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概率统计的教学研究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探索客观世界中随机现象的学科,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已渗透到管理科学、经济学、金融学、工程技术、工农业生产和军事技术等各研究领域.
  学习必要的概率统计知识是生活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概率统计知识的教学是目前世界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教学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两大类现象:一类是确定性现象,其特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出现某种结果.另一类是更为普遍的随机现象,其特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哪种结果无法事先确定.随机现象的发生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多次重复实验下其结果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偶然中寓有必然”.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基本上属于确定性现象的范畴.因此,中学生对处理确定性现象的方法较为熟悉,但对处理随机现象的方法却较为陌生,以至于常用处理确定性现象的方法去对待随机现象问题.
  1.教学目的
  通过概率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逐步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产生终身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的强烈欲望.通过概率知识的学习,主要应使学生学会在处理问题时审视概率的大小,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进行判断和决策.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中学概率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学会在处理问题时运用概率的思想进行思考,就是要考虑随机现象中出现某种有关结果的概率有多大,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有关决策.
  2.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活动来体验概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能够形成随机观念,并以此来理解现实世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经常”、“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的例子中体会这些概率,从而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和判断.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事件发生概率的感受和探索,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丰富对概率背景的认识,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从而体会概率的思想方法.
  (2)淡化概念,理性学习
  教材中涉及到与概率有关的概念并不多.众所周知,这些概念的严格表述要用到超出中学生知识范围的测度等知识.因此,教材中不可能给出这些概念严格定义,只能对这些概念作简单描述.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只能通过大量例子来说明.
  (3)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变得更为方便、快捷.我们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数据,利用计算机处理繁杂的概率计算和进行概率实验,从而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解概率的思想方法和从事实际问题的解决上,避免将这些内容变成单纯的数字计算.另外,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产生的模拟结果,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事件发生概率的意义,较为准确地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
  3.应注意的几点
  (1)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随机现象从表面看无规律可循,出现哪一个结果事先无法预料,但当我们大量重复实验时,实验的每一个结果都会呈现其频率的稳定性.学生应在具体的实验活动中,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体会,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避免概率直观
  学生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以及错觉的产生,往往是零散的观察所造成的.要逐步消除这些错觉,一方面需要反复观察不确定现象,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实验结果和理论概率进行比较,这将促进他们矫正自己的错误经验,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三、小结
  
  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对事件可能性的刻画,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通过概率统计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它的内容与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直觉,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究任务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数据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其他文献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感受.  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确,媒体的选用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提高了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能力.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的问题,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食品贮运保鲜的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现场教学、社会调查、CDIO教学、专题报告等实践教学方法在专业选修课中的应用,以期为高校专业选修课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专业选修课;食品贮运保鲜;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
鉴于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推理的逻辑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全面地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而反复的思考、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探讨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进行反思性数学学习。    一、反思的概念    “反思”一词,意指不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为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氛围,设置情境  一堂好课,教者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导语,要投学生所“好”,营造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引导及推动一个人去探索,去钻研;有了兴趣,就会将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解题成功的乐趣.一般来说,学得容易,学得好,成绩好,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
教会学生自学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头等大事,对于高中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备了自学能力学生就会“自学、自补、自强”,不仅学会知识,更能会学知识,为高中阶段的数学顺利学习提供了保障,还能有效防止在成绩一旦下滑时失去信心,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的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一、分组协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两个特征:具有更高
化学实验是一种最生动的实践教学方法.化学家庭小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补充,使学生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旁观者”变为亲自实践的“当局者”,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能力、处理实验数据能力、以及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等化学实验基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巩固补充课堂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化学家庭小实验在普通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分布    人民教育出
摘要 对2018年大连市旅顺口区气候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旅顺口区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日照时数偏少。全区平均气温11.6 ℃,较常年高0.6 ℃,夏季气温偏高显著。全区降水量700.5 mm,较常年(561.6 mm)多138.9 mm;其中春季降水基本持平,夏季降水偏多,秋季降水偏少,6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阶段性干旱。全区日照时数2 460.1 h,较常年偏少。年内主要天气气候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成员之一。在菌根根际,各种菌群不断产生相互作用,AMF在其中的作用是抑制病原菌、促进有益菌的生长。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是关于应用菌根真菌诱导植物的抗病性。本文总结了AMF提高玉米抗逆性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难题以及今后的展望,旨在为探讨提高玉米的抗逆性策略与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玉米;抗逆性;增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S513
摘要 田禾1号是由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从播种育秧、栽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田禾1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017-01
摘要 小绿叶蝉是元阳县夏秋季为害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桑树的产叶量和夏秋蚕的产茧量。为了更好地防治小绿叶蝉,调查了元阳县逢春岭乡4个村委会小绿叶蝉的发生时间、叶位分布、桑园周围不同植被小绿叶蝉的密度、桑园危害状况、对产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周围森林覆盖面积大、周围水冬瓜树多、海拔高度在1 300 m以下、位于山的当阳面、昼夜温差小、通风差的地方小绿叶蝉数量多,对桑园的危害重;反之,小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