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观中式英语现状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sea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中式英语,是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和用于习惯的一种英语使用现象。受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在两种语言的翻译和理解上,中式英语仍然阻碍着学习者能力的提升和对不同文化和语言习惯的理解。对此,本文从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出发,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观中式英语现状的措施,为突破英语学习者的翻译和理解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式英语;翻译;理解]
  一、中式英语产生原因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存在差异,在中国人习得英语语言的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文化的负迁移现象.由此,中国人在习得英语的某个阶段会产生一种带有汉语语言文化的烙印的英语。在某些中国人的英语表达中,硬搬汉语句法和词汇的现象时有发生。
  两种语言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点时,学习者的母语就会对目标语产生正迁移,这时学习目标语的这些方面的知识时困难少些;反之,母语便会对目标语产生干扰或负迁移,这时学习便相对困难,容易出错。也就是说,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异是学习的困难所在。但在母语负迁移中,并非所有的迁移都是因为汉、英语言之间明显的差异引起的,两种语言相似但有不完全相同的微小成分也是引起干扰的因素。
  二、改观中式英语现状的措施
  1.激发学习者用英语思维思考的习惯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要学习英语,并且掌握好它,就应该利用好思维。只是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写作中,许多英语学习者并不是用英语思维,有的还一味地以汉语为先,然后才翻译成英语,其结果就是“不汉不英”,无法达到像地道英语一样清楚明了地表达意思。
  如“过来看看我们家的花瓶吧。”按中文思维翻译成“Come to see our home’s vase.”的情况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但是外国人惟有含笑地回答一句:OK. Thank you! 英语中一个与中文思维不同的情况是,汉语中表示目的的两个动作,在英语表达中用and连接,而不是用to表示前后的目的关系。并且,出现在口头交流时,根据语境,可以理解对方的意思,则不需要特别强调“我们家的”这一定语的翻译,“Come and see the vase.”业已能让听话者理解信息。这一例子可以说明我们在汉译英时,惯用“对译”这一方法,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将汉语习惯强行参与英语表达,酿成中式英语的不恰当现象。
  2.多角度多方面了解、理解文化现象的内在寓意
  惟有真正理解文化内在的意思才能较准确地作出表达,而不至于产生误会甚至不合情理的情况,如一些著名故事的背景,社會风俗习惯节日的来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吸收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将接触面拓宽到除日常交际外的各个领域,如涉猎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甚至宗教等方面。这不仅使得交际有效,还能一定程度的提高英语学习者在电影欣赏或其他场合的认识。
  而比较贴近生活的是日常交流的“话中有话”。如《新概念英语》Lesson 49“At the butcher’s”这课,肉店老板的话“Do you want beef or lamb?”用的是选择疑问句,这体现的是生意人的生意经,让顾客没有拒绝的机会,只有选择其一,确实肉店老板最后达到了目的,因为Mrs. Bird选择了beef.随后,老板还不愿罢手,继续推销道:“This lamb’s very good.”这么好的羔羊肉可不能错过吧。Mrs. Bird委婉地回拒了,还是拿了她丈夫当挡箭牌:“I like lamb,but my husband doesn’t.”这样既不伤害到老板的“美意”,也不至于因为不想买而尴尬。
  3.引导学习者从语言层面上注重积累,并学以致用
  词汇的积累。学习英语单词时,除弄懂其意思外,还应掌握具体的用法和使用场合。此外,汉语与英语都有各自的文化内涵,无法进行机械的对等和匹配。如汉语中“他吃过饭了。” He has eaten meal.这个翻译显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英语的习惯用法是have lunch or have dinner/ supper.单词和固定搭配的积累对消除中式英语表达是起着重要作用。
  语法的积累。许多学生都不愿意正视语法错误。其实,语法知识不扎实或练习不够,少运用,错误自然无可避免。有这样一个翻译:I am go to home tonight.(我今晚会回家。)一般现在时在英语学习中占的时间比例是比较大的,而且是最先接触到的较为普遍使用的时态,一提到“我”,学生就会反应出‘I am’,回家则说成go to home,与go to school形式一样,造成一个简单句出现两个动词,而实际上这句得用一般将来时,回家是固定短语go home。恰当的译法是:I will go home tonight.因此,扎实语法对口语表达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三、总结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东西方的交流方式趋于多样化,时空的限制被突破,这为当前的英语学习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中式英语的现状可以通过学习者思维的转变、文化的深度剖析和从语言层面进行积累等方式得以改观。对此,学习者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中,制约其英语思维习惯养成的因素和对学习者深度挖掘西方文化的因素要进行深度的剖析,并通过新的英语学习方式,转变自己的思维,使其英语学习不再受中式英语的束缚,突破其英语能力发展的瓶颈,获得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育与研究,1993(4).
  [2]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试论“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1999(1).
  [3]陈三东.中式英语特点浅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1).
  作者简介
  王月(1996—),女,汉,辽宁省大石桥市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适的管理能将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理念,被广大人民群众尊崇,而目前国家日益看重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培养,只有好的品质品格,才能不枉家长与教师的教导,而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初中德育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将工作开展精细划分,近年来获得了不少成果,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经历,对精细化管理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时效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助力我国的德育教师更好完成教学工作。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字里行间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通过对文字的分析,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是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果,也是新
[摘 要:美术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健全发展,走上社会道路成为有用之才,加强对学生美术教育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走进生活]  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错误地认为美术学习靠的是天赋,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欠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关系。当前部分的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着老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开展方式,有的放矢的升华教学的内容,推动教学质量的延伸与发展。具体于小学语文的阅读素养教学,传统的教学往往重视的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忽略掉了阅读综合能力因人而异的形成过程,所以本文就具体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开展的方向和核心理念来分析如何通过合作学习的策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阅读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
摘 要:视觉思维理论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具有辅助作用。高中数学中有很多数形结合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视觉思维能力,这是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素养。本文主要对视觉思维理论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做一些研究。  关键词:视觉思维理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视觉思维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把原本分离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视觉有效地衔接起来,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顿服法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为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管理提供新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实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国家顺应趋势推广素质教育,对中学各科教学都要进行改革。地理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当然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做到改革与完善。教学的改革,是为了改变以课本为中心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增强学以致用的基本实践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今世界不断发展,环境、人口、资源等环境问题越来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现代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现今学前儿童的教育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学前儿童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结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中美术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将简要围绕学前儿童的美术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的难度其实还是很高的。因为应用题它本身的趣味性不高,而且解题思路有一定的模式,所以可以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这样下去,不仅仅会让学生对应用题的解决产生恐惧的心理,还会使他们不喜欢对数学的学习,这样就会大大的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  先做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有着很大的难度,也是现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