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很多老师(包括有些领导)都比较轻视的一个现象。通过我自身的实践,我深知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意义非常深远。
我的女儿已上小学六年级,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一直不够稳定,忽高忽低,看似计算失误,题抄错,有时没理解题意,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我这几年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经验,我才知道我女儿数学成绩不稳定的原因,是小学数学的启蒙教育不够好,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够好,数学思维没打开,导致数学兴趣不够浓厚,成绩不稳定,屡屡受挫,形成恶性循环。
结合我的亲身经历,我认为小学数学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请不要忽视(特别是一线的老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逐步培养孩子的数学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 从一开始做题,我就要求孩子先找题号,并圈上(防止做漏题),找出关键词圈上(培养孩子审题),然后再动笔做,如果不会做再读题(培养孩子理解题意)。
前不久,我们刚学了《解决问题》(二年级下册),其实孩子在前面一年级的时候就会做一些这样的题了,但是教材专门在这把它列出来,我想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正式地去感受身边的数学,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做这类题目的方法。在教学时,我是先和孩子一起做,(主要是引导孩子做),再根据做的过程归纳出做这类题的方法(①读题,圈数学信息。②勾出问题。③分析题意,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列式。④最后解,写单位,写答语。)孩子掌握了方法,做起来很轻松,在练习题的时候,我专门选了身边的素材来练习,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整个练习,90%的孩子都掌握得很好,而且孩子越学越有劲,学得很轻松。
现在已是三年级了,我们班的孩子基本没有抄错题,做漏题的,就连一些能力稍差一点的孩子,做一般的解决问题都会做,还能说出思考的过程。
二、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
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是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有人说:学会一点数学知识只能管一阵子,若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能管一辈子。这话颇有道理。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因此,我的每一堂课,不管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我总是把发展孩子的思维放在第一位。记得在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在探究《9加几》的算法时,我鼓励孩子大胆去想,比赛看哪个班想的方法最多就最聪明,(我教两个班)结果让我出乎意料,每个班几乎探究出七种算法(书上只有3种),我当时就觉得孩子的能力真是不可估量的。
在教学《退位减法》后,书中有一个练习题,写出得数是13的算式,我开始以为他们只会写刚学的算式,没想到他们竟然写出了很多个算式,有加法,有减法,有两步计算,有三步计算,还有四步、五步……计算,(一节课都没有交流完)孩子的思维打开了,方法找到了,孩子乐在其中,我当时也有一些小骄傲,我的学生是多么优秀啊。
在二年级下册教学《倍的认识》时,这是一堂公开课,课上得不是很满意,但是有一点让我很欣慰,在拓展练习环节,当我问到“怎样让蓝蝴蝶的只数是红蝴蝶的3倍时,孩子根据对倍的理解想出了无数种方法(这是我备课时没想到的)我进而引导,“要想蓝蝴蝶的只数是红蝴蝶的4倍、5倍、6倍……呢?方法多吗?”学生回答有无数种。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学得很快乐。虽然那堂课开始有点糟糕,但那一刻,我觉得我赢了,由于我平时的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得很好,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三、注重孩子数学兴趣的培养
每节课,我几乎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去感受数学的神奇和学习数学的快乐。开课前,我都要引导孩子用快乐的心情来学习神奇的数学,从而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的学生嘴里不时也会冒出“神奇的数学,快乐的数学”等字眼,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就在一年级上册的一节练习课中,计算“6÷6”时,有的孩子等于0,我马上在黑板上接着板书出“6×6、6+6、6-6”引导学生观察这4个算式,同样是两个6,但运算符号不同,计算结果就不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数学就是一门与数字和符号有关的学科,小小的一个符号就能改變一道试题的结果。
有人说,数学很枯燥,很单调,而我却想说,数学很有趣,很神奇。其实,这都决定于一个人对待数学的态度。
我的女儿已上小学六年级,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一直不够稳定,忽高忽低,看似计算失误,题抄错,有时没理解题意,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我这几年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经验,我才知道我女儿数学成绩不稳定的原因,是小学数学的启蒙教育不够好,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够好,数学思维没打开,导致数学兴趣不够浓厚,成绩不稳定,屡屡受挫,形成恶性循环。
结合我的亲身经历,我认为小学数学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请不要忽视(特别是一线的老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逐步培养孩子的数学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 从一开始做题,我就要求孩子先找题号,并圈上(防止做漏题),找出关键词圈上(培养孩子审题),然后再动笔做,如果不会做再读题(培养孩子理解题意)。
前不久,我们刚学了《解决问题》(二年级下册),其实孩子在前面一年级的时候就会做一些这样的题了,但是教材专门在这把它列出来,我想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正式地去感受身边的数学,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做这类题目的方法。在教学时,我是先和孩子一起做,(主要是引导孩子做),再根据做的过程归纳出做这类题的方法(①读题,圈数学信息。②勾出问题。③分析题意,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列式。④最后解,写单位,写答语。)孩子掌握了方法,做起来很轻松,在练习题的时候,我专门选了身边的素材来练习,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整个练习,90%的孩子都掌握得很好,而且孩子越学越有劲,学得很轻松。
现在已是三年级了,我们班的孩子基本没有抄错题,做漏题的,就连一些能力稍差一点的孩子,做一般的解决问题都会做,还能说出思考的过程。
二、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
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是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有人说:学会一点数学知识只能管一阵子,若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能管一辈子。这话颇有道理。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因此,我的每一堂课,不管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我总是把发展孩子的思维放在第一位。记得在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在探究《9加几》的算法时,我鼓励孩子大胆去想,比赛看哪个班想的方法最多就最聪明,(我教两个班)结果让我出乎意料,每个班几乎探究出七种算法(书上只有3种),我当时就觉得孩子的能力真是不可估量的。
在教学《退位减法》后,书中有一个练习题,写出得数是13的算式,我开始以为他们只会写刚学的算式,没想到他们竟然写出了很多个算式,有加法,有减法,有两步计算,有三步计算,还有四步、五步……计算,(一节课都没有交流完)孩子的思维打开了,方法找到了,孩子乐在其中,我当时也有一些小骄傲,我的学生是多么优秀啊。
在二年级下册教学《倍的认识》时,这是一堂公开课,课上得不是很满意,但是有一点让我很欣慰,在拓展练习环节,当我问到“怎样让蓝蝴蝶的只数是红蝴蝶的3倍时,孩子根据对倍的理解想出了无数种方法(这是我备课时没想到的)我进而引导,“要想蓝蝴蝶的只数是红蝴蝶的4倍、5倍、6倍……呢?方法多吗?”学生回答有无数种。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学得很快乐。虽然那堂课开始有点糟糕,但那一刻,我觉得我赢了,由于我平时的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得很好,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三、注重孩子数学兴趣的培养
每节课,我几乎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去感受数学的神奇和学习数学的快乐。开课前,我都要引导孩子用快乐的心情来学习神奇的数学,从而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的学生嘴里不时也会冒出“神奇的数学,快乐的数学”等字眼,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就在一年级上册的一节练习课中,计算“6÷6”时,有的孩子等于0,我马上在黑板上接着板书出“6×6、6+6、6-6”引导学生观察这4个算式,同样是两个6,但运算符号不同,计算结果就不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数学就是一门与数字和符号有关的学科,小小的一个符号就能改變一道试题的结果。
有人说,数学很枯燥,很单调,而我却想说,数学很有趣,很神奇。其实,这都决定于一个人对待数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