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让音乐教学内容呈现出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学有所得?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几点有效的做法。
情境导趣
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教育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气氛中接受美的熏陶。如《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课教学中,教师穿着新疆维族的漂亮背心,跳着新疆舞蹈的动作迎接学生,和学生一起伴着新疆音乐进入教室,让学生很快进入新疆歌曲的学习氛围中。又如《小螺号》一课,课前教师准备好瓶罐和小螺号,课一开始就表演吹奏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从课间一下子拉回到了课堂上。像这类用情境导入的课加上精彩的表演,学生的兴趣最容易被激发,使整堂课都处于学习兴趣浓厚的状态。
媒体渗趣
电教媒体运用在教学中,既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一种“如临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起丰富的想象。如在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然后进行画面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介绍,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使学生由浅入深慢慢了解体会京剧艺术。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3.器乐启趣
打击乐器演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低年级学生对打击乐器有着本能的喜爱,教师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通过各种声音游戏的活动,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与兴趣,使他们养成细心倾听声音、音乐的习惯,乐于选择最恰当的乐器和演奏方法表现声音、表达情感。久而久之,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得到培养的提高。
4、编创拓趣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发挥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1)结合表演创作
课堂是一个舞台,旨在让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尽量为之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表演,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可通过歌表演、用动作表现节奏,根据音乐自编动作表演等等形式,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2)结合歌曲创作
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结合歌曲内容中的可换之处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变通、大胆尝试。例如《白桦林好地方》歌曲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歌曲形式,怀着赞美家乡的情感,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创作歌词。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参与,编出许多生动的歌词。其中有学生创作的《南昌好地方》是这样的:南昌哟好地方,瓦罐汤的家乡,那里有滕王阁,古色又古香,八一起义英雄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啦啦啦啦啦啦……
(3)结合绘画创作
“音画时尚”。音乐和绘画有较多的共性,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例如在欣赏轻缓的乐曲《天鹅》和活泼的乐曲《蜜蜂》后,让学生把感受到不同的旋律线画出来,音乐是抽象的,而具象的线条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乐曲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速度等特点对表达音乐的形象和情绪的作用。
(4)结合节奏创作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因此在教學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喜欢节奏练习,学生有了基础后,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节奏的创作。如在人音版第六册第五课《剪羊毛》教学中,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相应的节奏。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为歌词编配节奏,根据节奏编配说白,根据节奏编配旋律等方法来进行。
发挥音乐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更学会了乐海无涯“趣”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情境导趣
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教育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气氛中接受美的熏陶。如《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课教学中,教师穿着新疆维族的漂亮背心,跳着新疆舞蹈的动作迎接学生,和学生一起伴着新疆音乐进入教室,让学生很快进入新疆歌曲的学习氛围中。又如《小螺号》一课,课前教师准备好瓶罐和小螺号,课一开始就表演吹奏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从课间一下子拉回到了课堂上。像这类用情境导入的课加上精彩的表演,学生的兴趣最容易被激发,使整堂课都处于学习兴趣浓厚的状态。
媒体渗趣
电教媒体运用在教学中,既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一种“如临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起丰富的想象。如在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然后进行画面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介绍,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使学生由浅入深慢慢了解体会京剧艺术。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3.器乐启趣
打击乐器演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低年级学生对打击乐器有着本能的喜爱,教师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通过各种声音游戏的活动,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与兴趣,使他们养成细心倾听声音、音乐的习惯,乐于选择最恰当的乐器和演奏方法表现声音、表达情感。久而久之,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得到培养的提高。
4、编创拓趣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发挥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1)结合表演创作
课堂是一个舞台,旨在让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尽量为之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表演,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可通过歌表演、用动作表现节奏,根据音乐自编动作表演等等形式,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2)结合歌曲创作
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结合歌曲内容中的可换之处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变通、大胆尝试。例如《白桦林好地方》歌曲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歌曲形式,怀着赞美家乡的情感,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创作歌词。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参与,编出许多生动的歌词。其中有学生创作的《南昌好地方》是这样的:南昌哟好地方,瓦罐汤的家乡,那里有滕王阁,古色又古香,八一起义英雄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啦啦啦啦啦啦……
(3)结合绘画创作
“音画时尚”。音乐和绘画有较多的共性,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例如在欣赏轻缓的乐曲《天鹅》和活泼的乐曲《蜜蜂》后,让学生把感受到不同的旋律线画出来,音乐是抽象的,而具象的线条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乐曲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速度等特点对表达音乐的形象和情绪的作用。
(4)结合节奏创作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因此在教學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喜欢节奏练习,学生有了基础后,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节奏的创作。如在人音版第六册第五课《剪羊毛》教学中,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相应的节奏。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为歌词编配节奏,根据节奏编配说白,根据节奏编配旋律等方法来进行。
发挥音乐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更学会了乐海无涯“趣”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