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以积极心理学为支撑,以“博雅教育”课题为引领,针对女性特点,构筑心育环境、打造心育队伍、坚守心育课堂、搭建心育平台、延伸心育时空,實施积极心理教育,努力开创和建立现代心理教育的新范式,实现“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班华教授语)的心育功能与目标,让学生的生命优雅绽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女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2-0021-04
【作者简介】顾康清,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江苏镇江,212004)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一、构筑心育环境——学校心育的基础
1.打造硬环境,建立美丽“心园”。
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学校现代化建设和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了培养阳光女生,学校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投入:赴上海、南京的相关心理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考察学习,拟定学校心理专业场所的设计方案;面向全国心理机构招标,投入100多万建设了崇实女中“心语阁”,“心语阁”包括心理访谈室、家庭会谈室、心理测量室、沙盘游戏室、心灵互动坊、心理放松室等;另外,学校添置了心理专业的测量软件、团体辅导用具箱、自信训练系统、放松椅、减压催眠系统、身心舒缓互动一体机、呐喊仪和宣泄涂鸦墙等。这些完备的场所、专业的设备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心语阁”每天都对学生开放,深受学生的欢迎。每年的新生第一课是参观“心语阁”,学生们都很兴奋。
为方便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建设了教工之家,齐全的健身器材可供教师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香浓的咖啡和专业的教育杂志为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工之家对面的师生活动室为全校教职工身心放松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使心理组成为全校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各项工作的润滑剂。
2.营造软环境,形成和谐“家园”。
德心交互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大德育范畴。学校教育如果总站在德育的角度管理和引导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予重视,把学生心理问题看作是思想问题,就会缺乏主动调适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下降。学校将德育与心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心育的发展性目标和学校德育目标融为一体。崇实女中把“培养以独立、关爱、知性、优雅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女中学生”作为自己的育人目标,把“培育阳光女孩 成就优雅女性”作为教育追求。学校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女性的心理特点、人格完善紧密相连,以“培养阳光女孩”(心理健康)为目标,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态度看待世界、对待人生,以“独立、关爱”为原则处理好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实现“成就优雅女性”(品德发展)的目标追求,培养具有“博学、博爱、雅言、雅行”的博雅素养的现代女性。
师生情感相融。女性情感温婉细腻,情绪情感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也大。学校关注、研究女生的性别特点,包括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着力培养懂得女生心理的教师。学校通过开展活动增进师生情感,让女中成为温暖和谐的“家园”,为师生的健康发展、幸福成长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如,开展“让教师回溯成长的岁月”的活动,教师通过回忆儿时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更好地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开展“让学生走进老师的世界”的心理活动,学生采访老师,从而进一步理解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关怀和期待。
心育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辐射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社团、学生自我管理、团委活动、德育教育、年级部管理、家长会、艺术节、军训、国旗下讲话等处处体现出心育的影响力及效果。关注女生心理健康,从女性视角出发的特色心育已经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宿舍设有学生形体房、读书室,整面墙的镜子、舒适的沙发给学生带来温馨的家园体验;教室内有女生喜欢的绿色植物盆景点缀,同时还有“女生关爱包”,内装小针线包、女生生理期的用品、姜枣茶等。崇实女中的铃声也与众不同,伴随着学生起床、洗漱、整理内务,世界名曲《清晨》《安妮的仙境》《奇异的关联》等优美的音乐接连响起;上课铃声是《少女的祈祷》,曲调异常柔美,铃声的音阶逐渐向上,提醒学生以饱满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课堂学习。这些深受女生喜欢的音乐铃声,既发挥传统的信号提示作用,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具备唤起学生美好情绪体验的功能。
二、打造心育队伍——学校心育的关键
1.培养专兼职心育教师队伍。
崇实女中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包括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其中2名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团队非常关注集体和个人的专业成长,积极参加校内举办的心育研讨例会,定期参加市属学校心理中心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
