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浅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cet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现代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自主思考并具有人文精神的中学生,那么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以下几点探讨一下中学化学如何实现人文教育。
  关键词:中学化学;人文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8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中学化学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大的改变,教师也逐渐的把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深入到中学课堂中,但是另一方面,中学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本文对人文教育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文教育就是把人文思想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努力建立起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传播人类累积下来的智慧和精神,以此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关于食品和用品安全的事件,很多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失去了其应有的伦理道德,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中学化学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利用各种真实客观的资料,使学生能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从化学的视角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使得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渗入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利用科学家作为榜样进行化学教学
  有关心理研究表明:成功优秀的榜样人物能够使学生产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有着更高的积极性。学生也能通过榜样的力量,树立起坚强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培养出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强烈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居里夫人研究科学的精神,通过几年提炼出0.1克的氯化镭的事迹,使学生向榜样学习,对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推进作用,还有我国的化学家侯德榜对制碱技术的精心研究,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此技术的垄断地位,为我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教师利用这些科学家努力钻研的事件,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使其能够以榜样为力量,建立起刻苦学习化学知识的决心和高尚的情操,加强对其进行人文教育。
  (二)发现化学中的美
  化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学科,很多自然现象的产生都能用化学规律进行解释,化学中蕴含着很多的美感,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通过播放一些有关化学生动美丽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反应现象的美,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色彩美和画面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既能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陶冶中学生喜欢美的情操,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热爱,融入个人的真实情感,使得化学教学更加具有人文气息。举几个例子,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这个化学反应,根据这个化学原理,可以产生非常多的现象,比如巧夺天工的钟乳石、石笋等其反应都是依据这个化学实质;比如金刚石的美丽,宝石和水晶等的光彩奪目、晶莹剔透等都能给人带来直观的美感,还包括石林的突兀奇峰等自然景观,都是由于化学原理产生的;再比如利用通过磷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烟雾的实验现象,氯化氢和氨气等一起反映出好看的彩色喷泉,使学生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喷泉景色,这样美的实验现象能推进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三)使化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化学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中学化学的教师,就更要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在生活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比如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大自然和社会产生了很多突出的矛盾,人类面临着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也有很大的威胁,中学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建立起学生肩负起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光荣使命,明确科学技术发展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懂得保护大自然。化学教师可以用和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导入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引导语:“杨利伟是我国伟大的航天英雄,同学们知不知道他在太空船中是怎么生存的呢?他呼出二氧化碳气体该如何处理呢?”,以此来满足学生们好奇的心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发生在生活中的实事能极大的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更愿意探索和理解化学知识,也能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增加其学习化学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四)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人文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化学问题有着更强的钻研精神,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分析化学反应的时候,一般都是联系其内因和外因之间存在的某种辩证关系,从而实现化学反应的发生;化学平衡中有着正反应和逆反应,都是在一个系统的内存在的,但是他们既互相依赖又相互对立;化学是一个非常遵循规律的学科,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元素的性质都有着一定的相似和递变性,也能论证自然科学中的一些事物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中,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从本质上掌握了学科的规律,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事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人文教育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得到好的渗透。
  结束语:
  中学化学教育中,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教育,同时要加强渗透人文思想,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努力的贯彻新课标的思想,改变教学理念,使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奥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我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智慧.中学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1(61)
  [2]叶建坤,赵爱丽.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化学教与学,2010(1)
  [3]姜相利,张宝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2)
  [4]徐丽娟.高中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1)
其他文献
腊月里,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芷溪村一座几代传承的祠堂大院里,酒香浓郁更胜往常。在这里,黄保丰师傅用传统手艺酿造客家米酒,为电商平台的“年货节”活动忙碌准备着。  黄保丰自1980年起就在村里酿酒,曾经,米酒深受人们喜爱,村里年节庆贺、喜事丧事,都要用到米酒,黄保丰一年酿酒能用掉3万斤米。近些年,传统米酒的生意却渐渐惨淡下来。  2013年,芷溪村村民杨天吉在厦门打拼10年后,特别想念家乡的米酒,回到
一、 心动——栽下一棵自信树  班队课上,我们师生一起聊“自信”。我惊讶的发现,真正拥有自信的学生真的不太多。  自信,源于对自我的悦纳,也源于他人真诚的鼓励和赞美。那么,栽下一棵自信树吧,送上一份真挚的赞美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信,走向成功。  当天,我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种树”。找一个心仪的容器,修饰美化一番,等待绿绿的叶飘来,等待艳艳的花飞来,成为一棵美丽的自信树。  另一项实践作业—
中图分类号:G42  当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轰轰烈烈地进行,新课程应运而生并强烈地呼唤着“新教师”。所谓“新教师”,是指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评价观点的教师。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也就是我们戏称的“洗脑”。要完成“洗脑”过程,教师要时刻关注国际教育的新动向,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国际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摘要】政治教学对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往往以理论上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忽略了政治教学与学生兴趣的结合,导致政治教学一直停留在初级的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当新形式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改环境下如何进行中学政治趣味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环境;中学政治;趣味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D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要打造地理活力课堂,教师要把“以学定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化地理的乐趣。注意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样,我们的中学地理课堂就会更具活力,更高效。  【关键词】:课堂活力;情境;氛围;案例;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
摘要:根据物理课程的学科特点,浅析了物理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及现代社会的相关联系,以提高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理念;物理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G633.7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河南今年也全面进入新课程,这既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么,为配合学校搞好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