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在夹缝中生存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许多老师,可是真正能记住老师的又有几个?又有几个人能理解老师的每一份劳动呢?
  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天却变成了“一日为师,终生挨骂”。不是吗?教学严格的老师会让年幼不懂事的学生“恨之入骨”,教学宽松的老师又会让长大成人的学生计较一生。这样一个终生受骂的职业却拥有极为高尚的称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的灵魂是那么好教育的?人的灵魂可是另一个人能拯救的?所以如今的老师处于极为可悲的处境:时刻承受着各方面的多重“挤兑”!
  一、来自社会的“挤兑”
  “应试教育”是最近几年教师头上戴的新的骂名。谁也不曾注意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无权取消考试,却不得不保留挨骂的权利,被骂:禁锢学生的思维;侵犯学生的权利;伤害家长的感情!可是又有谁知道现在的考试不仅在考学生,而且在考老师!
  老师的水平、素质、能力甚至生计都由考试决定,而社会却无视这些,只是盯着一考定终身而大骂特骂!天晓得!用老师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高分生,却成了低能的代名词!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大家不会提,一旦出现一个不好的就是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难道老师的谆谆教诲没有任何作用?好的素质只是学生自身的自发表现?
  教师作为一种人,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极为可悲的。自身必须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说社会要求他们在精神上要是一个完人——时时刻刻要警惕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万万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自我约束;而在物质上,他们一向是贫寒的表率,而且必须是两袖清风方才称得上是师德典范。
  社会上允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趋利者可以构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而教师却不可以商业化——因为他必须保持着那一份圣洁与庄严,可是,社会给了他庄严了吗?社会允许书商肆虐,家教横行,允许自由竞争,学校也必须有好差之分。可是,如果一切学问都可以让辅导书、补习班来冲击,那又何必去用这么多的资金去供养那些一无是处的教师呢?
  二、来自家长的“挤兑”
  社会上不是指责教师,就是棒喝教师,却对尊重教师无能为力!这样的社会现状直接导致了家长对教师的种种要求:教师要负责孩子的成长、教育、思想、状态甚至安全等等,甚至一些本应由家长行使的监护责任也成了教师的事情。谁会去想,一个班主任除了要去管理几十名学生外,他还要进行正常的教学任务。而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管教是多么的头疼!然而,大家似乎在思想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怪圈——这些神经敏感、养尊处优的孩子一放到教师那里就会乖巧可人的。事实又是怎样呢?要知道教师不是保姆,不是家长,它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啊!家长在无形之中就逃避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意识之中转嫁了自己的困难与烦恼,只是不知这是不是构成了对教师人权的侵犯?
  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教师有时要面对家长的冷脸;为了他人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有时要容忍家长的白眼;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教师有时要承受家长的指责。诸如乱收费,那是教师所能决定的事情吗?诸如补课,那是教师自愿放弃假期吗?社会上的大环境逼迫教师不得不流着汗水生存,有谁为他们喊过冤屈呢?
  三、来自教育家们的“挤兑”
  一些端坐在研究桌前的教育家们,他们在那里异想天开,今天提出一套方案,明天又做出一个指示,而第一线的教师必须立即跟上,稍有差迟,一大堆的批评与呼吁就会接踵而至。就像减负,狂喊着减负的人却不能取消考试,结果让每一个教师变成了超人——既忙着能力素质的培养,又应付难度一点不减的考试。结果学生非但没有减负,反而增加了新的烦恼——对提高个人素质的无所适从。而教师也同样在教学餐桌上又要精心准备一盘素质大餐,而且必须做得精美而实用。这是教育家们尚未实现的方案,却硬要扔给在多重压力下生存的教师们去完成!难怪最近又提出了“减负减负,后果自负”!想必是教育家们也不知如何收场了,只好将皮球又丢给了当初尽心尽力去减负的教师们了。现在这样正反映了教育界的混乱局面——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有一个目的,国家的钱拿的太冤,怎样也不能让第一线的教师闲着——就要让教师们知道当今特色经济中这一直“上涨”、相对稳定的工资不是能轻易到手的。
  四、来自学生的“挤兑”
  现在的学生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造就了极为敏感的性格。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一是一了,也不能再捧出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了,老师必须是愉快教学,鼓励教学,甚至是哄着学,求着学。否则,伟大的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就会以死相逼;否则,学生就会举起社会上多如牛毛的保护伞向教师开炮!大家不知怎样理解,一个从心理到外在都裹着厚厚的铠甲的学生,教师怎么好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去教育他呢?
  记得一篇报道曾经写过,教师罚站会侵犯学生的50多种权利。可是,作为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讲课,是否也侵犯了教师的权利呢?试问,在学生面前,教师到底还拥有什么权利?
  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一块天然的璞玉,我们刻意地将它包裹、珍藏是没有意义的。要想让它成器,我们必须要用锋利的刻刀,细心地、一点一点地刻划,要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去雕琢、去打磨,才可以让它成为一件极富价值的艺术品,极有用处的器具。在这个过程中,璞玉一定是很痛苦的。教师教育学生也是这个道理,不知为何那么多人会不明白?哪里有舒舒服服就成功的人呀?教师每天朝七晚五地工作,才可以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啊!而同时,学生也要付出代价,这样才是成功的教育啊!
  我们看到辛辛苦苦几十载的老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呕沥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可是成功的学生还是很有限的。社会岂能让每个人都是成功者呢?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不要对教育要求太高。
  也许有人会讲,教师就是一份职业,这个职业注定你要承受这些,因为你拿着固定工资,享受着特有假期,你就不该再有这么多的抱怨!
  然而,同样是工作,为什么偏偏教师要担一辈子的骂名?为什么是教师要在夹缝中生存?为什么这个最需要人们尊敬的职业现在却没有了一点尊严?要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社会所不该发生的呵!
  然而,同样是工作,教师就要在人格上是完人,学问上是全能(至少在你教的这一科上是拥有一桶水的人),物质上是穷人!如果我有了一桶水,如果我的人格达到了可以做别人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表率,我又何必自讨没趣去做一个“穷教书”的?我完全可以在其他行业上成功地活着,又何苦去捡一个“终生骂名”来背呢?
  好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人的灵魂,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艰难,那就请各位把指责的手指,鄙夷的眼神,无情的批评从教师的身上移开吧!不要再对他们一味施压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普普通通、会犯错误的人,他们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这些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教师们,又将如何?
  (图/姚思敏)
  责任编辑萧田
其他文献
“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这些词,常常是贴在博学多才的人物身上的标签。在我们的成见中,沙龙上谁不说话,或是谁说得少,似乎就表明他没有学问。于是,研讨会上主持人一抛出话题,大部
人Ⅰ型干扰素(type Ⅰ interferon,IFN-Ⅰ)的诱生和应答在机体抗病毒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病毒多可逃逸宿主此类抗病毒免疫,导致感染和致病。Ⅰ型干扰素受体(interfero
在传播学研究中,新闻文本框架研究一直经久不衰。本文试图运用文本挖掘法对《中国新闻》的新闻文本框架进行建构和判断。首先,研究论证了文本挖掘实现框架分析的理论合理性,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在高度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以事实性知识学习、浅表层次理解、近迁移应用为主的低阶思维能力,已经不满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的目光应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因为一件事情,孔子转变了对他的看法。那天,孔子给弟子讲
员工工作满意度问题一直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往文献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提出了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一些因素,但从绩效考评公平感的视角探索对员
随着光谱成像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高光谱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传统遥感领域的矿物勘探到食品安全领域的果蔬农药残留检测,高光谱图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