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实验在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实践意义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uanzh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一种最生动的实践教学方法.化学家庭小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补充,使学生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旁观者”变为亲自实践的“当局者”,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能力、处理实验数据能力、以及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等化学实验基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巩固补充课堂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化学家庭小实验在普通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分布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三册(2007年1月第2版)共选编家庭小实验17个,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如下.
  第一册选编5个,分别为:收集、制作不同材料的实物标本;用研细的碳酸钠晶体和硝酸铵晶体制作“冰袋”;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混合制发酵粉;白纸显字;测定雨水pH值.
  第二册选编8个,分别为:利用泡沫塑料、萝卜、竹签等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改变花的颜色;制“水果电池”;自制烷烃的分子模型;催熟水果;巧除水垢;自制甜酒酿;区分羊毛织物和化纤织物.
  第三册选编4个,分别为:利用易得材料制作晶体模型;利用易得物品自行设计实验,证明悬浊液或乳浊液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胶体能通过滤纸;自制豆腐;变色溶液.
  
  二、普通高中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意义
  
  由教材中选编的家庭小实验可知,其题材选择注重与科学、社会、生活的联系,主张“活动中心论”,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发展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着重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和创新精神.
  1.实验素材丰富多彩,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教材中所涉及的家庭小实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理论研究型.如测定雨水pH值、验证悬浊液或乳浊液及胶体能否通过滤纸等;
  (2)生活应用型.如制冰袋、制豆腐、巧除水垢、鉴别羊毛织物等;
  (3)趣味制作型.如制“水果电池”等.这些实验既让学生在增强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巩固掌握了科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究化学与自然、技术、社会的联系.
  2.实验操作简单安全,利于增强成功体验
  化学家庭小实验器材来源广泛,牙签、黏土、饮料瓶等都可使用,药品也易获得,如醋、葡萄糖、酒曲、萝卜等都是常见生活用品.家庭小实验也均为安全实验,成功易行.有趣、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利于逐步将学生培养成“学会学习”的人.
  3.扭转学术倾向,利于发展“大众化学”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进一步学习农、林、医、生化、环境、材料等科学的前提.从这个观点出发,高中化学必须打下牢固的学科知识基础,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强调化学实验的学术性.
  科学的发展已使化学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化学应当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知识.
  因此,对更多的人而言,学习化学的目的,不一定在于进一步研究它,而在于应用它来理解、处理个体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这种认识角度出发,家庭小实验是实现中学化学从“化学家的化学”转变为“大众的化学”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将化学教育从侧重于培养未来化学专家的学术化倾向,扭转为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未来社会公民.
  
  三、普通高中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普通高中只重视化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堂实验,而忽视家庭小实验.
  更令人尴尬的是,绝大多数寄宿制高中的学生受条件限制,几乎没有做过家庭小实验,化学教材中选编的“家庭小实验”成了一种无足轻重的“摆设”.
  显然,这与教材编者的意图相违背,也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方向相违背.因此,笔者建议:
  1.建立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
  学校应制订化学家庭小实验教学考核细则,以制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2.建立优秀成果奖励机制
  学校要组织开展家庭小实验优秀成果汇报活动,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组织交流评比,对优秀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形成激励导向.
  3.适当补充家庭趣味实验
  教师应该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善于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素材”,采撷生活化学实例,作为家庭小实验的补充内容.
  例如,在学习卤素后,可布置家庭小实验“指纹检验”;学习盐类水解后,可布置用NaHCO3和A12(SO4)3溶液,自制简易灭火器;等等.引导学生创造动机,激发学生创新行为.
  4.开辟第二课堂“实验角”
  寄宿制高中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收集生活用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建立教室“实验角”,作为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替代场所.
其他文献
绿色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体现在五个“R”上,即拒用(Reject)危害品、减量(Reduce)使用、循环(Recycle)使用、重新(Reuse)使用、可再生(Re-generate).化学实验是与绿色化学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最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部分.因此在实验教学
摘要 为探究3% 14-羟芸·烯效唑悬浮剂、30%多效唑·矮壮素悬浮剂、30%多效唑·甲哌鎓悬浮剂3种新型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的化学调控增产效应,于花生始花期、盛花期和荚果期分3次喷施3种不同剂量的上述药剂,研究其对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调节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可显著抑制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生长,即抑制花生植株旺长,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单株分枝数和叶面积系数,提高
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较强的资源性.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很强,那么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也就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而尝试、探究会生成较多的差错.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一、错误形成的主
前不久,有幸去绍兴听优质课,一天的听课活动,让我领略到数学教师的风采,可谓群英荟萃,课堂教学艺术各有千秋,观摩之后,本人有几点很深的感触,这次优质课上课的内容是“中位数和众数”,也不知是八年级的学生害羞不想说,还是有些教师讲得不精彩,有几堂优质课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而张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比较好,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之一,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2008年中考是西安市首次推行网上评卷制度,我们有幸成为首批网上化学试题评卷的评卷员。  面对高考评卷方式的改革及成效,加之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因此,实施-网上评卷已成为中考评卷的最佳选择和新的发展方向。现将本次评卷的心得体会列举如下,为在线教师授课和今后的网上评卷工作提供参考。    一、网上评卷的特点    1、网上评卷,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依托,以实现评卷公平公正性为最终目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感受.  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确,媒体的选用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提高了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能力.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的问题,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食品贮运保鲜的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现场教学、社会调查、CDIO教学、专题报告等实践教学方法在专业选修课中的应用,以期为高校专业选修课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专业选修课;食品贮运保鲜;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
鉴于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推理的逻辑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全面地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而反复的思考、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探讨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进行反思性数学学习。    一、反思的概念    “反思”一词,意指不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为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氛围,设置情境  一堂好课,教者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导语,要投学生所“好”,营造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引导及推动一个人去探索,去钻研;有了兴趣,就会将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解题成功的乐趣.一般来说,学得容易,学得好,成绩好,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
教会学生自学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头等大事,对于高中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备了自学能力学生就会“自学、自补、自强”,不仅学会知识,更能会学知识,为高中阶段的数学顺利学习提供了保障,还能有效防止在成绩一旦下滑时失去信心,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的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一、分组协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两个特征:具有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