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你在钓鱼,鱼也在钓你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o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怀柔钓鱼恐怕已成了京城的时尚,当然,是有闲阶层的时尚。更确切地说,是有钱有闲阶层的时尚,因为有钱才有闲嘛。星期天呼朋友,老半天后电话铃响,传来一个遥远的声音:“我在怀柔钓鱼呢。”语气透露出骄傲,仿佛同时在给水里的一条鱼打电话。连续几个周末,也有人约我,张罗着去钓鱼。我是个穷诗人,即使有闲暇也没有闲情,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还是蹲家里老实写作吧,结一些文字的蛛网,因而都婉言谢绝了。
  今天,酒友阿坚把那辆韩国车直开到我楼下,客座上还载着我大学的师弟邱华栋,不断地摁喇叭,兵临城下,又要“绑架”我去怀柔,去就去吧,不就是钓鱼嘛。
  从北京到怀柔,好像也是李自成进城的路线,只不过是逆行。我们在某个十字路口,迎面看见这位横刀跃马的草头王的纪念塑像。我们与李自成的战马擦肩而过,去怀柔钓鱼,而他正左顾右盼,查找路标,为唾手可得的江山望穿秋水。战争与和平擦肩而过,鱼和水擦肩而过,就像当年,李闯王与江山美人擦肩而过——江山太沉,把他的万丈长缨挣断了。多少个朝代啊,鱼在水里,箭在弦上,射雕英雄却没有了。命运太狡猾,折腾得英雄们纷纷落马。姜太公钓鱼,英雄们逐鹿中原、垂钓江山——命运却在垂钓英雄,胜则为王败则寇。命运才是真正的渔夫,垂帘听政。
  这一段胡思乱想是今天钓鱼活动的画外音。怀柔到了,鱼塘像棋盘,水边全是观众,人手一竿,观钓不语。鱼塘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我们买了门票,钻进网里,一人租了一根带滑轮的海竿,三个人在一棵老柳树的绿荫里并排坐下来。我是新手,新手才激动。我模仿别人的动作,把鱼线抡圆了甩出去,确有一种“会弯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阿坚来的次数不少,但据说每次都是空手而返,因为他是个急性子。他来怀柔,是练耐心的。华栋则是碰运气,我是图新鲜,各人有各人的瘾。三人成行,因为都曾写诗。阿坚后来下海做生意了,牛刀小试,身手不凡。华栋则改当小说家了,我还是继续干老本行。在生活中,各人走各人的路,各人要面对各自的鱼,各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今天可谓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会合到一起。
  再看看周围,活脱脱一卷众生相。有的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仿佛聆听尊师授课;有的老谋深算,暗藏杀机,故作超脱状,潜意识里肯定恨不得把功名利禄一网打尽;有的愁眉百结,分明是找个熟人少的地方想心事,抑或借垂钓来排遣积郁;有的心焦如焚,抓耳挠腮;有的以不变应万变;更有的忙于与怀中美女窃窃私语,醉翁之意不在酒。鱼都是一样的鱼,渔夫却是不同的渔夫,不同的心情。芸芸丛生,究竟有谁是为了钓鱼而钓鱼的,正如为生活而生活?有谁能抛除杂念、弃绝尘缘,钓鱼而忘我的?有谁不是带着欲望钓鱼的?有谁来水边仅仅是照镜子的,影子是一条潜在的鱼?有谁能类似于庄子,梦见水中的鱼亦为水中鱼梦见的?
  再看看他们脚边的水塘,一律是空空的。再看看世界……孟子的只言片语从我脑海一闪而过:“鱼我所欲也。”如果让我翻译成白话,在水边朗诵,那可能是:“鱼啊,我是多么爱你!”我毕竟是个含蓄的诗人。但欲望与爱是有区别的,我恐怕一生都难以赤裸裸地表达人类的欲望,怕水中的鱼听见?虽然这是物欲横流、赞美诗早已落伍的时代。
  在怀柔一个下午,我没钓到一条鱼;在怀柔一个下午,我都在怀念着诗人海子的《妻子和鱼》:“我怀抱妻子,就像水儿抱鱼。而鱼是哑女人,睡在河水下面,常常在做梦中,独自一人死去。水将合拢,爱我的妻子,小雨后失踪。没有人明白她水上是妻子水下是鱼,抑或水上是鱼水下是妻子……”这是我读过的人类与鱼有关的最美的一首诗。海子续了庄子的梦。你不这样认为吗?这一分钟的感动是我在怀柔唯一的收获。
  在怀柔钓鱼的居然大都是忙人。或许,这星球上已找不到真正的闲人了,审美意义上的闲人。各人腰挎的手机,一个追一个地响,只有一位瘦子抛下竿不管,风风火火地回,一脸的关切:“货到了吗?”有的盛气凌人:“咱的账怎么结呀?”或“对你的价我要腰折一下。”水里鱼听见准要误会,准要被吓回去了。还有位带女人与狗同来的,竟然和话筒那头客户对骂开来,达二十分钟之久,一气之下差点将手机扔进水里。钓池顿时成了生意场,或许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钓鱼池,兵不厌詐,大鱼吃小鱼。不知鱼在水中是否能听见岸上的人声,但那个下午仿佛鱼也讲究气节、不食周粟,纵然鱼饵用的都是最昂贵的精饲料。
  整个下午,几十个人,就像围坐在一座根本没有鱼的池塘旁边,摆开架势,夸张地钓啊钓却一无所获。纵然岸上大都是商人身份,商人是狡猾的,但鱼似乎也擅长斗智,就是不上当。这个下午的骗局形同虚设。这真是个荒诞派戏剧的下午。老人与海没演成,全改为等待戈多了。好在大伙不分胜负,似乎并不失望。有人拎着空水桶开车回城里了,另一部分人则看看日落西山,拥进邻近的饭馆安享晚宴,向老板点几条鱼下酒,咬牙切齿的样子,挺解恨。
  所以说在怀柔钓鱼,似乎仅仅是一种仪式。你在钓鱼,鱼也在钓你;你有耐心,鱼比你还有耐心;你对鱼撒谎,鱼也不对你讲真话。好在来怀柔的人是不屑与鱼计较,他们回城里还有名利可钓,因而他们会觉得这是在施舍,哪怕他们在城里,已不习惯于让任何人占便宜了。
  我在岸上想鱼。从怀柔回来后,我想着那些似乎远在另一个世界钓鱼。鱼是否也在分析人的心理,知己知彼,是否也在想人类的问题呢?
