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现状,结合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提出合理布置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对策,指出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从而改变长期作业量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模式。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外作业;数学教学
北师大肖川博士在《教育的理念与信念》一文中指出: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它不仅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学业的重视,也可以培养孩子对学业成效的责任感。课外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应当关注如何安排好课外作业,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外作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一、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现状
布置课外作业是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但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仍然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实行题海战术、题目形式单一,部分教师对所布置的作业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让学生把教过的还未完成的练习做好,这样的作业不是以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为基础,只是机械地把课本或练习册写满而已。甚至,有的老师还把数学作业当作违反纪律的惩罚手段,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对后期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有些教师为了批改作业的便利性,布置相同作业,学生彻底沦为为了作业而作业的“奴隶”,这样的作业相对于优等生而言,是在做反复工作,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相对于后进生来说,对教师要求的任务不能精确、快速的完成。长此以往,呈现出“优等生吃不精,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饱”的现象。也让学生感到乏味,失去兴趣,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容易降低学生的作业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未完成课外作业的原因
现在生活中,小学生没有完成课外作业的情况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教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检查发现:全班完成率达不到85%,有的学生直接放空白;而有的学生就找其他同学抄。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因素
如今家庭独生子女多,父母溺爱,爷爷奶奶宠爱,把孩子惯出了“公主病”或“公子病”。有些孩子回到家里就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边做边抹眼泪,家长看了心疼,便让孩子停止做作业,甚至还帮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家长没办法帮助讲解,这样只能放着空白。有的家长工作忙,早出晚归,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没办法认真的完成作业,甚至逃避做作业。
(二) 个人因素
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老师连带着不喜欢他的课,在数学课上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等,根本没有掌握教学重点,所以学生不愿意做、也不会做课外作业。当然,有部分学生上课很认真听,但没有形成认知结构,不能把旧知识和新知识完全联系起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不会做。同时,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比较好动,也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三、 合理布置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对策
作为新世纪的老师,须摒除“作业多,形式單一”的不好传统,与时俱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转变作业的设计理念,在遵循学习数学规律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
(一) 作业适量化,避免厌烦情绪
数学经常采取“题海战术”策略,学生放学回家除了要先预习新课内容,还要做一大堆作业,特别是在周末学生整天穿梭在题海当中,有些学生还要去上奥数班。新世纪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现阶段我们所提倡的“减负增效”刻不容缓,既要减轻学生作业数量,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布置作业前,数学老师可以和其他的科任老师进行沟通,通过了解学生其他科目的作业量而制定数学课外作业的数量。当其他科目布置作业特别多时,就可以适当的减少数学课外作业:当其他科目的作业比较少时,就可以适当的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不能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去盲目的追求“题海战术”从而占据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 作业多样化,提高解题兴趣
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主要的科目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小学生对此会感到疲惫,那么,教师除了作业布置的数量要适当之外,还要注意避免枯燥、无聊、单一的作业形式,要注重课外作业的设计,尽量使作业的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做中有乐”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认真地做完布置的作业。比如: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特别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东西,卡通式、童话式、情景式和故事化的作业能不断引起学生的热情,因此,在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要在结合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作业,一份课外作业不能只有一个单一的题型,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判断题等多种题型穿插在其中。
(三) 作业层次化,做到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外作业只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之一,不同学生存在不同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所不同。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的程度也不一样,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也有很大区别,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不应采取“一刀切”,让所有学生做一样的作业,教师可以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比较简单基础的题目,让学生懂得做,从而使学生从中得到成就感,那么就会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作业。对于优等生教师只需要布置2~3题的基础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再布置几道提高题,这样的作业不仅会改善“一刀切”现象,还能激发优等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乐意去完成课外作业。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外作业占据了重要部分,那么,布置课外作业时,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从而改变长期作业量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模式,使学生在新的作业模式中提高作业的完成率和作业的质量,也让学生在课外作业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
