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从兴趣开始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isn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让音乐教学内容呈现出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学有所得?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几点有效的做法。
  情境导趣
  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教育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气氛中接受美的熏陶。如《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课教学中,教师穿着新疆维族的漂亮背心,跳着新疆舞蹈的动作迎接学生,和学生一起伴着新疆音乐进入教室,让学生很快进入新疆歌曲的学习氛围中。又如《小螺号》一课,课前教师准备好瓶罐和小螺号,课一开始就表演吹奏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从课间一下子拉回到了课堂上。像这类用情境导入的课加上精彩的表演,学生的兴趣最容易被激发,使整堂课都处于学习兴趣浓厚的状态。
  媒体渗趣
  电教媒体运用在教学中,既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一种“如临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起丰富的想象。如在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然后进行画面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介绍,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使学生由浅入深慢慢了解体会京剧艺术。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3.器乐启趣
  打击乐器演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低年级学生对打击乐器有着本能的喜爱,教师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通过各种声音游戏的活动,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与兴趣,使他们养成细心倾听声音、音乐的习惯,乐于选择最恰当的乐器和演奏方法表现声音、表达情感。久而久之,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得到培养的提高。
  4、编创拓趣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发挥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1)结合表演创作
  课堂是一个舞台,旨在让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尽量为之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表演,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可通过歌表演、用动作表现节奏,根据音乐自编动作表演等等形式,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2)结合歌曲创作
  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结合歌曲内容中的可换之处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变通、大胆尝试。例如《白桦林好地方》歌曲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歌曲形式,怀着赞美家乡的情感,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创作歌词。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参与,编出许多生动的歌词。其中有学生创作的《南昌好地方》是这样的:南昌哟好地方,瓦罐汤的家乡,那里有滕王阁,古色又古香,八一起义英雄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啦啦啦啦啦啦……
  (3)结合绘画创作
  “音画时尚”。音乐和绘画有较多的共性,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例如在欣赏轻缓的乐曲《天鹅》和活泼的乐曲《蜜蜂》后,让学生把感受到不同的旋律线画出来,音乐是抽象的,而具象的线条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乐曲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速度等特点对表达音乐的形象和情绪的作用。
  (4)结合节奏创作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因此在教學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喜欢节奏练习,学生有了基础后,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节奏的创作。如在人音版第六册第五课《剪羊毛》教学中,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相应的节奏。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为歌词编配节奏,根据节奏编配说白,根据节奏编配旋律等方法来进行。
  发挥音乐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更学会了乐海无涯“趣”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其他文献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内含着身教重于言教的因素。教师作为各项教育活动的灵魂人物,其影响之深远不言自明。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遇到好教师,在一个班集体都希望自己遇到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显而易见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就尤为重要。  一:让自己成为知识厚重者  教师立德,就要做一个学习者。学习是立德之本
【摘要】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计算机的初步使用能力,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各不相同,如何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确定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形式成为我们计算机基础课主要面临和研究的新课题。当今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面向大量的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计算机基础
【摘要】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中英语写作无论是教还是学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以“本”为本,分阶段,阶梯式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全面训练,以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书面表达句段篇章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游戏是一项少年儿童所喜欢的综合性、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它具有一定的竞赛性和趣味性。而情境教学正是沉浸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少年儿童寻现实生活场景的美感,与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就会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化过的游戏中去。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关心集体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并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展和健康发育,提高
【摘要】班主任手上的每个班都是一块璞玉,有着不同的资质,用你的温度和智慧改变它。请相信,每一块都可以是美玉。对待每个孩子,请记得,身教重于言传。给她们远洋的帆、勇气的桨,做梦的床、远眺的窗,让她们学谦卑勇敢、但平凡善良。班主任工作很多时候是个良心活,用你的个人魅力去感染你的每一个孩子,她们终会信任你、疼惜你、爱上你,你就会是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关键词】分担;分享;接纳;引导;责任;成长  人生
【摘要】:教师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来启发、引导幼儿理解分析图片的意义,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图片的内容。本文通过激发幼儿对看图讲述创造想象的兴趣、教师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抓住图画中有利于幼儿创造想象的因素、教师引导幼儿对图片的分析、讲述。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分析,培养幼儿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大胆的创造想象。  【关键词】:创造想象、讲述、兴趣  在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想象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去构造新形象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美术课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中学阶段,由于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生理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青春期丰富的想象力与"绘画危机"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如何来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把中学生的"绘画危机"转化为中学生想象力的爆发时期,在这个过程当中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就充分的凸显出来了。以下
摘要:本文基于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教学中遭遇的问题进行反思,想出办法并实践检验,以期为小学科学浮力知识部分的教学,及教材的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受力分析;浮力;控制变量;抽象思维  对于“度”的思考相信每位老师都曾经经历过,在教学中照搬课本的内容还是扩展开来教些更深的知识,都值得我们深思,也会充分的体现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把握应要有
【摘要】这么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课外阅读可以点燃语文学习的兴趣。要想燎原星星之火,就得从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入手,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成了关键。最终得出只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的探索他们的兴趣点,努力实践,学生定会爱上课外阅读,从而点燃语文学习兴趣的星星之火。  【关键词】低段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兴趣  低段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加上他们刚从幼儿园
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首先培养他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领悟生命的喜悦与热情的能力,只有懂得情学会爱自己、爱他人乃至爱环境的人才有热情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一、探究认识大自然  大自然中的植物色彩鲜艳,姿态万千,孕育了无穷无尽的奥秘。教师应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如在主题活动《去采集》中,教师和幼儿事先讨论商议采集那些东西,作好采集的准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