  (图/刘刚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范仲淹在一个小县城任地方官,在8月的鄉试中,担当选拔人才的重任。有两个人分数相差毫厘,但论文采,他更倾向于分数略低的黄达。  范仲淹了解了两个人的身世,黄达家庭显赫,是当地大户;而另外一名考生归农,家庭贫困,父亲早逝,是母亲辛苦将他拉扯大的。在老百姓看来,归农分数最高,中举是迟早的事。但令人意外的是,黄达中举,归农位居第二。  原来,范仲淹找来两个人,跟他们聊起各自的学习情况。出身富贵人家的黄达,
弘一大师曾给人写了一幅字,上书“与贤为友”四个大字,表达了弘一交友的心声和主张。这是交友的真知灼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的确得与贤为友。  有位老干部的回忆录中记载了一件事:年轻时的他是单位的负责人,单位里做桌椅板凳,他去检查,发现地上有许多废掉的木板。他觉得这些木板丢了怪可惜,就让匠人钉了个简易书架,搬到自己家中。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有个年轻的干部站起来批评他,说他中饱私囊,用公家的木板给自己钉书
似乎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就在某一刻,被什么东西所触动,心里忽然漾满了柔软的感动;或者只是匆匆掠过的某缕思绪,便将心儿带到一种美妙的境界中去。那种刹那间的神飞,如轻风无痕忽临静水,涟漪如花;更像蝴蝶飞来栖于指尖,又倏忽飞逝,只留一点余韵,随蝶翅上的长风消散。  而我们写字的人,有时会称这种转瞬即逝的细微感触为灵感,我们也一直渴望甚至积极去寻找这种心灵的震颤。可是这东西就如那只无迹而来的蝴蝶,你
肖洋执导的青春电影《少年班》正式上映,剧中,由90后女演员夏天饰演的校花江依琳,凭借优雅的气质、优异的成绩,加上舞蹈、游泳、篮球样样精通,成为少年班所有青少年的梦中“女神”。  然而在剧中,江依琳惨遭孙红雷饰演的“周知庸”老师的泼水。原来正是江依琳的出现,打乱了周知庸的教学计划,让少年班陷入一片混乱,周知庸愤而向江依琳泼水。拍这个镜头时,正值深秋,夏天当时穿着轻薄的衣服,道具组按要求准备了一杯冷水
1978年,张曼菱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入学之初,“美学”在全国还未恢复,学校没这门课,她就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美学书,拿到未名湖畔去看。那是一天早晨,雾气中,一位老者走过来:“你在读什么?”她露了一下封面,说:“朱光潛的书。”老人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他的书没什么,都是从外国搬来的。你要看就看原著,不要浪费时间。”张曼菱心想,你是什么人?便不屑一答,拿着书走开了。  不料那边走过来两位学生,恭敬地对
钱穆年轻时,有一天,路过山西的一座古庙,看到一位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的一棵枯死的古柏。  于是,钱穆好奇地问:“这古柏虽死,姿势还强健,为什么要挖掉呢?”  老道士说:“要补种别的树!”  钱穆追问:“补种一棵什么树?”  老道士答道:“夹竹桃。”  这下,更讓钱穆奇怪了,就问:“为什么不种松柏,而是种夹竹桃呢?”  老道士淡然一笑说:“松柏长大,我是看不到了,而夹竹桃明年就能开花,我还能看得到。”
小到个人利益,大到社会问题,每个人眼里会有不一样的“中国”。但是如果你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当你为眼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而感到不适时 ,你会知道在我们漫长的过去,还存在着一些更为动人的岁月。莫言就用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做了一个生动的说明——  三天前,我参加了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做了10分钟的发言。言犹未尽,今天接着讲。  从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说起。  前几年我回山东高密去为我的父亲做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每累了,便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喝妈妈熬的红薯粥,再加上一碟妈妈腌制的小咸菜,极清香。  小咸菜是妈妈早就腌制好的,若做得急,入不了味,不好吃。  热乎乎地喝完,心,似乎也在氤氲里沉寂下来,仿佛尘埃落定,清净、淡雅,幽兰一般。  早早出门,骑着自行车去上班。阳光缓缓地落在身上,有一点点的暖,微凉的风从身边掠过,说不出的清爽。  上学的孩子,骑着单车,从身边飞一样地掠过,宽大的校
迷蒙的雨雾笼罩着这座南方小镇,来往的人流匆忙而迅疾,只留下一道道幻影。我被她抱在怀里,雨水已经浸湿了我的毛。但我感到温暖,我闻到蔷薇淡淡的清香。我在她怀里缩成一团,出神地望着这个纷繁世界,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混杂在一起盲目地向前走?  我有了一个家,在这安静的春天。  关于她,白皙的肌肤,不惊艳,但气质迷人,像天使,比母亲更体贴。我喜欢这样的她。我们住在一个简洁的小屋里,蓝色的墙纸,有着轻微腐朽气息的
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送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都只能眼巴巴地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地回家。  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她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再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