专职心理教师无法满足全校1000多名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学校在班主任和一些年轻教师中挑选40人,成立“心灵阳光工作坊”。每周的班主任例会上由一名班主任分享心理案例,大家共同探讨辅导对策,定期分享心理杂志的专业文章,提升心育素养;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心育沙龙围绕“学生遇到情感困惑怎么办”“学生和老师、家长的关系紧张怎么办”“学生考试焦虑怎么办”等话题进行专题讨论,大家相互启迪,共同提升;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心理团体辅导或心理讲座,如“幸福女中人”团体活动营、“你说我画”心理活动、“遇见更好的自己——走进叙事疗法”专题讲座等;每年组织一次的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纳入其中。通过这样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特色建设:在学科教学和班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调节;在学习辅导中,了解学生的需求,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另外,心理组与政教处紧密合作,传承崇实女中著名校友赛珍珠人文关爱精神,开展“珍珠关爱行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密切关注重点学生,结对定期跟踪交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培养“心理同伴咨询员”,建立心育志愿者学生团队。
对于中学生而言,同伴的影响力量巨大,学生遇到烦恼更愿意跟自己的好朋友倾诉。据此,学校在各班设立“心理同伴咨询员”。每班通过自主申报、竞选演讲的方式,推选出心态阳光、乐于服务的同学成为本班的“心理同伴咨询员”。各班“心理同伴咨询员”产生以后,学校对这支队伍定期进行每两周一次的定期培训,教给她们简单的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技能方法,通过观看心理咨询员的培训讲座,让她们更具有移情能力、沟通技巧,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学生烦恼的倾听者。心育志愿者团队成员,不但在本班帮同学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还承担学校“心语阁”的轮流值班任务,做好学生访谈预约的工作,带领本班同学体验沙盘、在放松室放松,更好地发挥学校心理功能室和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
3.建立“家长心育成长组”,提升家长素质。
学校重视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通过发放《班级学生心理情况汇总表》,班主任在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后填写,拟出需要家庭教育指导的学生和家长名单,成立“家长心育成长组”。学校开展连续6次的心理系列团体辅导活动:亲子教育讲座“学会爱孩子”,形成学习动机;形成团体目标,营造互助氛围;重新认识自己和孩子,外化家庭教育问题;主动打开心扉,学会信任与沟通;学会欣赏和赞美;分享感受,彼此祝福和提建议。其中的“大风吹”“信任之旅”“家庭教育情境重现”“直面问题”“夸夸我的孩子”等团队活动,帮助每位家长成员了解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每一位家长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后,开始尝试改变。
三、坚守心育课堂——学校心育的根本
1.心理关爱,开设校本课程。
多年来,崇实女中一直坚持在初一、高一、高三开设心理校本课程,课程分为“健康心理美丽青春”“情绪管理青春情感”“直面挫折拥抱梦想”“悦纳自我关爱他人”“学会学习收获成功”“热爱生命快乐生活”“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7大板块,共包含36章内容,如“健康心理美丽青春”板块包括“走进心理健康”“让你的青春闪闪发光”“最美丽的花朵”“心电感应”等内容,“情绪管理青春情感”板块包括“花季莫种相思树”“我的情绪我做主”“善于调节你的情绪”“体验积极意象训练”等内容。
学校心理教师结合心育课的实践和女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女生心理导航》。书中设有专门针对女生的、女生感兴趣的内容,增加了适合女生学习和讨论的板块,穿插了丰富的心理团体辅导内容,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崇实女中的心理课注重女生心理成长的特点,从女性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心理课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学生在课堂上懂得了助人自助,更懂得了在自己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向心理教师求助。在江苏省省编心理教材出版后,心理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将省编心理教材与校本教材相互融合,互相补充进行教学。让心理课“登堂入室”,正式列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并将学校的个体心理访谈真正落到实处。
2.因性施教,实施学科渗透。
学校坚持“因性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发展模式。“因性施教”是崇实女中重要的办学理念,旨在注重女生的性别特点,在尊重学生年龄差异、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两性在身心方面、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差异,进行扬长补短的教育,激发女生发展的潜能。学校引进女性研究的新成果,研究女性发展和成长的规律,实施适合女性发展和成长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在教育上给予女生更细致的理解和关怀。
学校在学科教学方面关注女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注意发挥女生在语言学科如语文、英语等学习方面的特长,适当提高起点,加大教学密度和容量,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在理科教学中,坚持选择适当的教学起点,增加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增加互相讨论、互帮互学等环节。小班化的教学、个别化辅导、多元化激励使得教学更高效,促使学生“长处更长,短处不短”。这样的“因性施教”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体验成功,促进了心育目标的达成。
四、搭建心育平台——学校心育的核心
