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折线距离问题的探讨

来源 :上海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试题设A(x1·Y1)、B(x2,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上的两点,先定义由点A到点B的一种折线距离』D(A,B)为p(A,B)|x2-x1|Y2-Y1|.对于平面xOy上给定的不同的两点A(zl,Y1)、B(x2,Y2),
其他文献
翻看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章前图,发现它更具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章前图的运用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开启了一个情景的起点,以这个起点为基点,展开这一章节的所学内容.章前图来
高考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研究高考试题应着重研究它的教学功能,从而为高三的复习指明方向.笔者从2011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科第14题出发,先在课本中挖掘出“思想根源”,再结合2008
一般的谐振型单相单向换能器(RSPUDT)滤波器结构由两个换能器组成,声波在两个换能器之间形成谐振。在换能器间加人反射栅后,由于中间反射栅的作用,增加了声波的有效传输长度,不仅提
高精度惯性传感器的昂贵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惯性导航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根据某型雷达车的需要,该文提出了一种低成本微型惯性测量单元(MIMU)/编码器组合的高精度航姿系统的
文[1]作者在抽样调查学生在该题上的表现时,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层次越好的学生,得到的分数越低,层次相对比较差的学生的得分率反而比较高,呈现了与中考入学成绩的相反排序.文[1]就这
为了研究一维方形光子晶体中电磁波的全反射隧穿效应,利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电磁波在大于全反射角入射一维方形光子晶体的透射率。在透射波中发现了全反射隧穿效应。得出了方形
近年来,上海高考数学连续推出了一批题型新、立意高、重能力、讲基础的试题.这些试题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情况,也对教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初中平面几何题以添加辅助线为难点,其中又以旋转法为难点.旋转法是一种全等变换,具有既保长又保角的特点,但学生鲜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难以掌握适用于旋转法的几何题特征和解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