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而“问题”来源于学生内心,是学生自己针对学习内容而生发出来的。学生要面对的是“我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内容”。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以此要求自己。但在参加国培计划的专家讲座中却让我发现,只授学生“鱼”不对,补授学生“渔”不足,还应该授学生“欲”。只有“欲”才是源頭之水,才能实现教为不教的最高境界。“兴趣才是学习的源泉”,我们在教学中也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是却没有放到如此的高度来重视。
这些说法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也觉得有道理。但是,我在尝试把课堂放给学生之初,有着许多的“不放心”:当学生的展讲不能达到我的期望时,特别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总恨不得马上抢过学生的话题痛快地科学完整地阐述一番;当学生问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总想告诉他们“关键问题是这些”;当感觉学生质疑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时,总想打断他们说“有意见的请保留或少谈些无关的问题”……但当我看到那略带结巴的学生在展讲时眼里的兴奋,当我听到那啰里啰唆的质疑中思考的智慧,当我发现学生生成的问题中创造性的思维……于是,我开始欣喜于这样的课堂,由克制到享受,享受课堂上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我忽然明白,原来,“授人以欲”比“授人以渔”更重要,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也会更有成就感。
于是,我明白了“教为不教”的真正意义。我真正看清,这是一场课堂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我们还原了课堂本来的面目;在这场革命中,我们呈现了学习真实的模样。
且听,讲台上那自信的声音:“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这堂课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听见了吗?那是领袖的声音;且看,展示的讲台上,“智慧棒”在学生的手中引导同学畅游知识的海洋,那是大学者的展示;再瞧,讲台下,质疑声此起彼伏,讨论激烈异常,这是学习者的天堂……
课堂从此变了,新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看到课堂上再没有了旁观者,学生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或热烈争论,或质疑问难,或小组合作探究,或大胆展示……
看到这一切,还有什么理由让我在传统教学的满足感中故步自封呢?也许过去我的学生是进步的,但不一定是幸福的。这一次课改已经掀起一场学习革命的风暴,教师只有顺应而为才能走出“教书匠”的命运,不但应“授人以渔”,更应“授人以欲”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取得更高的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 陕西省柞水中学)
这些说法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也觉得有道理。但是,我在尝试把课堂放给学生之初,有着许多的“不放心”:当学生的展讲不能达到我的期望时,特别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总恨不得马上抢过学生的话题痛快地科学完整地阐述一番;当学生问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总想告诉他们“关键问题是这些”;当感觉学生质疑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时,总想打断他们说“有意见的请保留或少谈些无关的问题”……但当我看到那略带结巴的学生在展讲时眼里的兴奋,当我听到那啰里啰唆的质疑中思考的智慧,当我发现学生生成的问题中创造性的思维……于是,我开始欣喜于这样的课堂,由克制到享受,享受课堂上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我忽然明白,原来,“授人以欲”比“授人以渔”更重要,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也会更有成就感。
于是,我明白了“教为不教”的真正意义。我真正看清,这是一场课堂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我们还原了课堂本来的面目;在这场革命中,我们呈现了学习真实的模样。
且听,讲台上那自信的声音:“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这堂课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听见了吗?那是领袖的声音;且看,展示的讲台上,“智慧棒”在学生的手中引导同学畅游知识的海洋,那是大学者的展示;再瞧,讲台下,质疑声此起彼伏,讨论激烈异常,这是学习者的天堂……
课堂从此变了,新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看到课堂上再没有了旁观者,学生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或热烈争论,或质疑问难,或小组合作探究,或大胆展示……
看到这一切,还有什么理由让我在传统教学的满足感中故步自封呢?也许过去我的学生是进步的,但不一定是幸福的。这一次课改已经掀起一场学习革命的风暴,教师只有顺应而为才能走出“教书匠”的命运,不但应“授人以渔”,更应“授人以欲”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取得更高的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 陕西省柞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