1.充满活力的心理社团。
崇实女中成立了HPL心理社团(Healthy Psychology-Life),并举办心理社团活动。HPL心理社团是经学校批准,由心理组组建,学校专业心理教师指导,以全校学生为主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活动、探索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学生团体。探索學生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与心理有关的问题,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自助、互助、他助的形式帮助学生面对成长的烦恼,是HPL社团的目的。心理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处理好人际关系、调整好心理状态,成为朝气蓬勃、健康乐群的新时代学子。
2.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月。
在每年五月份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月,学校组织“三个三”活动:即三场讲座、三项活动、三个现场。三场讲座分别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普及心理知识、宣传心育理念;三项活动分别是《知泉》心理小报评比活动、心理剧培训和展演活动、心理调查访谈活动;三个活动现场分别为阅读心理小报、心理测量、现场咨询。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的最大亮点是“以生为主”,即每项活动都招募志愿者,所有的志愿者都来自学生。通过活动,他们不仅得到了锻炼,而且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保持健康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更好地克服学习中的遇到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延伸心育时空——学校心育的拓展
崇实女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心育资源成立了社会公益组织“心晴社”,延伸了心育时空,热心服务社会。学校的夏春娣、王溢涵、王佳、王伟、徐智慧等5位心理健康教师都承担了镇江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的义务心理辅导工作,夏春娣老师还参加了镇江市网上家长学校的义务辅导,经常参加各种心理公益活动。在校外,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参加镇江市市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的活动,踊跃参加镇江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镇江市家长学校等志愿工作。心理健康学科带头人夏春娣老师,在做好自身工作、本校工作的同时,还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市内外兄弟学校、社区做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发挥辐射作用。
春风化雨,爱满花开,美丽的花朵需要爱心浇灌,良好的情感、情境由健康的心理营造,健康的心理由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培育。美丽的崇实女中营造温馨幸福的氛围,培养“独立、关爱、知性、优雅”的美丽女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践行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女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2-0021-04
【作者简介】顾康清,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江苏镇江,212004)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一、构筑心育环境——学校心育的基础
1.打造硬环境,建立美丽“心园”。
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学校现代化建设和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了培养阳光女生,学校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投入:赴上海、南京的相关心理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考察学习,拟定学校心理专业场所的设计方案;面向全国心理机构招标,投入100多万建设了崇实女中“心语阁”,“心语阁”包括心理访谈室、家庭会谈室、心理测量室、沙盘游戏室、心灵互动坊、心理放松室等;另外,学校添置了心理专业的测量软件、团体辅导用具箱、自信训练系统、放松椅、减压催眠系统、身心舒缓互动一体机、呐喊仪和宣泄涂鸦墙等。这些完备的场所、专业的设备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心语阁”每天都对学生开放,深受学生的欢迎。每年的新生第一课是参观“心语阁”,学生们都很兴奋。
为方便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建设了教工之家,齐全的健身器材可供教师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香浓的咖啡和专业的教育杂志为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工之家对面的师生活动室为全校教职工身心放松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使心理组成为全校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各项工作的润滑剂。
2.营造软环境,形成和谐“家园”。
德心交互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大德育范畴。学校教育如果总站在德育的角度管理和引导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予重视,把学生心理问题看作是思想问题,就会缺乏主动调适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下降。学校将德育与心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心育的发展性目标和学校德育目标融为一体。崇实女中把“培养以独立、关爱、知性、优雅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女中学生”作为自己的育人目标,把“培育阳光女孩 成就优雅女性”作为教育追求。学校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女性的心理特点、人格完善紧密相连,以“培养阳光女孩”(心理健康)为目标,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态度看待世界、对待人生,以“独立、关爱”为原则处理好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实现“成就优雅女性”(品德发展)的目标追求,培养具有“博学、博爱、雅言、雅行”的博雅素养的现代女性。
