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民族奇葩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业走向了一个繁荣和蓬勃发展期。韩国国内众多导演及其作品在世界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其中韩国战争题材电影作品又是其最为主要的一个类型。当代韩国电影崛起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韩战片的大热和成功,不仅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同样是值得反思和参照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 韩战片 民族主义 电影分级制 好莱坞创作模式
  
  从90年代末姜帝圭执导的《生死谍变》开始,韩国电影就已经表现出异军突起的势头。其后在短短的5年里,韩国当代电影工业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催生了大量充满生机的商业电影,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像金基德、朴赞郁、洪尚秀这样的作者型导演,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在韩国最卖座的十大影片中,战争片占了很大的比重。《太极旗飘扬》、《生死谍变》、《实尾岛》、《欢迎来到东莫村》《海岸线》《收件人不明》、《非武装地带》等韩战片都是商业性和艺术性成功结合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影片的成功因素有很多,如借鉴了好莱坞的制作宣传机制,明星效应等等。然而“电影电视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能够集中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信息,传达出民族文化心理的擅变、时代观念的更迭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就韩国战争片而言,民族主义是其承载和传达的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故本文试从韩国民族主义来分析20世界90年代以来韩国战争片大获成功的原因。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
  
  1998年。进步阵营战胜保守势力获得韩国的执政权,金大中就任总统后对朝鲜实施了“阳光政策”,南北关系从而得到进一步改善。2000年南北首脑金大中与金正日进行了首次会晤,并签署了《南北共同宣言》,双方达成了通过对话改善关系,自主和平统一的共识。这被认为是朝鲜民族“开辟民族历史新道路的划时期的事件”,推动了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进程因此,自上世纪末以来,韩国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并达到了最高潮,表现在战争电影中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愈加高涨,这不仅是对当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呼应,也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商业元素。此时的韩国战争片对那场民族灾难式的战争有了更为人性和理性的思考,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对战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例如在《生死谍变》南北间谍之间情不自禁萌发的爱情在战争的阴谋中变得无望,接吻鱼这一道具设置意味深长:一对接吻鱼只要其中有一条死了,另一条也会死去。这种相濡以沫的关系既代表着相爱的双方,又象征着相互依存的南北朝鲜。同是姜帝圭导演的另一部作品《太极旗飘扬》中,同样可以看到相似的寄寓。同胞兄弟反目的内容也是对朝鲜战争的一种隐喻,包含着创作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叹。最近几年来,随着南北合作的日益频繁,韩国人的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强化,韩国人对朝鲜人的同胞意识真正开始显现出来。建立南北共同体在当前的现实中尚不可行,但在电影的梦幻空间里,这种“想象的共同体”正不断被达成,影片《欢迎来到东莫村》就是共同体的具体展现。民族主义理论家厄内斯特·勒南说过,“共同受苦、共同欢乐、共同希望一这些就是造成民族的东西”。朝韩士兵在东莫村里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正是在同甘共苦的这一过程中,一族同胞间的民族情感得以恢复,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觉醒。
  
