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其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和分工协作能力尤为重要。在原有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各种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发挥与发展,这使得新课程改革成为了必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得到重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
针对学生历史基础不好,学习不够努力,不够主动的现状,笔者想方设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一
分组讨论法是笔者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探索,它既能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拓展学生思维,达到加深了解历史的效果。当然,分组讨论的具体实施,必须针对不同学生,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灵江中学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水平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历史单科成绩很高,也很有学习的兴趣;少部分学生基础不好,也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还有最大多数的中间阶层,成绩一般,上课回答问题不主动,完全要靠教师很好调动。针对这种情况,分组讨论有可能就会变成个别学生的讨论,课堂参与变成个别学生的表演。要实现面向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预先由教师组织好教学。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再次,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积极参加合作探究,认真倾听同学的见解,接受自己未掌握的知识。
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制定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还要做好小组讨论后的汇总工作,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这有利于组和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
另外,让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能够动起来,教师的问题设置至关重要,比如一位教师曾用过的一个题目:“请用各种形式表达你所认识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学生因为有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不再单纯受书本和教师的束缚,思维纷纷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会想到用股市的“牛市”等专门用语来表达,有的学生将歌词进行简单改造后表达,有的学生用诗词改造后表达,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得到很好的调动,他们也会用自己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对历史知识进行比喻,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教师的问题设置,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表现,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可以信手拈来,这需要长期关注。
二
让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多动的方法很多。表达对一种知识的理解,不一定用语言,如果图片、实物能将学生理解的知识表达出来,那这种表现方法也可以得到鼓励,当然图片和实物必须是学生自己动手的成果。
例如,学生用各种图片展示出美苏争霸的不同时期的表现,一方面可以开发学生的动手潜能,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兴趣。
另外一种动手的方法,花的时间较多,在教学中可以偶尔用之,来调节单一的作业形式,那就是让学生用实物表达历史。例如,科技史上的“指南鱼”的制作,教材上就有方法,可以让学生试着完成,使学生更接近历史,也更了解历史的发展的规律。
三
除了动口动手,一些具有很强指导性的历史剧表演在课堂中也可以出现,作为一种让学生参与的最直接方法。如果历史剧能够让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应用,能起到教师讲课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模拟上课。
为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各种方法,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历史基础不好,学习不够努力,不够主动的现状,笔者想方设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一
分组讨论法是笔者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探索,它既能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拓展学生思维,达到加深了解历史的效果。当然,分组讨论的具体实施,必须针对不同学生,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灵江中学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水平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历史单科成绩很高,也很有学习的兴趣;少部分学生基础不好,也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还有最大多数的中间阶层,成绩一般,上课回答问题不主动,完全要靠教师很好调动。针对这种情况,分组讨论有可能就会变成个别学生的讨论,课堂参与变成个别学生的表演。要实现面向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预先由教师组织好教学。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再次,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积极参加合作探究,认真倾听同学的见解,接受自己未掌握的知识。
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制定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还要做好小组讨论后的汇总工作,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这有利于组和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
另外,让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能够动起来,教师的问题设置至关重要,比如一位教师曾用过的一个题目:“请用各种形式表达你所认识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学生因为有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不再单纯受书本和教师的束缚,思维纷纷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会想到用股市的“牛市”等专门用语来表达,有的学生将歌词进行简单改造后表达,有的学生用诗词改造后表达,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得到很好的调动,他们也会用自己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对历史知识进行比喻,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教师的问题设置,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表现,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可以信手拈来,这需要长期关注。
二
让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多动的方法很多。表达对一种知识的理解,不一定用语言,如果图片、实物能将学生理解的知识表达出来,那这种表现方法也可以得到鼓励,当然图片和实物必须是学生自己动手的成果。
例如,学生用各种图片展示出美苏争霸的不同时期的表现,一方面可以开发学生的动手潜能,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兴趣。
另外一种动手的方法,花的时间较多,在教学中可以偶尔用之,来调节单一的作业形式,那就是让学生用实物表达历史。例如,科技史上的“指南鱼”的制作,教材上就有方法,可以让学生试着完成,使学生更接近历史,也更了解历史的发展的规律。
三
除了动口动手,一些具有很强指导性的历史剧表演在课堂中也可以出现,作为一种让学生参与的最直接方法。如果历史剧能够让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应用,能起到教师讲课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模拟上课。
为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各种方法,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