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与骑兵: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6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天白云下,青青山冈上,传来一阵歌声,空灵的声音随风飘散,骑兵被这干净而又充满穿透力的声音深深吸引,唱歌的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安静。对音乐的热爱,激撞着两颗年轻人的心,一棵大槐树见证了两个年轻人因音乐而结缘的传奇爱情。
  2004年夏天,骑兵完成学业,来到北京发展,与几家酒吧签了演出协议,一切妥当之后,骑兵给安静去了邀请电话:“来吧,我们合作,这里有你的舞台!”
  接到骑兵的邀请,安静兴奋不已,然而,她的满腔热情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父母因此都要和她断绝关系。倔强的安静执意要走,用身上仅有的200元钱买了张火车票,驶向了骑兵所在的城市,也驶向了梦想的地方……
  几天后,骑兵在火车站接到了安静,骑兵表情有些凝重:“你想好了吗,在外漂泊是很辛苦的,甚至连温饱都可能出现问题,你现在回去还来得及。”
  安静说:“我为梦想而来。”面对这个和自己同样“一根筋”的女孩,骑兵心里充满了感激。他们开始搭档,在各个音乐酒吧之间穿梭演出。
  2007年夏的一天,俩人出去联系演出。回来的路上,忽然下起了大雨,一时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安静感觉身上有点冷,不由得抱紧了双肩。骑兵赶紧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她身上,随即一只手揽住她,将她拥进怀里。
  那一刻,安静的心怦然一动:眼前这个男人虽然没有甜言蜜语,甚至都不曾对她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他用行动证明了爱情的存在。
  安静依偎着骑兵,说:“这场雨让我真真切切有了恋爱的感觉,我们写首歌纪念这场雨吧。”
  回到住处,安静写词,骑兵谱曲,一首充满浪漫情怀的新歌《场景·雨》出炉了:“午后天空我画一朵乌云/让它洒落雨点打在我们身上/这样我才有机会张开肩膀/让我们像情人一样走在街上/大雨不要停/继续这样浪漫场景……”这是他们合作的第一首原创歌曲,俩人情不自禁地拥在一起。
  2008年2月,他们揣着一千元钱来到大连某演艺场。在排练时,俩人同时得了重感冒,连着打了六天点滴。钱花光了,病却没治好。无奈,他们只好推掉演出。
  除夕夜,出租屋里没有暖气,出奇地冷。年夜饭,只有一碗冷米饭就一块豆腐乳。想到自己堂堂七尺男儿,竟不能给女友一顿像样的年夜饭,骑兵潸然泪下。安静却笑着宽慰他:“这个年过得多有情调啊,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他们连回北京的火车票钱都没有了,最后,安静将一枚姐姐送给她的金戒指低价卖了才解围,骑兵一阵心痛,暗下决心,对安静说:“将来,我一定会给你买一枚戒指,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安静轻声说。
  2010年春的一天,骑兵决定根据安静的声线,为她量身定做歌曲。安静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但就是太突出自己了。骑兵笑了:“你的嗓音清澈干净,像雨后的天空,只有你才能演绎好我们的原创。”
  安静被说服了,他们停掉了酒吧的夜场,推掉了商演,一门心思搞创作。为赚取生活费,安静批发了一批小首饰,拿到自由市场叫卖。
  骑兵和安静心里都清楚,他们的创作方式和表演风格是从前没有的,他们决定从头开始。安静以前演出打的是电鼓,与独立民谣风格不符。骑兵决定亲自动手为安静做一只木鼓。他找来木头和五合板,自己画图,制作了一只木鼓。安静击打了几次,骑兵发现她窝着身子,气息上不来,便将鼓拆了,重新做成立式木鼓。随后,安静给他们的组合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安与骑兵。
  他们在创作上“接地气”——根据安静大姐夫和大姐的爱情故事写了一首歌。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歌曲《三年三天》出炉了:“等了三年又三天,等到太阳落西山……哥哥你是否还挂念,妹在山里面/如果你还不出现,我心到不变/可周家儿郎做知县,俺爹起贪念……”
  2011年9月,俩人首次以“安与骑兵”的名字参加北京房山“长阳音乐节”。当安静以一个独特高亢的撕裂音演唱到“可周家儿郎做知县,俺爹起贪念”时,观众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很快,安与骑兵的演出视频被人传到了网上,点击率一路飙升,受到人们热捧。
  2011年底,安与骑兵在北京大兴区按揭了一套房子,两个流浪的人终于有了一个归宿。2012年初,安与骑兵也得到了安静家人的认可,七八年的时光,终于有了回报,安静高兴地哭了……
  2012年元旦,骑兵瞒着安静独自去了商场,悄悄买来一枚戒指。在中央电视台《非常6 1》节目录制现场,演出结束后,骑兵亲手将那枚戒指戴在了她的手指上,当着众多的人向安静求婚,安静的眼里蓄满了幸福的泪水:“我愿意。”直到这时,骑兵终于大声喊道:“我爱你!”