  二、战争的反思者和批判者——民族的反省之路
  
  也许正当普通民众企图选择性的遗忘历史的时候,正当人们试图选择性地麻痹那些因为历史所遗留下的伤痛的时候,韩战片起航了民族的反省之路。
  1、揭开伤疤、探寻历史——悲凉、反思的民族心理。
  战争是对人性内心颠覆性地摧残,对尊严的践踏、对道德伦理的反戈、对人性的蔑视,生与死成了每时每刻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今半岛上的人们仍没从半世纪前那场残酷战争的伤痛里走出来。而战争片就是人们探寻历史。反思疗伤的一个载体。朝鲜半岛上南北对立这一现状是韩国所独有的电影题材,近年来屡屡出现在战争、政治和军事题材影片中。
  《实尾岛》是根据1968年韩国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实尾岛》讲述了1968年,31位南韩死囚被秘密派遣到实尾岛,接受非人的军事训练去刺杀金日成,但最终被国家抛弃全部丧命。“旗帜裹英烈,尸身尚未寒。鲜血染旗帜,举旗向青天。立下庄严誓言,怕死的懦夫尽管走,我们誓死捍卫旗帜”这首军歌在《实尾岛》中反复出现,伴随着这激昂的乐曲,影片中的人物往往会陷人一种歇斯底里的激情中。这是种历史悲情,是一种属于那些生活在朝鲜半岛上、背负着民族分裂历史包袱的人们所特有的情绪影片从人性的视角质疑了韩朝的分裂与敌视,并发出了振聋发馈的和平呼唤
  在这些作品中每当自相残杀的场面出现时,对峙的双方总是身陷种亦敌亦友、非敌非友的二难选择之中,它投射出一个民族对加诸于自己身上半个世纪的所谓敌对和仇视的一种深刻反思,体现出一个民族对于历史的真相的探寻。电影在一出大悲剧中追问一些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也在寻找治愈伤痕的良药,寻求解救整个民族的未来之路
  2、沉淀苦难,期冀未来——忧患、进取的民族意识。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反复遭受异族的侵扰和支配,近代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二战后又遭遇了南北分裂和朝鲜战争。在不断历经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激变之后,朝鲜民族逐渐在苦难的历史中形成了种特有的应激心理在电影《韩半岛》中,韩国与朝鲜为实现半岛统一准备开通贯穿南北的京义铁路,日本却拿出殖民统治时期威逼高宗签订的条约,提出京义铁路的所有权限都归属日本。这种主张殖民地时期权利的行为本身就是对韩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挑战,而美国却公开声援日本,中国和俄罗斯也不愿与美、日对抗。从而导致韩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情节设置透露出韩国人对国家生存处境的忧虑不安“韩国人总抱着一种正义、和平和爱心面对未来生活,所以无论生活的多么痛苦、艰辛,他们都不肯放弃这种愿望。”这种民族意识在电影中表现为韩国人的强国之梦。《韩半岛》中的韩国总统不屈从日本的威胁而坚持反抗,并最终挫败日本的阴谋,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影视创作离不开国家和民族作为创作土壤。韩国战争题材作品的成功为我国甚至世界的电影创作都提供了一个典型而又成功的范倒、相信反思和借鉴之后,会对我国的电影发展之路有所启迪。
其他文献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手机摄影应该是年轻人观看世界的方式,展现的应该是年轻人的眼光与观念,  而不能用传统影像的审美去欣赏与衡量。  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有点儿道理,但是仔细琢磨又感觉不那么靠谱儿。  手机也好,相机也罢,无非是具有影像采集功能的一种工具,  按照工具来划分影像的类型实在有些欠通,  再从摄影者的年龄段来引导手机摄影的主流归属,更是无理可循了。  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地区,以拥有地球上最像月
[摘要] 真实影像系统是一个特指历史和现实时段的理论范畴,与自身媒介的特性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叙事机制的真实与环境与人物造型机制的真实,是真实影像系统内部最基本的本质要求。充满纪录风格的电影《可可西里》用它的现实主义题材,带来了令人震撼的真实,也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是导演陆川的一部上乘之作。  [关键词] 真实影像系统 《可可西里》 现实主义 藏羚羊 人性思考    真实影像系统的根
摘要 加拿大导演德尼·阿岗的《野蛮入侵》以父子关系为基本逻辑起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所指涉的是与家庭深层同构的文化认同问题。难能可贵一点的是,尽管影片不论是在人物形象还是在叙事结构上都高度象征化,但是导演最终没有让他们成为一组刻板沉闷的符号及其对应物,而是运用了一系列电影手段对其加以丰富。  关键词 《野蛮入侵》 文化解读 身份认同 身份困境    如果用现有的类型概括。德尼·阿岗的《野蛮
[摘要]在《萧萧》中城乡两种文化形成对峙,萧萧在强大的乡间文化造成的整体蒙昧中只能以悲剧结束。探索悲剧的原因,可以看出作者从这里开始对他一贯深爱的湘西乡间文化提出了质疑,只有两种文化各取所长,互补吸收,才能建构作者理想的人性。  [关键词]悲剧原因 城乡对峙 互补    沈从文先生的《萧萧》讲述了一个平淡的关于童养媳的故事,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有的是生活的真实。从萧萧出嫁到第二代萧萧的进门,在前后
摄影作品的“弦外之音”,是比喻画面中另外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作品表达含蓄或富有寓意。但含蓄和寓意还有不同,含蓄多是形象外表的藏与露;而寓意则是摄影作品的内涵,指摄影家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在作品中融入了思想、情感。无论是含蓄,还是寓意,在摄影中运用得当,都能够调动观者的想象,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看这样的作品,就如同欣赏美妙的音乐一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具体怎样拍呢?
鸟类摄影,大致有两种拍摄方式,一种是追求极度丰富的细节,清晰得似乎可以数清羽毛;还有一种是以鸟类为主题,追求动感和意境。毫无疑问,周新发拍摄的飞鸟属于后者。在追求具有艺术效果的鸟类摄影时,清楚的思路非常关键,对相机的控制和拍摄技术的掌握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在慢速快门的条件下,飞翔的鸟类很容易一片模糊,导致拍摄失败。所以对背景环境的选择、对飞翔方向的预测,对快门速度的把握等等无一不是对摄影师综合能力的
[摘要]英文电影具有创设语言环境,培养语感、符合交际能力的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动机等优势,因此英文电影是用来作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际能力的很好的教学资源。在选择用于教学的电影时要谨慎,电影用于教学的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看前、看中,看后阶段。  [关键词]英文电影 教学设计 交际能力    一、电影作为教学资源的优势    电影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同时又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好的电影还具有非凡
摘要 电影音乐是一部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音乐在与其画面结合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参与到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去,直接影响剧情的发展,在渲染电影气氛、烘托人物性格、突出其内容所反映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影音乐赋予电影作品以灵魂,是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  关键词 音乐 画面 场景    音乐是生活的产物、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它也具有非语义性和多
[摘要]蔡明亮作为台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新电影的主将,是当代台湾电影界乃至世界影坛最具原创性和独特作者风格的导演之一。他的影片因摒弃宏大叙事,关注边缘化生存、冲破戏剧性模式,拼贴日常生活碎片、营造后现代时空、大量使用客观疏离的中近景长拍固定镜头、凸现环境音,精简对白与音乐等而呈现出迥异其趣的后现代审美特征。他以一种后现代观察者的视角度无情展示了后现代都市中无根漂浮的边缘个体的疏离、空虚、寂寞、孤独
“日本人对于机器人情结似乎有着病态般的追逐”,这话是《银翼杀手》导演雷利·史考特在1982年说的,言语之间虽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日本人在动漫电影中确实有太多的机器人情结。  日本机器人动漫电影的发展  说起机器人动漫的始祖,大概就是漫画家手冢治虫。1963年,由手塚治虫制作的动画《铁臂阿童木》开始在电视台放映,这是日本第一部机器人动漫影片。作品中,天马博士的儿子不幸死去,为了抚慰心中的悲伤,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