周天勤,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市蕉城区洋中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外作业;数学教学
北师大肖川博士在《教育的理念与信念》一文中指出: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它不仅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学业的重视,也可以培养孩子对学业成效的责任感。课外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应当关注如何安排好课外作业,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外作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一、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现状
布置课外作业是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但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仍然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实行题海战术、题目形式单一,部分教师对所布置的作业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让学生把教过的还未完成的练习做好,这样的作业不是以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为基础,只是机械地把课本或练习册写满而已。甚至,有的老师还把数学作业当作违反纪律的惩罚手段,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对后期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有些教师为了批改作业的便利性,布置相同作业,学生彻底沦为为了作业而作业的“奴隶”,这样的作业相对于优等生而言,是在做反复工作,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相对于后进生来说,对教师要求的任务不能精确、快速的完成。长此以往,呈现出“优等生吃不精,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饱”的现象。也让学生感到乏味,失去兴趣,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容易降低学生的作业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未完成课外作业的原因
现在生活中,小学生没有完成课外作业的情况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教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检查发现:全班完成率达不到85%,有的学生直接放空白;而有的学生就找其他同学抄。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因素
如今家庭独生子女多,父母溺爱,爷爷奶奶宠爱,把孩子惯出了“公主病”或“公子病”。有些孩子回到家里就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边做边抹眼泪,家长看了心疼,便让孩子停止做作业,甚至还帮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家长没办法帮助讲解,这样只能放着空白。有的家长工作忙,早出晚归,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没办法认真的完成作业,甚至逃避做作业。
(二) 个人因素
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老师连带着不喜欢他的课,在数学课上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等,根本没有掌握教学重点,所以学生不愿意做、也不会做课外作业。当然,有部分学生上课很认真听,但没有形成认知结构,不能把旧知识和新知识完全联系起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不会做。同时,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比较好动,也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三、 合理布置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对策
作为新世纪的老师,须摒除“作业多,形式單一”的不好传统,与时俱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转变作业的设计理念,在遵循学习数学规律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
(一) 作业适量化,避免厌烦情绪
数学经常采取“题海战术”策略,学生放学回家除了要先预习新课内容,还要做一大堆作业,特别是在周末学生整天穿梭在题海当中,有些学生还要去上奥数班。新世纪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现阶段我们所提倡的“减负增效”刻不容缓,既要减轻学生作业数量,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布置作业前,数学老师可以和其他的科任老师进行沟通,通过了解学生其他科目的作业量而制定数学课外作业的数量。当其他科目布置作业特别多时,就可以适当的减少数学课外作业:当其他科目的作业比较少时,就可以适当的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不能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去盲目的追求“题海战术”从而占据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 作业多样化,提高解题兴趣
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主要的科目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小学生对此会感到疲惫,那么,教师除了作业布置的数量要适当之外,还要注意避免枯燥、无聊、单一的作业形式,要注重课外作业的设计,尽量使作业的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做中有乐”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认真地做完布置的作业。比如: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特别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东西,卡通式、童话式、情景式和故事化的作业能不断引起学生的热情,因此,在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要在结合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作业,一份课外作业不能只有一个单一的题型,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判断题等多种题型穿插在其中。
(三) 作业层次化,做到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外作业只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之一,不同学生存在不同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所不同。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的程度也不一样,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也有很大区别,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不应采取“一刀切”,让所有学生做一样的作业,教师可以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比较简单基础的题目,让学生懂得做,从而使学生从中得到成就感,那么就会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作业。对于优等生教师只需要布置2~3题的基础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再布置几道提高题,这样的作业不仅会改善“一刀切”现象,还能激发优等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乐意去完成课外作业。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外作业占据了重要部分,那么,布置课外作业时,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从而改变长期作业量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模式,使学生在新的作业模式中提高作业的完成率和作业的质量,也让学生在课外作业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
周天勤,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市蕉城区洋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