师生情感相融。女性情感温婉细腻,情绪情感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也大。学校关注、研究女生的性别特点,包括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着力培养懂得女生心理的教师。学校通过开展活动增进师生情感,让女中成为温暖和谐的“家园”,为师生的健康发展、幸福成长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如,开展“让教师回溯成长的岁月”的活动,教师通过回忆儿时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更好地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开展“让学生走进老师的世界”的心理活动,学生采访老师,从而进一步理解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关怀和期待。
心育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辐射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社团、学生自我管理、团委活动、德育教育、年级部管理、家长会、艺术节、军训、国旗下讲话等处处体现出心育的影响力及效果。关注女生心理健康,从女性视角出发的特色心育已经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宿舍设有学生形体房、读书室,整面墙的镜子、舒适的沙发给学生带来温馨的家园体验;教室内有女生喜欢的绿色植物盆景点缀,同时还有“女生关爱包”,内装小针线包、女生生理期的用品、姜枣茶等。崇实女中的铃声也与众不同,伴随着学生起床、洗漱、整理内务,世界名曲《清晨》《安妮的仙境》《奇异的关联》等优美的音乐接连响起;上课铃声是《少女的祈祷》,曲调异常柔美,铃声的音阶逐渐向上,提醒学生以饱满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课堂学习。这些深受女生喜欢的音乐铃声,既发挥传统的信号提示作用,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具备唤起学生美好情绪体验的功能。
二、打造心育队伍——学校心育的关键
1.培养专兼职心育教师队伍。
崇实女中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包括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其中2名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团队非常关注集体和个人的专业成长,积极参加校内举办的心育研讨例会,定期参加市属学校心理中心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
专职心理教师无法满足全校1000多名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学校在班主任和一些年轻教师中挑选40人,成立“心灵阳光工作坊”。每周的班主任例会上由一名班主任分享心理案例,大家共同探讨辅导对策,定期分享心理杂志的专业文章,提升心育素养;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心育沙龙围绕“学生遇到情感困惑怎么办”“学生和老师、家长的关系紧张怎么办”“学生考试焦虑怎么办”等话题进行专题讨论,大家相互启迪,共同提升;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心理团体辅导或心理讲座,如“幸福女中人”团体活动营、“你说我画”心理活动、“遇见更好的自己——走进叙事疗法”专题讲座等;每年组织一次的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纳入其中。通过这样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特色建设:在学科教学和班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调节;在学习辅导中,了解学生的需求,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另外,心理组与政教处紧密合作,传承崇实女中著名校友赛珍珠人文关爱精神,开展“珍珠关爱行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密切关注重点学生,结对定期跟踪交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培养“心理同伴咨询员”,建立心育志愿者学生团队。
对于中学生而言,同伴的影响力量巨大,学生遇到烦恼更愿意跟自己的好朋友倾诉。据此,学校在各班设立“心理同伴咨询员”。每班通过自主申报、竞选演讲的方式,推选出心态阳光、乐于服务的同学成为本班的“心理同伴咨询员”。各班“心理同伴咨询员”产生以后,学校对这支队伍定期进行每两周一次的定期培训,教给她们简单的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技能方法,通过观看心理咨询员的培训讲座,让她们更具有移情能力、沟通技巧,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学生烦恼的倾听者。心育志愿者团队成员,不但在本班帮同学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还承担学校“心语阁”的轮流值班任务,做好学生访谈预约的工作,带领本班同学体验沙盘、在放松室放松,更好地发挥学校心理功能室和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
3.建立“家长心育成长组”,提升家长素质。
学校重视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通过发放《班级学生心理情况汇总表》,班主任在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后填写,拟出需要家庭教育指导的学生和家长名单,成立“家长心育成长组”。学校开展连续6次的心理系列团体辅导活动:亲子教育讲座“学会爱孩子”,形成学习动机;形成团体目标,营造互助氛围;重新认识自己和孩子,外化家庭教育问题;主动打开心扉,学会信任与沟通;学会欣赏和赞美;分享感受,彼此祝福和提建议。其中的“大风吹”“信任之旅”“家庭教育情境重现”“直面问题”“夸夸我的孩子”等团队活动,帮助每位家长成员了解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每一位家长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后,开始尝试改变。
三、坚守心育课堂——学校心育的根本
1.心理关爱,开设校本课程。
