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地高效.基于此,本文将对互动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初中数学;课堂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