  安与骑兵,两个人既是拍档,又是恋人。在北漂的日子里,他们的爱情和音乐梦想一起沉浮、辗转、坚持,最终唱得响亮。
  现在,安与骑兵又赢得了“星光大道2012年度总冠军”,也给颠沛流离的爱情一个美好的归宿。
  编辑 袁恒雷
其他文献
弘一大师曾给人写了一幅字,上书“与贤为友”四个大字,表达了弘一交友的心声和主张。这是交友的真知灼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的确得与贤为友。  有位老干部的回忆录中记载了一件事:年轻时的他是单位的负责人,单位里做桌椅板凳,他去检查,发现地上有许多废掉的木板。他觉得这些木板丢了怪可惜,就让匠人钉了个简易书架,搬到自己家中。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有个年轻的干部站起来批评他,说他中饱私囊,用公家的木板给自己钉书
似乎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就在某一刻,被什么东西所触动,心里忽然漾满了柔软的感动;或者只是匆匆掠过的某缕思绪,便将心儿带到一种美妙的境界中去。那种刹那间的神飞,如轻风无痕忽临静水,涟漪如花;更像蝴蝶飞来栖于指尖,又倏忽飞逝,只留一点余韵,随蝶翅上的长风消散。  而我们写字的人,有时会称这种转瞬即逝的细微感触为灵感,我们也一直渴望甚至积极去寻找这种心灵的震颤。可是这东西就如那只无迹而来的蝴蝶,你
肖洋执导的青春电影《少年班》正式上映,剧中,由90后女演员夏天饰演的校花江依琳,凭借优雅的气质、优异的成绩,加上舞蹈、游泳、篮球样样精通,成为少年班所有青少年的梦中“女神”。  然而在剧中,江依琳惨遭孙红雷饰演的“周知庸”老师的泼水。原来正是江依琳的出现,打乱了周知庸的教学计划,让少年班陷入一片混乱,周知庸愤而向江依琳泼水。拍这个镜头时,正值深秋,夏天当时穿着轻薄的衣服,道具组按要求准备了一杯冷水
1978年,张曼菱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入学之初,“美学”在全国还未恢复,学校没这门课,她就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美学书,拿到未名湖畔去看。那是一天早晨,雾气中,一位老者走过来:“你在读什么?”她露了一下封面,说:“朱光潛的书。”老人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他的书没什么,都是从外国搬来的。你要看就看原著,不要浪费时间。”张曼菱心想,你是什么人?便不屑一答,拿着书走开了。  不料那边走过来两位学生,恭敬地对
钱穆年轻时,有一天,路过山西的一座古庙,看到一位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的一棵枯死的古柏。  于是,钱穆好奇地问:“这古柏虽死,姿势还强健,为什么要挖掉呢?”  老道士说:“要补种别的树!”  钱穆追问:“补种一棵什么树?”  老道士答道:“夹竹桃。”  这下,更讓钱穆奇怪了,就问:“为什么不种松柏,而是种夹竹桃呢?”  老道士淡然一笑说:“松柏长大,我是看不到了,而夹竹桃明年就能开花,我还能看得到。”
小到个人利益,大到社会问题,每个人眼里会有不一样的“中国”。但是如果你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当你为眼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而感到不适时 ,你会知道在我们漫长的过去,还存在着一些更为动人的岁月。莫言就用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做了一个生动的说明——  三天前,我参加了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做了10分钟的发言。言犹未尽,今天接着讲。  从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说起。  前几年我回山东高密去为我的父亲做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每累了,便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喝妈妈熬的红薯粥,再加上一碟妈妈腌制的小咸菜,极清香。  小咸菜是妈妈早就腌制好的,若做得急,入不了味,不好吃。  热乎乎地喝完,心,似乎也在氤氲里沉寂下来,仿佛尘埃落定,清净、淡雅,幽兰一般。  早早出门,骑着自行车去上班。阳光缓缓地落在身上,有一点点的暖,微凉的风从身边掠过,说不出的清爽。  上学的孩子,骑着单车,从身边飞一样地掠过,宽大的校
迷蒙的雨雾笼罩着这座南方小镇,来往的人流匆忙而迅疾,只留下一道道幻影。我被她抱在怀里,雨水已经浸湿了我的毛。但我感到温暖,我闻到蔷薇淡淡的清香。我在她怀里缩成一团,出神地望着这个纷繁世界,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混杂在一起盲目地向前走?  我有了一个家,在这安静的春天。  关于她,白皙的肌肤,不惊艳,但气质迷人,像天使,比母亲更体贴。我喜欢这样的她。我们住在一个简洁的小屋里,蓝色的墙纸,有着轻微腐朽气息的
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送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都只能眼巴巴地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地回家。  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她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再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
去怀柔钓鱼恐怕已成了京城的时尚,当然,是有闲阶层的时尚。更确切地说,是有钱有闲阶层的时尚,因为有钱才有闲嘛。星期天呼朋友,老半天后电话铃响,传来一个遥远的声音:“我在怀柔钓鱼呢。”语气透露出骄傲,仿佛同时在给水里的一条鱼打电话。连续几个周末,也有人约我,张罗着去钓鱼。我是个穷诗人,即使有闲暇也没有闲情,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还是蹲家里老实写作吧,结一些文字的蛛网,因而都婉言谢绝了。  今天,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