多年来,崇实女中一直坚持在初一、高一、高三开设心理校本课程,课程分为“健康心理美丽青春”“情绪管理青春情感”“直面挫折拥抱梦想”“悦纳自我关爱他人”“学会学习收获成功”“热爱生命快乐生活”“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7大板块,共包含36章内容,如“健康心理美丽青春”板块包括“走进心理健康”“让你的青春闪闪发光”“最美丽的花朵”“心电感应”等内容,“情绪管理青春情感”板块包括“花季莫种相思树”“我的情绪我做主”“善于调节你的情绪”“体验积极意象训练”等内容。
学校心理教师结合心育课的实践和女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女生心理导航》。书中设有专门针对女生的、女生感兴趣的内容,增加了适合女生学习和讨论的板块,穿插了丰富的心理团体辅导内容,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崇实女中的心理课注重女生心理成长的特点,从女性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心理课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学生在课堂上懂得了助人自助,更懂得了在自己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向心理教师求助。在江苏省省编心理教材出版后,心理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将省编心理教材与校本教材相互融合,互相补充进行教学。让心理课“登堂入室”,正式列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并将学校的个体心理访谈真正落到实处。
2.因性施教,实施学科渗透。
学校坚持“因性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发展模式。“因性施教”是崇实女中重要的办学理念,旨在注重女生的性别特点,在尊重学生年龄差异、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两性在身心方面、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差异,进行扬长补短的教育,激发女生发展的潜能。学校引进女性研究的新成果,研究女性发展和成长的规律,实施适合女性发展和成长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在教育上给予女生更细致的理解和关怀。
学校在学科教学方面关注女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注意发挥女生在语言学科如语文、英语等学习方面的特长,适当提高起点,加大教学密度和容量,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在理科教学中,坚持选择适当的教学起点,增加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增加互相讨论、互帮互学等环节。小班化的教学、个别化辅导、多元化激励使得教学更高效,促使学生“长处更长,短处不短”。这样的“因性施教”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体验成功,促进了心育目标的达成。
四、搭建心育平台——学校心育的核心
1.充满活力的心理社团。
崇实女中成立了HPL心理社团(Healthy Psychology-Life),并举办心理社团活动。HPL心理社团是经学校批准,由心理组组建,学校专业心理教师指导,以全校学生为主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活动、探索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学生团体。探索學生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与心理有关的问题,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自助、互助、他助的形式帮助学生面对成长的烦恼,是HPL社团的目的。心理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处理好人际关系、调整好心理状态,成为朝气蓬勃、健康乐群的新时代学子。
2.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月。
在每年五月份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月,学校组织“三个三”活动:即三场讲座、三项活动、三个现场。三场讲座分别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普及心理知识、宣传心育理念;三项活动分别是《知泉》心理小报评比活动、心理剧培训和展演活动、心理调查访谈活动;三个活动现场分别为阅读心理小报、心理测量、现场咨询。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的最大亮点是“以生为主”,即每项活动都招募志愿者,所有的志愿者都来自学生。通过活动,他们不仅得到了锻炼,而且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保持健康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更好地克服学习中的遇到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延伸心育时空——学校心育的拓展
崇实女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心育资源成立了社会公益组织“心晴社”,延伸了心育时空,热心服务社会。学校的夏春娣、王溢涵、王佳、王伟、徐智慧等5位心理健康教师都承担了镇江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的义务心理辅导工作,夏春娣老师还参加了镇江市网上家长学校的义务辅导,经常参加各种心理公益活动。在校外,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参加镇江市市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的活动,踊跃参加镇江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镇江市家长学校等志愿工作。心理健康学科带头人夏春娣老师,在做好自身工作、本校工作的同时,还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市内外兄弟学校、社区做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发挥辐射作用。
春风化雨,爱满花开,美丽的花朵需要爱心浇灌,良好的情感、情境由健康的心理营造,健康的心理由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培育。美丽的崇实女中营造温馨幸福的氛围,培养“独立、关爱、知性、优雅”的美丽女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践行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