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更具活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要打造地理活力课堂,教师要把“以学定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化地理的乐趣。注意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样,我们的中学地理课堂就会更具活力,更高效。
  【关键词】:课堂活力;情境;氛围;案例;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为广泛,而且地理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依据学生的经验、兴趣、状态以及发展规律等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并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即把“以学定教”作为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使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更具活力。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打造地理活力课堂,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地理氛围,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优化。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要使地理课堂具有活力,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地理图像、多媒体网络、社会现象、问题解决等多种途径建构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在教学《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时,就是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网上视频会诊、邮箱等,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集累了知识。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课堂,学生学习的场所,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原野。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营造学生学习的乐园,让整个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是用地理观点阐释地理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如:我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针对青藏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课前可让学生先查找资料,网上或者图书馆都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尽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列举他们的生活以及动植物等,期间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发挥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三、案例教学,感受生活化地理的乐趣
  地理学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过去常常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尝试案例教学。在学习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之前,先给出一个学生熟悉的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应具有代表性、真实性的特点;体现的规律、原理应具有普遍性、时代性;案例本身还要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即案例具备探究价值,能够体现地理现象与原理、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对这个具体案例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由于把生活实例融入地理,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地理课堂更具有活力。
  (二)让地理回归生活。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淮河湿地、洪泽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要使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地理课堂更具活力,首先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明确课程性质。其次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还有就是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依此妥善处理教科书内容,再采取各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中学地理课堂活起来,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中学地理课堂来。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8期
  [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
其他文献
腊月里,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芷溪村一座几代传承的祠堂大院里,酒香浓郁更胜往常。在这里,黄保丰师傅用传统手艺酿造客家米酒,为电商平台的“年货节”活动忙碌准备着。  黄保丰自1980年起就在村里酿酒,曾经,米酒深受人们喜爱,村里年节庆贺、喜事丧事,都要用到米酒,黄保丰一年酿酒能用掉3万斤米。近些年,传统米酒的生意却渐渐惨淡下来。  2013年,芷溪村村民杨天吉在厦门打拼10年后,特别想念家乡的米酒,回到
一、 心动——栽下一棵自信树  班队课上,我们师生一起聊“自信”。我惊讶的发现,真正拥有自信的学生真的不太多。  自信,源于对自我的悦纳,也源于他人真诚的鼓励和赞美。那么,栽下一棵自信树吧,送上一份真挚的赞美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信,走向成功。  当天,我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种树”。找一个心仪的容器,修饰美化一番,等待绿绿的叶飘来,等待艳艳的花飞来,成为一棵美丽的自信树。  另一项实践作业—
中图分类号:G42  当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轰轰烈烈地进行,新课程应运而生并强烈地呼唤着“新教师”。所谓“新教师”,是指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评价观点的教师。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也就是我们戏称的“洗脑”。要完成“洗脑”过程,教师要时刻关注国际教育的新动向,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国际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摘要】政治教学对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往往以理论上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忽略了政治教学与学生兴趣的结合,导致政治教学一直停留在初级的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当新形式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改环境下如何进行中学政治趣味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环境;中学政治;趣味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